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俗的彼得·梅尔

他是英国人,到美国谋生,然后移居法国南部,等他将在普罗旺斯的生活经验写成《山居岁月》一书后,成了全球知名的畅销作家,名利双收。《一年好时光》,主题是葡萄酒,或者爱情?人物嘛,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加美国人。

主角中午失业,下午就继承了一笔遗产。风光的过去在英国人心中好像永远也继承不完。行骗者法国人,打着波尔多的旗号,酒却产自普罗旺斯,作者巧妙地维护着波尔多的声名,也以普罗旺斯人的身份自慰了一把,毕竟在此居住、写作、成名、成家。然后再和美国人偷一下情,女主角来自加州。而受骗者“全部都是来自亚洲的精英”、“全都是来自亚洲的生意人”、“有来自香港的腔调、东京腔、首尔腔以及上海腔”。

事实上“车库酒”神话的始作俑者在法国,英国人推波助澜,登峰造极者则是美国,数码年代的数字游戏者们,当然也不缺来自亚洲的跟风者。

陈新民:乐邦“其中四分之三的产量卖到英国,仅有少数流到美国,于是在美国就被刻意炒作而飙涨”。“这些‘新贵酒’在一酿成后即刻被‘硅谷新贵’们预订,几乎没人品尝,随即送到拍卖场,价钱也节节升高。以啸鹰为例,居然可以在三年内,由出厂的125元飙到3000元一瓶!”

小说中“大多数都被卖到亚洲地区去了。只有一点点被卖往美国或德国。但是从未在法国出现过。”——亚洲人才是一副暴发户的嘴脸。

梅尔:“别问我为什么”。小说嘛,当然。

但是,正因为是小说,其取舍是否暴露了他的倾向呢?彻头彻尾这完全是讨好的、有针对性的媚俗之作,英法美是他大作的卖场。

说回小说,皆大欢喜的故事,行骗者也没有受到惩罚,没有人有任何的损失,都得到了快乐的结局。

自己并非拥有脆弱亚洲心灵的人,只是梅尔也太过露骨了吧。小说最后原来超过3000美元的酒30元被美国游客买走,仍比其他酒庄高出许多,但是美国人没有“杀价”噢,这时候,“我开始想到,我们葡萄园的座右铭应该是‘稳健致富’。事实上,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刻,因为它是我们和美国人做成的第一笔交易。从此以后,我们即将进攻美国市场了”。

《风中有六百四十八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