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监管

在做银行之前,阿里小贷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阿里旗下有两家小贷公司已经展开了信用贷款的业务,然而,做银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当时蚂蚁金服中金融专业出身的员工不多,大家对银行业务的理解还很片面。在他们的眼中,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转账汇款,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合规要求等领域都很陌生。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银行的合规要求,俞胜法就将银行这一整套规范跟他们讲。

就拿支付宝最熟悉的账户体系来说,当时支付宝的员工都认为支付宝账户做得已经很好,只要把它复制过来就可以。但是他们后来发现,银行的账户和支付宝账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在管理和监管要求上也完全不一样,实际做起来要比他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蚂蚁金服起家于互联网,虽然后来“误打误撞”地进入金融领域,但是骨子里的互联网基因还是很难改变,再加上公司刚进入金融领域时,对金融界和监管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在理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与金融体系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怎样和金融监管打交道,怎样和金融业界相处,就成了蚂蚁金服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4年,那场因余额宝引发的风波[5]让支付宝高层开始学习如何与金融机构打交道,他们更注意在风险与创新、专业与跨界之间把握平衡。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在2014年5月支付宝十周年庆典上,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小微金服)CEO彭蕾在确定小微金服的十六字战略方针时,前面的八个字特别提到了“稳妥创新”和“拥抱监管”。

彭蕾表示,创新是小微金服的灵魂和血脉,而在创新的同时做到稳妥则是一种能力;拥抱监管不是被动等待监管,更重要的是锻炼一种宏观思考的能力以及主动沟通的能力和方法,一种拥抱、理解监管的态度和能力。

从那以后,蚂蚁金服开始以更积极、更透明的姿态与监管机构沟通。2015年10月,时任蚂蚁金服总裁的井贤栋在蚂蚁金服年度分享会上介绍说,蚂蚁金服已开始实施0号项目——备付金透明监管项目。这个基于大数据的监管对接平台7×24小时对监管部门开放,可随时了解备付金的管理情况,全程透明。现在,蚂蚁金服开始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监管可能的要求,并未雨绸缪地进行准备。比如,公司会内部测算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也会思考今后国际上会不会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出台类似重要性的系统监管举措。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之际,监管机构虽然在大方向上是支持创新的,但是也一再明确,既然从事的是金融业务,就一定要拿金融牌照,这也是蚂蚁金服申请网络银行牌照的重要原因。

稳妥与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俞胜法一再告诫同事,在符合金融监管标准和规范经营的同时,一定不能把阿里原有的创新意识和理念磨灭掉,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网络银行的特色是将互联网的灵活与金融的严谨性相结合,这个要求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系统的建设上。蚂蚁金服在做浙江网商银行的系统时,决定开发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系统,这是中国银行业首个去IOE[6]的、跑在云上的系统,公司高层对此非常重视,想把它作为“云上银行的样本间”,向世人展示阿里和蚂蚁金服的技术实力,但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俞胜法就和每一个业务模块的开发团队分别沟通,谈业务、谈需求。这时,他在银行领域的经验和人脉就派上了用场。一开始,蚂蚁金服没有开发银行系统方面的人才,后来几个来自银行的人入职以后,团队就有了三四个人,但是人手还不够,俞胜法就把杭州银行新系统的开发团队请来,每天晚上给阿里的同事上课,给他们讲银行系统开发的要求。

与此同时,俞胜法还把全国以及浙江省内的所有IT方面的监管办法和制度整理出来供团队参考,他虽然不懂技术,但对银行的业务逻辑了如指掌,他向同事解释为什么监管要在技术上做这样的规定,阐释系统涉及的风控、运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探讨哪些制度可以突破,哪些需要继续遵循。

就这样,俞胜法带领阿里的团队走上了艰难的创办银行之路。

在申请筹建时,网商银行明确表态不设网点,但在此之前,银监会还没有批准过没有网点的银行。新型的互联网运营,一方面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另一方面也给监管带来了挑战。俞胜法还记得,在浙江网商银行的评审会上,负责评审的组长是当时银监会的副主席阎庆民,他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银行的业务模式。

“你们凭什么连人都没见过,就给他五万元贷款?”这是俞胜法经常面对的问题。在银行业者和监管者的眼中,“三亲原则”即“[7]是银行业经营最基本的原则,“网商银行不与客户见面,怎么就能放出贷款”?

类似的问题还很多,俞胜法不断地和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在网商银行批准筹建的前后,他经常往返于蚂蚁金服杭州的总部和北京的监管机构。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他让团队把筹办网络银行过程中涉及“一行三会”的监管政策全部罗列出来,逐条分析银行的互联网化运营对监管政策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当时一下子就罗列了四十多条,找到了问题的焦点之后再逐条与监管机构沟通。

比如,在拿牌照时,监管机构希望蚂蚁金服把现有的业务都放进银行里来,这样就更便于对其进行监管。但是蚂蚁金服希望银行业务是银行业务,其他业务是其他业务,这样就可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俞胜法发挥了他在金融系统工作过的优势。以前的金融职业经历,让他很容易理解监管层的关切。很多话由俞胜法来讲,沟通的效率就更高一点。

当项目批筹到最后阶段时,银监会领导问俞胜法想要争取哪些政策。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俞胜法并没有太多准备,他略微思考了一下说:“只要给我一个政策,那就是允许我们试,不管什么创新的策略,甚至有些可能突破你们现有的规范,只要允许我试就行。”

“只要允许我试就行”和“敢为天下先”是互联网企业的精神,也是俞胜法的人生信条。

《蚂蚁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