第九十二回 苏黑虎集众拒唐 徐美祖遣将破阵

当下武丹池改了皇唐旗号,大开关门,迎接薛云入城,摆酒接风,差人往牢口关迎
接大兵。庐陵王一到,武丹池出关迎接,俯伏于地,庐陵王亲手相扶,叫:“王兄,向
受大恩,尚未报答,今又蒙来助,朕躬感激不尽。”武丹池再拜谢恩,接驾入城。次日,
徐美祖今薛云与飞镜公主、薛斗与秦摆花成亲,众将来贺,共饮喜宴,按下不提。
再说苏黑虎战败渡过汉江,逃往长安见驾,武则天念他忠勇,命他戴罪立功。一日
早朝,闻报后兵渡过汉江,破了洛阳,袭了牢口关,武丹池又把潼关献了,如今唐兵已
屯扎在潼关,武氏大惊,忙忙下旨,会集各路诸侯,命苏黑虎为十八路兴周灭都招讨兵
马大元帅,以尚元培为兵马副元帅,白马寺主王怀义为先锋。不一日各路诸侯云集,合
兵一处,共兵九十三万,苏黑虎带领众将,引了大军,一齐出长安,前来征剿。庐陵王
闻报,即与徐美祖商议迎敌,徐美祖就令众将安营城外,以待对敌。及苏黑虎统兵到了,
看见唐兵在城外安营,遂下令屯扎营寨。到了次日,招集众将,排下八门金锁阵,令大
将崔元(日韦)把守伤门,苏天保把守生门,尚元培把守景门,女将尚姣英把守死门,王
怀义把守杜门,武飞龙把守休门,裴道元把守开门,武飞虎把守惊门。八将得令,各领
兵把守一门,以待冲锋打阵。其余众将,随苏黑虎镇守中营,往来接应。
唐营徐美祖闻知周营排下此阵,即令薛葵打伤门,白文豹打生门,罗英打景门,薛
蛟 打死门,秦文打杜门,薛斗打休门,薛云打开门,薛刚打惊门,其余众将,各各准
备,候号炮一响,一齐杀至。众将得令,各去攻打。先说薛葵,枪开双锤,杀进伤门,
竟是虎人羊群,无人敢挡。崔元(日韦)见薛葵凶恶异常,也不交锋,忙领本部人马,投
降唐营去了。再说白文豹来打生门,也是双锤冲入阵中,遇着苏天保来战,被白文豹手
起一锤,打死马下。这边罗英杀进景门,正遇尚元培,两人交锋约有二十余合,被罗英
生擒过马,要割首级,尚元培道:“末将愿降。”罗英道:“你是何人?”尚元培道:
“我乃尚司徒之后,秦湖之子,名唤尚元培,曾为潼关总兵。”罗英道:“原来是老伯
父,得罪,得罪!放了一同杀散周兵。”
再说打死门的乃是薛蛟 ,一马冲入死门,遇着女将尚姣英,薛蛟抬头一看,见他
面如桃花,眉似柳叶,心中十分爱慕,尚姣英也看上了薛蛟 ,二人且不交战,只是眼
角偷情。先是尚姣英问道:“来将通名。”薛蛟 道:“姐姐听了,两辽王薛仁贵是我
曾祖,征西元帅薛丁山是我公公,双孝王薛刚是我叔父,我乃庐陵王驸马薛蛟 便是。
姐姐,你是何人?”尚姣英道:“我乃尚司徒之后、总兵尚元培之女,名唤尚姣英。你
有本事,放马过来!”
薛蛟 闻言,把枪迎面刺来,尚姣英提起画戟相迎。二人战了五六合,尚姣英回马
就走,薛蛟拍马追来。尚姣英随身有两件宝贝,一件是红白阴阳石,一件是如意钩,皆
是素珠老母付与他的,当下见薛蛟 追来,他把如意钩望薛蛟 头上丢来,万道紫光罩住,
通身捆住动不得。尚姣英道:“你若从我,我就与你同归大唐;你若不从,叫你碎尸万
段!”薛蛟道:“姐姐叫我从什么?”尚姣英红了脸,低头说道:“要你入赘我家。”
薛蛟 道:“这事甚妙,有何不从,只是要禀明叔父,奏过天子,方好与姐姐成亲。”
又道:“已有了公主,怎好?”尚姣英道:“不妨,三妻四妾,自古有之,我今和你破
阵归唐便了。”说完,把手一招,取回如意钩。二人同杀进阵,却遇秦文打入杜门,正
遇王怀义。尚姣英取出阴阳石,照王怀义打来,把这个和尚竟打死于马下。
当下薛斗踹入休门,正与武飞龙厮杀,忽然尚元培、白文豹、罗英、薛葵、秦文、
薛蛟 、尚姣英一时俱入休门,周兵大乱,武飞龙被薛斗杀死。八将一齐杀入开门、那
开门阵主裴道元看见薛云杀入阵来,正要交锋,忽见八将齐到,不敢交战,走入阵后,
罗英一马赶上,活捉过马。此时薛刚已打入惊门阵内,把武飞虎刺死。忽听得号炮连响,
四下众将一齐杀入阵内,如狼似虎,乱砍乱杀,杀得苏黑虎抱头鼠窜,但见九十三万人
马,单单剩得苏黑虎同十余个亲随,落荒而走。
走有五十余里,天色已是二更,看见一所大院,苏黑虎令人敲门讨饭。众人一齐打
门,早惊动里面的主人。你道是谁?却是武国公马登之子马成。当初幼小马登救薛刚之
时,托与程咬金抚养,后来金国公牛健偶到程咬金家,看见马成是他外孙,就领马成到
他家抚养。过了几年,牛健身故,其子牛寄亦亡,有孙牛诚,因武氏篡逆,不欲出仕,
守此田园。这日马成在内观看兵书,尚未睡去,忽听叩门声急,就出来开门,接了苏黑
虎进来坐下。
苏黑虎对马成道:“本帅不是别人,乃是都招讨苏黑虎也。今日与薛刚交战失利,
到此一时肚饥要饭吃,你们快快备办出来。”马成应允,进内与牛诚商议。牛诚道:
“目今庐陵王兵进潼关,苏黑虎违逆天命,大败到此,正该拿他。”遂唤起家众,一齐
动手,把苏黑虎拿下,到了天明,将苏黑虎解进唐营,庐陵王大喜,把苏黑虎斩首号令,
以儆抗军之罪,封牛诚金国公之职,马成武国公之职。此时军威大振,远近闻风来降。
再看下回,便知端底。
《薛刚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