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酒圈里有些朋友喜欢玩一个游戏,或许说喜欢整人更合适,知道大家都喜欢喝法国名庄酒,于是常常拿一个名庄的空瓶子装进普通的酒,这样来整蛊人。

当然这也不只是发生在葡萄酒圈里的游戏,网络上不是盛行着各种的装B指南吗?

特别是饮食,是最具社会性,也是最具体制性的物事,有人说好,它才好,一道菜、一款酒皆是如此,想想茅台为何成为“国酒”就明白了。一道菜或者一瓶酒,当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吃起来、喝起来的感受和不告诉你它是什么时吃起来、喝起来的感受会很不同。

也因此,在葡萄酒界专业的品酒场合都是采取“盲品”形式来品酒,来给酒打分,蒙上瓶子,不给葡萄酒专家、评委知道所品酒的信息,大家觉得这样做的结果相对会公平些。当然这样做到底是否真的公平、合理,其实还真未必。

面对一杯酒,不要预设立场,从开始处开始,在结束处结束,抱着“在瞬间之外一无所有”的心态或许才是正确的态度。这是拉菲?好吧,打开来,倒入杯中,直接地感受这酒。此时要蔑视它,而不是因为喝着拉菲蔑视其他酒。直接性就是省略掉其他环节,什么酒庄历史,什么酒庄故事,什么名牌光环,都抛之脑后,仅是打开感官,察“颜”观色、嗅闻香气、品尝味道、咀嚼口感,这样的直接体验才能转化成快感,开启我们对一款酒的正确判断,这也是正确的态度。

但是现实中看着酒标喝酒的人太多,能够判断“什么样的酒才是一款好酒”也就成为一项热门的技艺了,特别是在葡萄酒成为时尚的当下,葡萄酒专家于是到处可见了。市面上葡萄酒专家多了,好葡萄酒便也相应地多了起来,市场名牌、营销名牌、策划名牌等这类好酒遍地都是,何谓真正的好酒?结果更多的人仍是一头雾水。

大家都说世界上最懂吃喝的民族是中国人,放两盘西红柿炒鸡蛋在面前,没有谁会分不出哪盘好吃吧?可能选择不一样,但都必有个人喜好的理由。只是在面对据说必须得用高脚水晶杯承载的红色或淡黄液体时,多数人失去了自信。葡萄酒是有学问的,葡萄酒是一种文化,葡萄酒是一种生活方式……专家们如是说。

不知幸与不幸,自己也被人称作这样的专家之一员了……

《邂逅,或是一次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