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状态

āi鸿hóngbiàn

【释 义】

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名家解读】

“哀鸿”一词源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嗸同“嗷”。大雁迁徙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叫声,给人一种凄厉的感觉。因为古代经常会发生战争,或者饥荒等灾难,老百姓会流离失所,就是哀鸿遍野这样一种状态。(孟蓬生)

【辨 析】

要准确理解“哀”与“鸿”的含义,体会遍地都是鸿雁哀鸣的凄惨景象。

你知道吗?

鸿雁自古以来便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禽类。鸿雁飞行时会列成队形,始终对老弱病残十分照顾,这体现了“仁”。鸿雁十分重情义,雌雁和雄雁一旦结合便会相守一生,这体现了“义”。在雁阵中,后面的鸿雁即使飞得再快,也不会超越头雁的位置,这体现了“礼”。鸿雁很难被人捕获,这是它“智”的体现。最后,鸿雁是一种候鸟,每年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南北迁徙,雷打不动,这正是“信”的精髓。

【字里字外】

西周周厉王在位时期,民间的惨状就可以说是饿殍载道,哀鸿遍野。

周厉王暴虐贪婪,即位之初便不听劝谏重用了同样贪得无厌的荣夷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专利”,将山林川泽据为己有,禁止老百姓上山砍柴打猎和下河捕鱼。之后他又开始大兴徭役,残酷地剥削普通民众,致使民间颇多怨言。

后来,朝中的大臣看不过去,纷纷向周厉王进言,试图劝阻君王的暴政。面对愈演愈烈的反对呼声,残暴的周厉王决定派专人去监视那些议论朝政的人,无论是谁,只要被发现,便立即就地处决。这样一来,民间更是人心惶惶。人们在街上走路都不敢说话,只敢通过眼神来交流。这样,反对他的呼声自然被暂时压制了下来。对此,周厉王还非常得意,拒不听从大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

三年之后,忍无可忍的老百姓终于聚众反抗,最终攻入王宫,赶跑了周厉王。国家政权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行政”或“周召共和”。

【例 句】

我记得历史上的罗马何等殷阗繁盛,怎么今日却是哀鸿遍野,春燕无归,满眼凄惶。

梁启超《新罗马》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