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念的优点

信念、负信念和不做回应

信念和负信念是人们在接受自身所想为真或拒绝假事物时的两种心理态度。我们把这两种心理状态称作“认知态度”(源于拉丁语“cognoscere”,意即“知道”)。不做回应(nonbelief)是既不相信也不怀疑的态度。信念是接受一个命题的认知态度,其中命题是指表征事件状态的信息内容。考虑下面这个语句表达的命题:

例3-1 狗是肉食动物。

任何相信例3-1的人都具有接受狗是肉食动物的心理态度,即认为例3-1为真。如果某人在正常情况下询问例3-1是否为真,她最终会赞同例3-1表述的命题。假设她是真诚的并且能够表达自己,她就可以通过叙述例3-1来表达自己的信念,或者说出下列句子:

例3-2 “狗是肉食动物”为真。

例3-3 事实情况是“狗是肉食动物”。

例3-1、例3-2和例3-3可以用来表达相同的内容,即“狗是肉食动物”这个命题。

假设我们用“S”表示说话者(或某人),“P”表示一个命题,“相信P”表示接受P的心理态度,我们就可以对信念定义如下:

专栏3-1 信念

S具有信念P 当S 接受P。假设情况正常且S是真诚的,如果有人问:

“P为真吗?”S会表示赞同。

“你对P知道些什么?”S会回答“P”、“P是真的”或“事实情况确实是P”。

注意专栏3-1中“信念”的定义要求以正常情况以及说话者的真诚为前提。否则,一个人S所说的就不是他所相信的。因为可能存在欺骗者(他们说出的话歪曲了其真实信念)或自相矛盾的人(他们否认自己确实拥有的信念),当我们将说话者所说的和他所想的对等起来时,就必须假定说话者是真诚的。在这里,说话者S有可能出于压力、错觉或其他阻碍,说出一些他事实上不相信的事物。因此,我们必须假定正常的情况──包括说话者有能力表达自己,即他在心理上未受到伤害、威胁或其他任何阻碍。

但是,如果有些人不相信某个命题呢,比如上述例3-1?他们可能怀疑或者不回应。怀疑例3-1可以用例3-4~例3-6来表达:

例3-4 狗不是肉食动物。

例3-5 “狗是肉食动物”为假。

例3-6 “狗是肉食动物”并不属实。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真诚地说出对例3-1的任何怀疑,就等于持有拒绝例3-1的心理态度。如果问例3-1是否为真,她会不同意。她可以拒绝例3-1──例如叙述例3-4,来表达自己的怀疑。我们可以对负信念的概念做如下总结,见专栏3-2。

专栏3-2 负信念

当S拒绝P时,S对P持有负信念。假设情况正常且S是真诚的,如果有人问:

“P为真吗?”S会表示反对。

“你对P知道什么?”S会拒绝P为真,通过叙述句子“P为假”、“并非P”或者“P并不属实”。

如果有人既不相信也不怀疑例3-1呢?他们对例3-1的态度是不做回应。在正常情况下,他们既不接受也不拒绝例3-1。如果问例3-1的内容是否为真,他们可能会耸肩,不给出同意或反对的信号。专栏3-3对这些反应做了总结。

专栏3-3 不做回应

S 对P不做回应,当S 既不接受也不拒绝 P。假设情况正常且S是真诚的,如果有人问:

“P为真吗?”S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你对P知道什么?”S将延缓判断。

对P不做回应就是对P既不相信也不怀疑。相应的心理态度就是对P延缓判断。我们要牢记,任何时候我们考虑接受或拒绝一个命题时(例如,狗是肉食动物),还有一个不做回应的选择,即保留对某个命题的信念的判断。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个命题采取最恰当的态度,无论是接受、拒绝或延缓判断。确定哪个是准确的态度很重要,因为信念是我们推理的构件。一般的规则是,要使整幢大厦牢固,就必须用高质量的建材并且进行定期保养。不过,我们怎么分辨哪些推理构件是高质量的呢?这是我们下一部分要讨论的主题。

本节小结,如图3-1所示。

图3-1 本节小结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原书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