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草神话,是谁打造了超级骗局?

在形形色色的神奇保健品中,“极草”可以算得上登峰造极的一种。近期,有媒体发表了一篇深度报道,原来这个在各“高档”媒体上大肆进行广告轰炸的产品,既没有食品的生产许可证,更没有药品资格,连保健品的资格也没有拿到——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非法产品”。

接着,又有媒体对它的“功效”进行了扒皮——它的功效从来没有科学证据支持,不仅现代医学不承认它,传统医学也不支持它!

就这样的一个产品,每斤的价格却超过了五十万人民币,比黄金要贵多了。大肆炒作的结果,一年的销售额高达几十亿,足以称为超级骗局。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不是绝无仅有,能超过它的大概也也不多见。

这样一个骗局,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毫无疑问,所谓“需求”是骗局产生的根本。许多人关注健康,却不愿意去实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当然那些科学有效的方式都不是那么“简单易行”,于是总把希望寄托在吃什么“神奇的东西”上面。所以,只要有人敢于忽悠,就有人敢于相信。而虫草,先天具有强大的忽悠能力:首先,它来自于雪域高原,对许多人来说就有了天然的吸引力;其次,“冬天为虫,夏天为草”的特性很符合“神奇之物必有神奇功效”的传统医学思维。在虫草走红的过程中,当年“马家军”的成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马家军连破世界记录而且通过兴奋剂检测合格,震惊了世界,马俊仁宣称的马家军饮食秘诀“鳖精”和“虫草”自然也就格外引人关注。实际上,虫草引起国外的关注,马俊仁的这一说法也居功至伟。

然而,虫草的“神奇表现”早已被科学“解密”——它只是真菌附着于虫,杀死虫然后在它的尸体上长出的子实体而已。西方科学界的研究没有得到任何支持虫草神效的证据,研究结论反而倾向于“否定”。悉尼奥运会前夕,马家军突然放弃了参赛(当时王军霞已经脱离马家军),更让西方对马俊仁的“鳖精虫草说”充满质疑,此后对虫草的研究兴趣也逐渐消退。在科学文献中,对虫草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做的,研究水平基本上出于“成分识别”的层次。在科学上,识别出某些成分,到证明它对细胞有效,再到显示在动物身上有效,最后到在人体实验中有效,每一步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可以说,虫草的研究距离在人体实验显示有效,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在这条道路上,随时有被挤下桥的可能。

而营销炒作显然回避了这些。在功效本身都没谱的前提下,他们还弄出了“破壁”“压片”技术,宣称“吸收率提高几倍”“可以含着吃”。且不说“破壁”是不是可以提高吸收率,如果功效为零,那么提高几倍之后也还是为零——而现在,没有证据显示它有效,符合科学认知方式以及法规处理方式的结论就是“功效为零”。

可惜,那些对“养生”充满了渴望的人,大概是不会采用这样的理性逻辑。对他们来说,能在各种“高档媒体”上大砸广告,又如此符合他们心理期望,还如此昂贵的产品,自然就是“有效”的——任何安慰剂产品,“有效”的程度往往跟价格密切相关。

公众的非理性需求,加上厂商的无节操营销,让一个超级骗局成为可能。阻止这类骗局的最后一道防线,应该是法律的监管。一个“既非食品,又非药品,也没有保健品资格”的产品,堂而皇之地大作广告、卖给人吃,至少食药监和工商部门都应该具有监管的责任与权力。然而,可惜的是,我们不知道这些“有关部门”哪里去了。难道,因为这样的产品“只骗钱,不害命”,没有民怨,所以监管部门也就兴趣缺失了?

《吃的真相4:需求与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