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问题

最后,知道的3种方式(个人经验、观察和报道)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即一件事发生之后,经历一定的时间,记忆不再准确。这个诊断似乎有点牵强,因为在人们看来,记忆的准确性无懈可击,就像录像带一样,能够长时间储存信息,在适当的时候播放出来。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华盛顿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家和记忆专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解释道:

大多数关于记忆的理论都把记忆过程分为3个独立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取信息阶段,大脑在这一阶段将对事件的理解放入记忆系统中;第二阶段是记忆的保持阶段,这一阶段存在于事件发生和回想起某个特定信息之间;第三阶段是记忆的提取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回想之前所存储的信息。但与传统观点相反,事实进入我们的记忆后,并不会自动留存在那里,不受未来事件的影响。相反,我们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如果与此前的认知和预期(即已存入记忆中的信息)相关,它们就会被放入记忆。因此,实验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一个建构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像录像机一样被动接受信息。16

在她的能够被广泛验证的实验中,洛夫特斯向人们展示了记忆的惊人可塑性。例如,在播放事件的录像并让人们记住看过的东西后,她可以通过微妙的暗示,“植入”在原始经验中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地点、事物等,来塑造人们的记忆。但心理学家的微妙暗示不是塑造记忆的唯一要素,我们自己当时的态度也会让我们删除某些记忆、精简某些记忆或创造出原始经验中没有记忆。17

甚至目击者的证词也因受到这种影响而失真。一份报道称:“研究发现,目击者理解和记忆事件,首先是根据自己的预期,其次是根据他们的情绪性偏见,再次是根据个人对事件发生的自然或合理方式的看法。”18

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经历一件事,从而证明我们如何轻易地操纵着自己的记忆。赛奇教授不情愿地参加了一个教员会议,台上的领导喋喋不休,为了摆脱烦恼,赛奇教授打开一本书来看。突然,他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赛奇博士,请注意听我讲话好吗?”赛奇教授吓了一跳,书掉到了地上,他结结巴巴地说:“啊……我正在听……那个……对不起。”

会后赛奇教授开车回家,路上开始思考当时应该如何回应演讲者。其中一种他最喜欢的方式是,猛地站起身来,很有气势地说:“先生,也许我必须出席这次会议,但要让我集中注意力,你们要努力争取。”几个月后,赛奇教授和一个朋友聊起这段被“重塑”过的记忆,他说的是哪个版本呢?是他相信发生的那个,即想象出来的版本。

这个关于知道和记忆的观点有些悲观,但你也不必泄气。这并非事情的全部,只是被忽略的那一面。尽管准确的知道和较少歪曲甚至没有歪曲的记忆不会自动发生,但如果我们努力争取,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思考的艺术(原书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