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

身在广东,四季皆有蟹吃,最近得时当令者自是大闸蟹了。

葡萄酒圈这些年也都在探讨“什么酒适合搭配大闸蟹来吃”的问题。

餐酒搭配有几个原则,其一是:“当地酒配当地菜。”江南以黄酒为大宗,苏派、浙派、海派黄酒各擅胜场,自是配大闸蟹的首选。

《黄帝内经》将食物分为四性五味,即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中华饮食烹饪手法多样,讲究色、香、味、质、形,在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上力求互补促进,避忌相冲相害,调和滋味是最高的追求,重视本味,突出主味,适口为珍,并留意养生的要求。

吃蟹不讲烹调,蒸熟即可。大闸蟹性寒,又是秋风起时最美,蒸煮时会放入姜块、紫苏,黄酒也是温热再喝,以求消寒暖胃,吃完还要补一杯姜茶。

吃蟹是讲究吃相和吃技的。曾见吃完膏、肉而后能将壳、爪砌回原形者,真高手也。也遇过很多因嫌麻烦而决不吃蟹者,和他们做朋友倒是蛮好,同席有蟹时可吃双份。其实,没有真的那么讲究啦,如果牙口硬,能咬开蟹螯者,吃蟹是无须任何额外工具的,不然,一把剪刀就是最好的工具了。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里说,从吃葡萄的两种方式分人世间有两种人,我们也不妨从吃螃蟹的方式将人做此二分。

一种人是先吃螯、爪,再吃蟹身。一种人是掰除螯、爪,置之一旁,先揭蟹壳,吮食蟹膏,再拗开蟹身分两边,吃完一边又一边,最后才吃蟹爪、蟹螯。

大闸蟹主要吃的是蟹黄、蟹膏。“九月团脐十月尖”,团脐的是母蟹,尖脐的是公蟹。意思就是农历九月母蟹好吃,十月则公蟹好吃。

因为入秋后,大闸蟹体内的生殖腺、消化腺、组织液等部位,累积了大量为繁殖和过冬而准备的营养储备,富含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蒸熟后色呈橘黄,味道香甜鲜美,口感幼细润滑,香浓味重,俗称“蟹黄”。“蟹膏”则是性腺,母蟹之膏蒸熟后色红,硬而实,口感呈粉状或颗粒状,有人嫌其粗糙;公蟹之膏蒸熟后呈白白、黏黏状,口感软糯腴滑,怪怪奇奇,有人爱其暧昧。

吃蟹黄、蟹膏无须配酒和醋,食其原味才佳。倒是吃到蟹肉时可以点醋,而且要是镇江香醋,加红糖煮过至能尝出甜味的程度,并加入姜粒。河蟹肉柴而懈,不如海蟹紧实鲜美,糖能提味、醋可祛腥,让蟹肉的味道得到提升。

说回配酒,大闸蟹味浓,黄酒亦醇厚稠黏,浓者配浓倒也有其道理。只是,“水居者腥”,黄酒也多带腥味,不是所有嗜蟹的人都喜欢。

于是有人推荐清新风味的白葡萄酒来配,有人推荐晚收甜白葡萄酒来配,香港葡萄酒教父刘致新先生推荐的是香槟。大家可自行尝试,看看到底哪种酒更佳。

当然,这几种葡萄酒皆需冰镇至八度至十二度来喝口感才佳,也属寒物,广东虽然天热,最后还是要喝杯姜茶为宜。

《鼻舌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