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处的黄金坑

北京西山八大处,因为八座古刹而得名的地方。园中最早的证果寺,据考证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其实回溯八大处的历史,这里何止八座寺院呢?而今漫步在八大处公园的山间小路,时而还可以看到隐迹在山林里长满青苔的佛塔或是孤独矗立的山门。

八大处的四处大悲寺,在2011年1月18日正式成为了石景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把寺院还给出家人总归是好事。八大处我倒是常去,以前除了二处灵光寺是中国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其余的寺院都是旅游景点,香火倒是旺盛,但是总给人神神道道的感觉。

上一炷香、燃一盏灯,动辄就几十甚至几百元,也许是贪念的驱使,愿意掏钱者倒也比比皆是。那样的寺院,燃香不再是心香一瓣,而是瘴气逼人,佛陀在乌烟瘴气中听着所谓的信徒一遍遍祷告着自己的私欲。这样的高香其实不烧也罢,因为那已经形同在佛陀面前行贿,毕竟佛陀不需要世人的讨好。

而今大悲寺里住进了出家人,立刻显得肃穆庄严了许多。其实在寺庙里烧香拜佛用时下的话说,这倒是副业,殊不知在佛教里寺院建立的初衷是学习的场所,换句话说所有的寺院都本是佛学研习所。我们熟知的唐僧西天取经,并不是拿了经书就回到了东土大唐,而是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之久,由此可见寺院的本职工作是修习佛法的学校。

自从大悲寺有了出家人和诵经念佛之音,少了那些在我看来迷信的“游戏”,游客反倒是少了许多,也许大多数进入寺院的人都是为世间利益匆匆而来,而在此静心小憩的却寥寥无几,不过这样的氛围我倒是很喜欢。

大悲寺相传始建于宋辽时期,原名叫“隐寂寺”,细细品读这三个字,便可想见当年那仙境飘渺的感觉。穿过大悲寺的山门殿,小院中左右便有两池翠竹,面积不大但足够雅致,尤其山风吹过,耳畔的竹韵松涛总也叫人听不够,只走到这里心就静了下来。

拾级而上,登上高高的台阶路就是大悲寺的大雄宝殿了,这是寺院里最高规格的建筑,因为供奉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也曾有人问我,佛教不是讲究众生平等吗,那为什么供奉佛祖的殿堂要比寺院里其他殿堂的级别高呢?这岂不是不平等吗?其实不然,我们想想,释迦牟尼在世时可有大雄宝殿吗?没有啊!这是后人为表达感恩之情而建,不是佛祖的本意啊!所以万不可以凡人之心度佛祖之腹。

穿过大雄宝殿就是大悲寺里我最喜欢的一进院落了——观音殿,在殿前左右两侧有两棵参天的古银杏,被石栏围在其中,据说树龄有八九百年了。中国的寺院喜欢种银杏树也是有来历的,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开悟成佛的,而后菩提树便被佛教视为圣树。但是尼泊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菩提树到了中国难以成活,所以中国的寺院便用树龄较长的银杏树代替了菩提树,从而银杏成为了中国的“菩提树”。银杏树因为树龄长,通常一棵银杏树苗栽种下以后,种树之人都当了爷爷,有了孙子,这棵银杏树才长成材,所以民间也管银杏树叫“公孙树”。

再说大悲寺观音殿前的这两棵银杏树足以遮住整个院子,夏天小院里凉爽宜人,秋日则更加美丽。北京的秋在我看来是四季中最美的,而这美也有银杏的功劳。每到秋日,大家都会寻觅银杏落叶的景致,于是钓鱼台的东墙外、雍和宫的甬道、大觉寺的千年银杏都成了北京秋日的美景,殊不知在八大处这山林掩映间的小寺也有这般美景。每到秋日,大悲寺银杏的黄叶铺满了整个小院,踩上去软绵绵、沙沙作响,再加上秋日的阳光照在这满地金黄的落叶上,把四周的房屋都映得金灿灿的,显得暖融融的。

说到这两棵银杏在老北京还有一段“黄金坑”的传说呢!皆因为每到深秋,一夜秋雨几阵秋风过后,这两棵银杏的叶子洒落一地,厚厚的一层,既好看又软乎,因此吸引了大批的香客、游人在树下或躺或坐,孩子们则在铺满树叶的树坑里打闹嬉戏,于是老北京人都把这块地方叫“黄金坑”。

可是事情说来凑巧,黄金坑里还真出了“金”。话说有一天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来八大处秋游登山,走到大悲寺的时候正好在“黄金坑”里歇歇脚,孩子就在一旁自己玩耍,谁知道这孩子在无意之间竟然从落叶堆里摸出了一枚铜钱;其实金额并不算大,要是在别的地方捡到一枚铜钱也就算了,可是在寺院里捡到钱,人们都会想到这是佛菩萨的眷顾,于是母亲对孩子说“快去给佛祖烧炷香磕仨头吧!以后保佑你发大财”。其实想来也许无非就是哪个游客丢在这里的钱,可是这件事最后一传十、十传百的可就传走了样,竟然说这孩子就是观音殿里那个善财童子的化身。

这么一来,想沾福气的老百姓是越来越多。为了聚拢人气,大悲寺里的僧人也想了一个办法,他们会定期地往落叶堆里撒一些铜钱,一来香火旺盛了,二来也给捡到铜钱的人以心灵的慰藉,这是双赢的好事,从此八大处大悲寺的黄金坑倒真是名副其实了。

如今在黄金坑捡到钱的几率倒是不大了,而且知道这个典故的人也越来越少。北京这座古城就是这么多样稀奇,不了解它,会觉得它枯燥乏味,一身的老气横秋,你若了解了它的历史掌故,会发现它总会层出不穷地给予你惊喜和回味。

《街角的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