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污染”与“辐射处理”差千里

日本核电站熔毁导致辐射泄漏的事情让世界绷紧了神经。在标准的应急措施里,有一条是“避免辐射污染的食品”。这甚至引起了公众的进一步恐慌:如果放射性原料泄漏入大海,是不是海产品和海盐都会被污染而不能吃了?而后来的“菠菜碘超标”更让这种担心似乎成为了现实。被辐射污染的食品不能吃了,那么“被辐射处理”的辐照食品为什么会堂而皇之地存在呢?

首先应该确定的是,即使日本核电站的放射性原料真流入了大海,对于中国海域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本来就广泛存在,只是含量少不会影响人的健康而已。即使日本那几个核反应堆的所有放射性原料都进入了海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等到它们溶解到海水中,再扩散到中国沿海,含量已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管是海盐还是海产品,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所谓“辐射污染的食品”,是指含有了放射性物质的食物。当我们吃下这些食物,其中的放射性元素继续产生射线,破坏人体细胞和DNA,最后导致癌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广泛存在,通常食物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换句话说,问题不是“有没有放射性”,而是“放射性有多强”。正常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食物不会有超过常规强度的放射性,一般也就不会去检测。如果出现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它们就有可能通过水和土壤进入植物体内,在进入动物体内。于是,这个地方生产的任何食物都可能被污染。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食物进行放射性的检测。如果明显高于通常值,这些食物就是“辐射污染的食物”,不能再食用了。跟细菌等污染不同,食物加工手段,不管煎炒烹炸还是涮煮烤蒸,都无法破坏这些放射性元素。

中国最近发现的碘超标菠菜与这种污染不同。这些菠菜中的碘,应该是来源于通过空气扩散的放射性碘。这些碘只是附着在菠菜叶面上,而很难被菠菜“吸收”。这种吸附力并不强,所以能够被水洗掉。实际上,即便是洗掉之前,那些放射性碘的含量距离有害健康的量也还很遥远。考虑到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现在专业机构也在密切监测环境中的放射性变化,我们只需要关注事态进展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分担心。

人们还喜欢考虑吃什么食物来“防治辐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哪种食物可以真正有效地防治辐射。食物中的一些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比如维生素C和E、胡萝卜素、多酚化合物等,对于某些辐射产生的氧化损伤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不过,这种保护作用到底有多强,也还是很难说。只是这些食物成分本来也是人体所需要的,富含它们的食物也往往是通常所说的“健康食物”,多吃对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们能不能“防辐射”,也就不重要了。

“辐射处理的食物”,通常被称为“辐照食物”,是另一种情况。它是让食物通过射线存在的区域,用射线破坏细菌或者食物细胞的DNA。DNA被破坏,细菌也就不能再繁殖,种子也就不会再发芽。放射性物质并不与食物接触,也没有机会进入食物中。辐照结果并不会使食物获得放射性,其对食物的改变甚至没有加热来得大。

辐照食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接受了几百项的安全性研究,都没有发现对食物有什么不良影响。现在,已经可以算是一种很成熟很常规的食品保存技术了,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果把辐射跟加热进行一下类比,就很容易理解有关辐射如何影响健康。自然界存在辐射,就像有高温天气一样;人体在高强度的辐射环境中,相当于被放在火上烤;吃“辐射污染的食物”,就像把着火的食物吃到嘴里,而且它到了肚子里还在燃烧;而“辐射处理的食物”,则像精心烤好的红薯,可以安心享用。

《吃的真相3:带你认清“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