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我们所说的“推论”就是一个或多个信念对另一个信念的支持关系,而“论证”是一个或多个陈述支持另一个陈述的关系。如果说话者是真诚的并且有推理能力的,那么他们就相信自己的陈述,并且他们的陈述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因而“推论”和“论证”可以是同一关系。正如信念是推理的基础部分,或者说构件,陈述是论证的构件(见专栏1-2)。陈述和信念类似,它们都有真值,或者是真的(“苹果不是橘子”)、或者是假的(“教皇是中国人”)。
专栏1-2 论证的构件
陈述是论证的构件。
陈述有真值,因为它们表达信念,而信念是有真值的。
每一个陈述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只有可以表达信念的句子才能做出陈述。
下列这些句子都不能做出陈述。
表达句。如:今天天气真好!
命令句。如:请把门关上。
疑问句。如:上周末你都干什么了?(第2章将对此做更多介绍。)
但不是所有的陈述之间的关系都能构成论证。假设有人说:
例1-5 费城是大都市,芝加哥更大,但是纽约最大。
虽然例1-5由三个简单陈述构成,但它不是一个论证,因为没有尝试呈现一个论题,即这些陈述并没有以论题、论据的形式排列。这是三个并列的陈述。相反,请看以下例子:
例1-6 我思,故我在。
例1-7 所有律师都是代理律师,杰克?麦科伊是律师,因此杰克?麦科伊是代理律师。
例1-8 没有按摩医生是外科医生,只有外科医生可以合法地进行一个冠状动脉搭桥术,因此,按摩医生不可能合法地进行一个冠状动脉搭桥术。
例1-9 黑斑羚跑得比自行车快,玛莎拉蒂跑得比黑斑羚快,日本高速列车跑得比玛莎拉蒂快,因此断定日本高速列车跑得比自行车快。
上述每一个例子都提出了一个断言,并且至少有一个陈述支持这个断言。这是所有论证共有的基本特点:每个论证必须至少由两个陈述构成;一个提出断言,另一个支持断言。提出断言的陈述是结论,而支持断言的陈述是前提(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前提)。
我们现在介绍的显然是一些特别的术语。在日常语言中,“论证”通常指“争辩”,即敌对双方或多方之间的语言交锋。但是,这与“论证”在逻辑思维中更为学术性的使用不同。逻辑思维中的论证与法庭上的“论证”相似。在审判时,每位代理律师都会提出一个论证。也就是做出一个断言(比如“我的委托人是无辜的”),然后给出一些支持该断言的理由(“案发当晚他去看望他的母亲了”)。律师这么做并不是与庭上的某个人争辩,而是声明一个主张并提供支持主张的证据。这与逻辑思维中的“论证”非常相似。一个论证是一组语句,旨在提出一个受支持的断言。根据定义可知,论证不是敌对双方的口头交锋。
在进一步分析论证之前,我们来看专栏1-3对我们已经知道的语句间关系的总结。
专栏1-3 小 结
在逻辑思维中,“论证”这个术语的含义与法庭上的“论证”含义相似。
一组语句要成为一个论证,则必须有一个语句被另一个或多个语句支持。
一个论证指两个或多个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一个论题和一至多个论据。其中,论题做出某种断言,而论据则是支持该断言的理由。
论证分析
所有的逻辑思维者都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是分析论证,即图1-2所总结的一个技能。分析论证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必须知道以下3点:
1.如何识别论证;
2.如何确定论证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如何评估论证。
识别论证就要确定构成论证的各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对重构论证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重构论证从仔细观察可能包含论证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开始。我们必须仔细读或仔细听,才能确定是否出现了一个断言,并且有支持该断言的依据。如果我们识别出一个论题以及至少一个论据,就可以确信这段话语包含一个论证。下一步是把论证的各个部分有序地组织起来,使得论据和论题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论证重构是分析论证的第一步,论证评估是第二步。但在开始论证分析之前,我们要确定这段话语有没有论证。如果有,则进行重构,即首先要确认我们已经准确地找到前提和结论。为此,颠倒论证各个部分的逻辑顺序──将论题放在最后──是很有帮助的。在论证评估过程中,我们要确定论证的依据是不是真的支持论题,从而为论题提供了可靠的理由。但在评估之前,我们必须对论证进行适当的重组。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如何正确区分前提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