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知道那些政客、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公共关系专家、政府官员和你的朋友、敌人是怎样对你进行操纵和欺骗的,那就走进他们的观点。了解到他们的思维陷阱,甚至你会比他们思考得更深入。
首先,识别那些想要通过操纵你以从你这获取东西的人,这些东西可能是你的金钱、选票、支持、时间、灵魂或其他东西。但是他们不会让你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总是会隐藏他们的目的。他们不会使用合理的证据和有效的推理,他们低估你的心智,认为你没有能力看透他们的把戏,并认定那些操弄技巧会在你身上起作用。
而你要做的就是识别他们的鬼把戏。谬误是这些人赢得影响、好处和权力的计谋。当你能够识别出操纵者谬误的时候,你就能有效地抵抗这些谬误的影响。当你发现你的生活中处处都是伪造的良好推理时,你就能抵御这些伪造推理的影响。当你对这些谬误产生免疫的时候,你对谬误的反应就发生变化了。你会抓住关键问题,刺破操纵者精心设计的形象,触到一切浮华繁荣背后的实质。这时,你开始自己管理你的思维和情绪,逐渐成为独立的自我。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些思维中最常见的谬误。在看这些鬼把戏的时候,想象自己正在教一些不择手段的人这些操纵技术。想象你正在试图影响他人,想要得到他们的选票、支持、钱财或是其他东西。目标迫在眉睫,你十分担心,这时又有人反对你,所以你希望赢得辩论,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以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对自己怎样实现目标,你并不关心。
辩论时,你可以在下面44个诡计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诡计。如果你不介意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使用这些诡计,你就能操纵那些心智简单的人,甚至连那些成熟老练的人你都能控制。你可以观察每天都在熟练运用这些诡计的政客是怎么做的。不用担心有负罪感,你与生俱来的自欺能力不会使你知道你在做不道德的事。下面这些就是能够打败你自身良心的一系列策略。
诡计1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对手对你的指责奉还给他。[1]这个诡计被称为“指向对方错误”。当受到攻击又无法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操纵家常常扭转局势,将对手对他们的指责悉数奉还。“你说我不爱你,我认为是你不爱我!”
操纵者知道这是让对手为自己辩护的一个很好的策略。他们通过指责对手做得更糟糕来加大辩论赌注。如他们会反问对手:“你怎么敢指责我不爱干净,你上次冲澡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诡计2
指责他犯了滑坡谬误。操纵者利用这一诡计,指责做了A事的人,会引发多米诺效应,带来一系列负面事情。A并不是很糟糕,但是A导致B,B导致C,C简直糟糕透顶。
想象一位母亲告诫她年轻女儿说:“亲吻自然没有什么,但是想想亲吻能带来什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只有你弄清楚这些,你才会避免成为一个可怜孩子的妈妈,否则你年轻的生命就永远地被毁了!”利用滑坡谬误的操纵者忘了一点,那就是许多行走在滑坡上的人都很小心,不会跌倒。
诡计3
诉诸权威。[2]大多数人都敬畏当权者、社会名流和权贵。此外,人们对许多宗教符号也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心。尽管当权者、社会名流和权贵并不意味着有丰富的可深刻洞见的知识,人们还是深深地为他们着迷。
成功的煽动家深谙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他们用旗帜来包装自己,将自己和当权者、社会名流和权贵联系起来。有时,他们还会找科学家和一些“学识渊博”的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烟草公司曾经就雇用过科学家出面宣称没有证据表明烟草会导致肺癌,尽管他们知道存在这样的证据。烟草公司还开设了美国烟草机构来研究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事实上,这些研究者是以科学的名义在维护烟草公司的利益。他们欺骗了数百万人。自然,在做此事时,他们也自欺地认为这样做是在维护科研的严谨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赚了很多的钱。
诡计4
诉诸经验。熟练的操纵家、谎言家和政客经常用经验来支持他们,尽管有时他们的经验有限,有时甚至没有经验。他们知道当提及经验时,他人就很难否定他们的说辞。当然,操纵家有时会遇到比他们更有经验的人。这时,他们就会攻击对手的经验,指责对手的经验不具代表性,是偏颇、歪曲、有限或者主观的。
诡计5
诉诸恐惧。从深层次来讲,大多数人都有恐惧。人们害怕死亡,害怕疾病,害怕丧失吸引力,害怕失去所爱,害怕青春不在,害怕没了保障以及害怕受到拒绝。操纵家熟知当人们这些恐惧被激活时,人们就会产生本能的反应。因此,操纵家把自己装扮成有能力帮助人们抵御这些威胁的人来达成他们的操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官方指责某一群体是威胁的言论要抱有质疑:“记住,这些人威胁到我们的自由、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家园和我们的财产”。政客有效地使用这一策略来让人们站到政府这一边,做政府也是政客想要人们做的事情。
诡计6
诉诸怜悯。为获得同情,操纵家知道如何将自己描述成让人们为之心疼、可怜的人,这种现象在操纵者不想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时表现得更加明显。
设想一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可能哭诉称:“你根本不了解我的人生有多么艰难。太多要做的事情让我无法完成作业。我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幸运。因为我的父母没有钱供我上大学,我需要一周工作30小时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我晚上回到寝室时,室友还弹琴到半夜,所以我没能学习,我能怎么做?给我放假吧!”
谋求同情也常常可以为操纵者认同的人辩护:“在你批评总统之前,想想他在做着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吧。他必须夜以继日地工作,为我们的幸福劳心,他总是在寻求更多的方法来实现我们的利益诉求,自由世界的命运牢牢地压在他的肩上,为这个可怜的人想想吧!”操纵者用这个策略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无辜的人身上,而这些无辜的人所承受的苦难正是总统的错误决定造成的。
诡计7
诉诸大众偏好。[3]在向有共同价值观和观点的群体呈现自己时,操纵家和诡辩家常常会很小心,尤其是当这群人有同样的宗教信仰时。群体中每个人都有偏见,都会对某事或某人心怀芥蒂。诡辩家会搅起人们的这些偏见、憎恨和莫明的恐惧。操纵家表示他们和这一群体的看法一致,按照群体的方式行动,表现出和群体有同样的看法。他们会努力贬抑反对者,使群体认为反对者不相信群体信念的神圣性。
这一诡计有很多的变形,比如“朴素乡情谬误”,操纵者会这样说道:
“回到家乡,和我能够真正信任的人在一起真好。和那些直面事实、用常识去解决问题以及不相信那些自夸自大言行的人在一起真好。”
诡计8
诉诸传统和信仰。和诡计7很相似,这个诡计强调的那些事情好像已经经过了时间检验。人们经常被社会习俗、文化规范和传统信仰所深深影响,传统认为是对的事情,就是我们一贯去做的事情。
对于目标人群熟知的事情,操纵者会表现出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暗示受众,反对者会破坏这些传统和信仰。操纵者从不担心这些传统是否会伤害无辜的人。他们常常会伪装出一副独立思想者的样子,而他们的独立思想碰巧和他们的目标受众相同。操纵者知道人们会怀疑那些违反社会规范和传统习俗的人,因此他们会避免公开违反目标受众潜意识中严格遵守的社会习俗。
诡计9
采取一个圣洁的姿态。人们深信自己是心存善意和有道德的。我们有时会犯错,但是我们心地还是善良的:“我们国家有最崇高的理想。当然,我们会犯错,会做出很愚蠢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动机是好的。不像其他国家,我们是无心犯错的,我们的心地是善良的。”
国内外新闻通常也以这个前提进行报道:我们可能会犯错,但是我们的动机是好的。操纵者也会利用这个经不起推敲的前提。这和窃取观点或问题回避诡计密切相关。
诡计10
攻击他人。[4]当对手做出合理的论断时,操纵家会忽视这些论断,转而对对手进行人身攻击。谩骂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操纵家知道如果受众知道他的对手支持一项受众厌恶的事,他的对手就会遭到受众唾弃。如给对手贴上无神论的标签,或者称对手支持恐怖主义或者对犯罪的态度不够强硬。
这个策略有时被称为“井里投毒”。这种策略会让受众一次性对操纵者的对手感到彻底的反感,不论这个人为自己辩论些什么都无济于事。当然,操纵者知道正确引导受众的重要性,会避免让受众走得太远。操纵者知道他们的操纵越是精细,操纵的效果就越有成效。
诡计11
窃取观点。[5]证明某事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它置于首要位置。思考下面的例子:
“你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是自由主义者建立起来的随意花掉你辛苦钱的政府,还是经济人士建立起来的知道如何在紧缩的预算下运作、能够为人们提供工作的政府?”
这句话包含以下两个假定,每个假定我们都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真的:
●自由主义的政府总是随意、不理智地花销。
●经济人士知道如何在紧缩的财政下运作政府,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工作。
这种谬误的一个变式被称为“回避正题”——使用能够预设判断的语词来提出问题。例如:“我们是该站起来去捍卫自由和民主,还是任由恐怖主义和暴政所控?”这样的提问回避了一些问题,如:“我们真的推动人们自由进步了吗?我们真的传播民主了吗?”注意操纵家在提出问题说明某个“事实”时,通常会选择那些预设他们立场正确的语词。
诡计12
要求完美。对手要求操纵者同意X,操纵者为了不失去信誉就不能反对X。那好,可以接受X,但是要满足一些条件:“是,我支持民主,但是必须是真正的民主,这意味着在我接受它之前,这儿,那儿,还有那个都要改变。”
通过这种诡计,操纵者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很难发现其实操纵者并不希望X的发生。这和诡计32很像(“一直反对”)。
诡计13
制造出一个虚假两难。真正的两难是指我们被迫在两个同等不喜欢的选择中做出一个抉择。而虚假两难则是我们本有许多可能,但是我们说服自己只有两个不喜欢的选择可供抉择。就像这句话:“我们要么在反恐怖主义战争中失败,要么放弃我们一贯享有的自由和权利。”
人们通常愿意去接受虚假两难,因为很少有人喜欢面对复杂和有细微差别的事物。我们喜欢一刀切,我们想要的只是清晰简单的答案。所以,擅长操纵的人经常使用虚假两难策略。
操纵者以黑白截然二分的形式呈现问题。例如:“你要么支持我们,要么反对我们。你要么支持民主和自由,要么支持恐怖主义和专政。”他们知道只有少数人能够觉察出这一虚假两难并做出回应:“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A和Z之间,我们还有B,C,D,E,F,G,H,I,J,K……可以选。”
诡计14
用类比和隐喻来支持你的观点。类比和隐喻是字面上未必正确的比较。思考“你难道不认为到了我们打击那些对待犯罪软弱的法官的时候了吗?”黑体的词是隐喻。对那些司法体系知识主要来自“警察与小偷”类电视节目和媒体轰动性报道的受众来说,这些隐喻有很大的吸引力。
要想赢得辩论,操纵者就会利用比较来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丑化对手的形象:“你像过去我父亲待我的方式对待我,他那么对待我是不公平的,同样你也是。”或者:“你对我的态度就像向一匹倒下的马补踢一脚一样,你就看不到我这一天过得有多糟糕吗?!”
这样的类比和隐喻能否起作用,部分取决于受众的偏见和观念。这就要求操纵者熟知观众的世界观和其中包含的隐喻。例如,如果操纵者试着用宗教观影响某人,使用宗教隐喻和类比成功的可能性大。熟练的操纵家知道在和一个原教旨主义基督徒说话时,使用《古兰经》中的隐喻是错误的。
诡计15
质疑对手的结论。操纵家希望受众接受他们的结论,同时拒绝反对的结论和解释。如果他们记得拉丁语:"non sequitur"(指不合逻辑的推论),他们就可以指责他们的对手不合逻辑,要求受众质疑他们对手的推理。一旦对手得出结论,操纵者就会说:
“等等,这不合逻辑!你的结论和你的前提不符。首先,你说X,现在你又说Y。你怎么从X得出的Y?你怎样解释这其间的跨越?你说的没有逻辑。你没能证实Y,只证实了X。”
通过这个诡计,操纵者推翻了对手所做的任何合理推论,同时显示出他们自己严密的逻辑性和不偏不倚。
诡计16
制造担忧:无风不起浪。操纵者知道,对手一旦面临着严重的指控就很难洗清自己的嫌疑。持续的怀疑将破坏这个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谣言将困扰他一生。因此,这是44个诡计中最邪恶的一个。
在美国麦卡锡时代,许多人的家庭、友谊和事业都被谣言和“无风不起浪”的心理摧毁。参议员麦卡锡和他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在对人们进行公共裁决之前,会对他们说,如果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那么就要和委员会合作,提供“左倾”观点人的姓名。如果人们拒绝这样的要求,电视机前的美国民众就会认为这些“不配合的”市民是“非美国人”。
大多数反对该委员会的人都失去了工作,他们的家庭被边缘化,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嘲笑和欺侮。他们大多数遭到排斥,不能在自己专业领域中找到工作。
当然,私人谈话中也会时常出现这类不道德的指控。不用再多做任何事情,人们便会散播一些谣言比如:“当然,我不信,但是你听说杰克打自己的妻儿了吗?真是不可思议,你觉得呢?”
而政府对这个诡计的使用经常被认为是传播“不实信息”。例如,传播某个国家存在暴政,这样就能够为另一国家入侵该国做出合理辩护。希特勒有效地使用了这个诡计。美国政府也经常传播虚假信息。例如,美国政府总是不断地向美国民众传达,美国向中、南美洲派遣海军以驱逐现有政府、让另一个更“友好的”政府上台是合理的。
这些报道多年后的失信对于报道的虚构者来说没有影响。信息的作用不是长效的。信息失信通常很久之后才会发生,这时已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了。多年后,人们已经不再关心这件事。
人们倾向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思考,因此,仅仅通过提及某些看起来不恰当或是违反社会规范的信息,操纵者和政客就可以让人们反对某人。例如:“凯文已经承认吸食大麻,这足以让我们看清他了!”或“看那个穿小背心的女孩,我猜我们知道她追求什么了。”
诡计17
稻草人谬误。操纵者知道丑化对手形象的重要性。不管对手的观点是什么,熟练的操纵家都会让对手的观点看起来不可信。这种曲解他人观点使自己获利的方法被称为“稻草人谬误”。尽管看起来和真实的一样,但是稻草人事实上并不存在。稻草人谬误指的是错误地呈现或者歪曲他人的逻辑。
设想有人想要改革我们的司法体系,其反对者就会用稻草人谬误歪曲这个人的观点:“那我想你是要释放所有的犯人,进而将我们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但没有人说要这样做,所以反对者反驳的对象其实是并不存在的“稻草人”。他成功地运用稻草人策略,曲解了一个人的观点,将他人观点歪曲成人们反对的那样。
除了曲解对手的观点,操纵者还会声称对手曲解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操纵者称是他的对手使用了稻草人谬误。
在任何情况下,操纵者都希望自己呈现出的推理是最好的,而对手的推理要差得多。操纵者希望在对手观点看似糟糕的同时,突出自身观点的合理性。
想象一名环境学家会这样说道: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减少我们对地球造成的污染。例如,汽车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可替代性能源——清洁能源。我们不应该继续将汽油作为我们首要的汽车燃料,否则,我们的星球会继续遭到污染侵害。”
反对这名环境学家的操纵者可能会这样歪曲他的观点:
“我对手真正希望的是一个更加强大的政府。他希望剥夺你选择的权利,给官僚政府更多的权力来控制你的生活。不要让他得逞。”
诡计18
否认不一致或为不一致辩护。操纵者知道前后不一致会影响个人的形象。说一套,做一套,有时支持X,有时又攻击它,这会招致人们的反感。当被受众发现自己存在矛盾时,操纵者一般会有两个选择:要么否定矛盾的存在;要么承认矛盾,并称这是一个合理的转变。
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矛盾和不一致。那些最一致完整的人是那些承认矛盾和不一致存在并且努力去减少他们的人,而操纵者则努力去掩盖它们。
诡计19
妖魔化对手的观点,神化自己的观点。大多数人并不世故,要想操纵他们,操纵者只要使用“正性”词汇来描述自己,用“消极”词汇来描述对手即可。因此,操纵者称他们自己相信民主、自由、稳定、和解、公平、力量、和平、保护、安全、文明、人权、主权、改革、开放、保护无辜、上帝的安慰、常态、骄傲、独立、包容和共克时艰……
而称反对者相信暴政、压制、冲突、恐怖主义、进攻、暴力、颠覆、野蛮、盲信、暴乱、伤及无辜、极端主义、专政、密谋、狡诈、残忍和破坏……
这个诡计的变式包括神化自己的动机,称自己的理由是正当的:“我并不是为了利益或是贪婪,我也不想要提升我的权力和影响力,我不希望控制或是主导他人。我要的是自由的传播以及人们共享民主的美好生活。”
操纵者模糊了他真实的动机,使自己的动机看起来正当合理,使自己看起来心灵高尚。这种策略,有时被称作“找到好的理由”,即口头上称所作所为是出于高尚的目的。
诡计20
巧妙地回避问题。操纵者知道如何预测受众可能会提出来的难题,也知道如何巧妙地回避这些问题。第一种回避的方法就是用玩笑来化解这个问题。第二种方法就是给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军队多久才能从X国撤兵?”答案:“只要不需要,我们一天都不会多待。”)第三种方法就是给出的答案尽可能长而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细节,使得操纵者可以将问题转移到一个更为简单的问题上。
操纵者不会直接回答会使他们陷入困境或者迫使他们承担不愿承担的责任的问题,他们会用含糊不清、玩笑、转移注意力和众所周知的道理来回避这些问题。
诡计21
迎合你的受众。人们乐于接受迎合:“能够和抱有传统常识,并且对社会问题有真正洞见的人谈话真好。”“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像你这样不会受骗的人……”在使用这个策略时操纵者会很小心,避免太过明显而让受众对自己产生怀疑。
大多数的政客都非常善于迎合和逢迎。他们的目标是赢得受众。政客希望降低受众的防备,希望受众对他们的批评有所减少。
诡计22
隐藏自己所述。操纵者经常有选择性地使用语言,拒绝表态或者不给出直接的答案。这能够让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全身而退。如果受众发现他们遗漏了重要信息,他们就会宣称没有找到一手消息。在面对逼问时,他们能够限制自己的立场,这样就没有人能够证明他们是不对的。当面对压力时,他们会掩盖和回避。熟练的操纵家都是这类高手,他们必须掩盖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言论进行辩护。
诡计23
忽视证据。[6]为了不改变自己的立场,操纵者常常忽视证据。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忽视那些威胁到他们信念和利益的证据。想象一个冷血的基督徒不相信一个无神论者可以过着有道德的生活(在没有《圣经》的指导下)。如果这个人知道一个无神论者过着自我牺牲、同情怜悯的生活,那么这个人的观点就会发生冲突,最终会想办法在头脑中去除它。
诡计24
忽视主要观点。[7]操纵者知道如果他们在某一议题上不能获胜,他们就会想办法将受众的注意转移到另一个点上。这个点和之前的议题可能没有任何关联。熟练的操纵者知道如何在受众不知晓的情况下完成这次转变。
诡计25
攻击证据。当操纵者不能成功回避那些不支持他们论断的证据时,他们就会攻击这些证据。在进攻伊拉克之前,美国坚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美国政府没有切实的证据表明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它努力制造一些公然想象出来的证据。没有证据能够使美国政府相信他们做错了,因为人们不愿意思考要是错了会怎样。诡计44双重标准谬误也是对证据的回避。
诡计26
大声坚持次要点。操纵者知道,在他们要输掉辩论时,分散人们注意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大声坚持辩论中的一些次要点。因为大多数人的思考总是很肤浅的,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操纵者疾呼的这个点,其实不重要,尤其当他们沉浸其中时。
例如,由于媒体热切关注小的议题,人们常常错过一些过大的议题。世界上的营养不良和饥荒问题很少得到媒体的报道,这类报道只是偶尔在特殊的时刻才见诸报端。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拒绝执行政府要求则被媒体视为大议题,从而被大肆地渲染和报道。
诡计27
采用“艰难、残忍世界”的论调。我们常说,良好的结果不能为卑劣的手段开脱。但是我们真的相信这句话吗?当我们做出不道德行为时,政府发言人会用“这是一个艰难、残忍的世界”来为此开脱。
当个体或国家拥有大量权力时,他们就会认为他们应该做更多的事情。他们相信他们的目标总是美好公正的,而他们做的那些负面事情是因为受到邪恶力量的强迫。操纵者坚称他们是被迫使用这些卑劣手段的,他们从内心深处想避免这些手段,但这是个艰难、残忍的世界。采用这样的论调,他们就能够赢得辩论。
例如:“我们不希望看到战争,我们是被迫加入战争的。”“我们不想看到失业现象,但是自由市场经济需要有人失业。”“如果我们将资源给那些不努力工作的人,他们会越发的懒惰,最终我们将成为一个集权的国家。”“我们不希望中情局卷入到刺杀、严刑拷问、散布不实消息或其他任何卑劣的行为中,但不幸的是,我们被迫使用这些伎俩来捍卫世界的自由和民主。”
诡计28
做出笼统、粉饰的概括。操纵者和政客会用概括来支持他们观点,并且他们知道,不管他们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这些概括,受众都会接受他们的概括。他们经常做出受众乐于接受的积极概括,例如关于我们忠诚于上帝、国家,热爱祖国、家庭和自由市场经济。操纵者会故意将自己的概括与受众的思维契合。当然,这些操纵者采用的概括多是模糊不清的,这样他们就能在需要的时候全身而退。
诡计29
尽可能找到你对手观点的不一致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致的地方。有时,我们不能去实践我们的承诺,因而每个人都会陷入双重标准之中。操纵者能发现对手中任何的不一致,并能快速地指责对手的虚伪,尽管他们比对方更虚伪、更不一致、更心口不一。虚伪从来不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
诡计30
使你的对手看起来荒谬可笑。操纵者总是试图使对手及其立场看起来荒谬可笑。人们愿意嘲笑,尤其是嘲笑那些带有威胁性的观点。这样的嘲笑通常能够释放人们的压力,使人们可以不用认真思考令他们不快的事。操纵者会巧妙地使用质疑策略,从而让他们的嘲笑看起来不像是酸葡萄。
诡计31
简化问题。大多数人不愿意去理解深度或者是细小的问题,操纵者就借此将问题过度简化,以符合他们所需:“我不关心统计数据得出的虐囚结论,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严格惩罚犯罪。把你的同情留给受害者吧,而不应是那些罪犯。”在这里,人们对虐囚的忽视本身就是一种犯罪。不幸的是,一些人并不关心虐囚行为。在他们眼中,世界仅有好坏之分,有时好人需要以卑劣的手段对付坏人,坏人需要得到惩罚。通过将这一问题简化,他们不需要去处理监狱里真正发生的犯罪。
诡计32
一直反对。假设你的对手做出了合理的推理来论证某一结论,但是你的心定如铁,没有什么能改变你的想法。这时你可以提出一个又一个反对。对手一旦回应某一个反对意见时,你又可以提出另一个反对意见。这是操纵者常用的诡计,他们心想:“我会一直提出反对,没有什么能让我相信对手的观点。”
诡计33
按照自己的方式重写历史。历史记载中,残忍的行为和暴政都被抹去,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虚构看起来倒成了铁定的事实。这在“爱国历史”中十分常见。歪曲历史常常因为所谓的爱国情怀而变得合情合理。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就将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你总是看到我们哪里做错了,怎么不去看看我们做对的事情呢?!”
人们的记忆是对过去事件的不断重构,通过这种方式人们为自己开脱,对质疑提出谴责。历史记载也遵循这一规律,尤其是作为学校教科书中的历史。所以,在讲到过去的事时,操纵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歪曲。当然,一如往常,熟练的操纵者随时准备好为自己开脱。
诡计34
找到自己的既得利益。操纵者总是攻击对手的动机,同时坚称自己动机的纯正。通过表达高尚的理想,他们隐藏了自己真实的动机。
当操纵者寻求自己的利益而遭到对手警告时,操纵者要么否认这个指控,要么还击称,每个人都有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遭到进一步的追问,他们会称“你也这样”来为自己辩护。
诡计35
改变论据。当操纵者感到他们将输掉辩论的时候,他们不会放弃,而会改变他们的论据。有时,他们只要在同一个词的不同意义上来回摇摆就能实现这种改变。如果操纵者之前说某人肯定没被教育好,因为她见识浅薄、知之甚少的话,之后会改变他们的论据称:“当然她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看看她读过多少年的书,如果这都不算受过教育,我不知道什么才叫受过教育!”
诡计36
转移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指的是辩论中的一方有责任证明他的观点。例如,在法庭上,检察官需要证明犯人有罪,以打消人们合理的疑虑。而辩护人则不需要证明犯人的无辜。操纵者不希望承担举证责任,他们会将举证责任推给他们的对手:“等等,在我证明进攻伊拉克是合理的之前,你先要证明这为什么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任何国家进攻其他国家都需要找到证据证明自己进攻的理由。没有国家有责任去证明自己不去进攻他国的理由。根据国际法,举证责任归属于首先发动战争的一方。
假设操纵者质疑你的爱国主义,而你问他有哪些证据证明你没有爱国,那么他会试图将举证责任转移给你:“等等,你做过什么事表现出你对国家的忠心了?你有社会主义观点,不是吗?你难道没有反对自由贸易吗?你没有反对越南战争吗?”所有这些谬误都是想将举证责任退给你。
诡计37
歪曲,歪曲,歪曲。在《华尔街日报》(2004年5月7日)刊登的评论中,对主导媒体中的歪曲报道,Daniel Henniger写道:
我们所栖息的媒体无一例外都是一个歪曲的世界。大多数人已经放弃获取纯粹事实的希望,将自己与歪曲的报道为伍。
“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媒体充满着歪曲的报道,因为我们已经是这一事实的受害者。
熟练的操纵者无一不重视歪曲的重要性。操纵者不断地歪曲对手的观点,同时积极地呈现他们自己的观点。
要想抵制歪曲的影响,识别哪些事实是最重要的、哪些解释是最合理的,这就需要批判性读者意识到媒体无处不在的歪曲和选择性。批判性的读者必须考虑其他看待问题的方式、其他信息来源以及其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信息最佳的呈现方式。
诡计38
含糊的概括。当人们不清楚对方在说些什么的时候,很难证明对方是错的。不关注具体信息,操纵者的话语中满是含混不清的概括。这个策略在政客身上很常见:“忘了那些没骨气的自由分子说的话吧。是我们强硬起来的时候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打击犯罪,打击恐怖分子,打击那些蔑视我们国家的人。”
操纵者知道他们不提具体事情可能会招致人们的质疑。例如:你到底要对谁强硬呢?你打算对这些人怎样强硬呢?严刑拷打,羞辱,还是刺杀?是没有指控就长期监禁他们呢,还是将他们关押在没有厕所的小囚室中?
当他人对你使用这个策略时,你可以要求他给出具体的例子,询问他对关键词的界定,坚持让他用具体例子表达观点。不要让他们含糊不清的概括得逞。
诡计39
故弄玄虚,双言巧语。我们经常会做一些我们指责对手所做的事,但是我们绝不会去承认,因为这会阻碍我们达成目标。双重标准就是这样的一种策略。同样的事情,我们用正性的词语来描述我们的所作所为,而将消极的词语贴到做同样事情的对手身上。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政府称发动战争的国家为“战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改称这些国家为“防卫国家”。发生这样的转变是由于这些国不愿意承认他们发动了战争,而且这还能让人们相信他只是防卫那些入侵国家。简而言之,从政治的角度看,“防卫”比“战争”更容易接受。
当敌对政府成员向我们透露敌方消息时,我们称他的行为是“勇敢”、“极富勇气的”;而当我们国家的人向敌方透露消息时,我们称这个人为“叛徒”。[8]我们是聪明的,他们是狡诈的;我们支持为自由而战的战士,他们支持恐怖主义分子;我们建立收纳所,他们开设集中营;我们策略性地后退,他们大规模地败北;我们信仰宗教,他们满是盲信;我们坚定不移,他们固执己见。有成千上万个这样成对的词来描述同一件事。我们做,就是正确的;他们做,就是错误的。大多数人没能发现这其中的双重标准。
诡计40
扯下弥天大谎。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会撒一些小谎,但是却没有胆量扯下弥天大谎。操纵家就不怕,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足够坚持,人们就会相信,尤其当这谎言在媒体上直播出去时。熟练的操纵者关注的是他们能够让人们相信什么,而不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知道人类的心理天生不会自发地寻求事实,人们渴望的是安慰、安全感、个人确认和既得利益。人们不渴求事实,尤其那些令人不快的事实,那些能够揭露人们矛盾和不一致、能揭露人们不想了解真相的事实都会遭到人们的排斥。
操纵者擅长说谎,擅长让受众相信他们所说的是事实。例如,在翻看中情局的历史时,人们会发现中情局许多不道德的行为都被谎言所掩盖。[9]事实上,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发生时,官方否认中情局采取了这些行为。
诡计41
将抽象词语和符号描绘得像它们是真的存在一样。[10]操纵者深知大多数受众并不精通语言学。大多数人不会思考他们的话语和世界上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语言和具体事物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这为世界提供了更宽泛的解释。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世界观准确地反映了世界上的事实,并不知道自身的观点是高度歪曲的。在大多数人眼中,抽象并不是抽象,而是事实。思考下面的例子:
●我们是自由的代表。
●民主的要求。
●公正坚持我们要……
●旗帜向前行进。
●科学称……
注意在上面所有的这些例子中,抽象观点由于和动词一同出现就有了生命。例如,旗帜如何前行?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就被这种炫目的、高度误导性的词语所深深影响。
诡计42
“抛进一条红鲱鱼”(指转移受众注意力)。在这个策略中,操纵者通过关注不相关但却能调动受众情绪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当操纵者发现自己不能驳倒对手的推理时,他就不会继续反驳了,而是抛进来一则能够煽动其受众情绪的议题,将受众的注意力从对手的推理上吸引过来。
思考下面的例子:操纵者的对手称,由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工业垃圾的大量产生,世界上的海洋正在走向灭亡。没有反驳对手的观点,操纵者是这样转移受众注意力的:
“真正需要我们关心的是,所有的政府都在监管他们的工业。如果这些行政监管继续增长的话,我们就会失业。我们需要的是人们能有工作的机会、孩子能有发展的机会以及人们能实现自己潜能的国家。”
这和海洋消亡有关吗?当然没有。这是操纵者丢进来的“一条红鲱鱼”,目的是转移受众注意力。
诡计43
诉诸统计。人们对数字印象深刻,尤其是精确的数字。所以无论何时只要可以,操纵者就会引用统计数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尽管这个数据是值得怀疑的。操纵者的受众常因为他们所引述的数据而印象深刻:“你知道吗?有78%的学生读了这本指南后,两学期内平均绩点提高了1.33个水平,比你们学校还要高!”
诡计44
双重标准。操纵者经常使用双重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标准不同。比如,我们不能忍受国家发展核武器(除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我们谴责入侵(除非我们是入侵者),或者我们不能忍受敌人的严刑拷问和破坏人权(尽管有时我们自己这样做)。
[1]通常称为Tu Quoque——字面意思是:“你也是。”
[2]通常称为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
[3]通常也称为Argumentum ad Populum.
[4]通常称为Argumentum ad hominem.
[5]通常称为Petitio principii.
[6]通常称为(invincible ignorance).
[7]通常称为Ignoratio elenchi.
[8]当我方阵营中无辜的人(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身处危险之中)被杀害,我们称他们为“英雄”。当敌方的人为他们的信仰牺牲生命,我们称他们为“胆小鬼”、“狂热分子”。讽刺的是,当美国政府训练本·拉登和其他穆斯林激进分子利用恐怖手段打击在阿富汗的俄罗斯人时,我们称这些激进分子为“自由圣战者”。现在,同样是这批人,因为他们与美国作对,我们有称他们为“恐怖分子”。
[10]Traditionally called "re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