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间少年

小龙虾到底是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大概在 2004 年左右,大江南北开吃,以上海、北京、南京、长沙、武汉等地为轴一路蔓延扩散。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北京的朋友专程飞来上海只为吃一份“复茂”小龙虾,说北京都是按个儿卖的,吃着不过瘾,这理由让我现在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网上对小龙虾的来源有过很多说法,不过我自己比较相信它们是从小河沟和荷塘里起家的,因为儿时的悠长假期里曾一度有它们陪伴过我。

小学暑假,母亲总要买一大盆小龙虾回来,用清水反复冲洗多次,然后将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倒进锅里,一种白色铝制的大锅,平时用来蒸菜,逢年过节蒸腊肉,下锅后的前几分钟还能听到它们用钳子撞击铝锅拼命挣扎的声响,10 分钟后铝锅安静下来,没了声音。

不知道蒸虾是不是我老家湖北特有的,也许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吃法。以前小龙虾并不值钱,甚至多得泛滥,卖虾人一清早拿上套着绿色网子的红色大盆,一盆一盆地卖,多少钱一斤不记得了,和今时今日娇贵的小龙虾比自然是廉价得多。虾不能蒸太久,蒸老了会失掉鲜味。以前家里没有空调,夏日里拿着空啤酒瓶去小卖部给老爸换来两瓶冰镇啤酒,回来进屋小龙虾已经摆上了桌。

母亲在嫁人前不会做饭,但作为生活本能,尤其是当家过日子维持一家人的开销时,食物的的确确变成了生活的根本。

煮毛豆,要先将毛豆的两头用剪刀剪去,剪毛豆的工作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也不过是得到手边的一大碗,用盐水煮过,晾干后撒上酱油、辣椒和香油蒜末,拌一拌就是一道美味的下酒菜。小龙虾的蘸料通常是由香醋、酱油、葱姜蒜加少许辣椒酱搅拌而成,剥开皮蘸取提前预备好的酱料,实在是记忆里十足的美味。长大后发现老外也有类似的吃法,只是动作比他们粗鲁,更加原汁原味。

湖北人爱吃蒸菜,粉蒸肉、糯米丸子、腊肉、香肠、排骨、熏肉……逢年过节吃团年饭的时候首先便是各种年货蒸上一大锅,看上去有点儿像江南凉菜。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乡下亲戚家吃酒,一村子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叔叔伯伯该如何称呼全听爷爷的指挥。小时候胆小腼腆,遇到陌生人话更少。上了酒席小孩子肯定不能喝酒,街坊邻居觉得好玩,常拿酒杯让我舔上一口,只一小口白酒立马辣得我吐出来,小脸通红,大人们则笑得合不拢嘴,我却不长记性,总乐于被这同一种方法戏弄。

除了买龙虾还有别的渠道能吃到,到小荷塘或者小沟里钓龙虾,我想现在的小朋友应该是无福享受这种快乐了吧,食物随手买反倒让我们失去了捕捉的淳朴乐趣。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身边总会有几个好像什么都懂的小朋友。约好了去钓龙虾我却感觉无从下手,跟在后面起哄。夏天在荷塘边晒得好像随时都会爆炸,明晃晃的阳光炙烤着小伙伴们雀跃的身影,真是为了吃什么都愿意。采了荷叶,反过来扣在头上,一顶天然的遮阳帽。

钓龙虾的工具很简单,一根绳子和几条蚯蚓。在地里挖几条蚯蚓并不是难事,乡下到处是水稻和小荷塘。找到蚯蚓先残忍地分成几段,每个小伙伴拿起它们身体的一小段在绳子一头绑上,缓慢放入河中耐心等待,通常只要看到绳子有了动静迅速一拉,第一只就顺利上钩了,取下来的时候得小心,第一只头虾通常个头大,钳子十分锋利,一不留神就会把你的手夹破。接下来更残忍的事情来了,把钓上来的第一只小龙虾五马分尸,你会问给谁吃?给其他的虾!

小龙虾吃的东西很杂,以植物为主,还有昆虫幼体和浮游生物,所以它们对吃同伴的身体并不陌生。

一下午我们钓来半桶小龙虾,通常聚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大人负责清洗处理蒸了给我们吃,偶尔干脆在屋外生团火,把小龙虾穿在树枝上烤。夏天的火热顺着烤虾的香味扑面而来,小龙虾被烤得黑乎乎得没个样子,而我们根本不在乎卖相整只往嘴里送,连嘴唇也跟着变成了黑色,咧着嘴傻笑露出白白的牙齿。

这是我和小龙虾最亲密的接触,长大点儿离家读书了,一走十几年,鲜少再有机会回乡下老家。

爱吃小龙虾的人一直尝试着变花样来烹饪,不记得哪年暑假回家,开始流行起油焖大虾,大块生姜、蒜在油锅里爆香,倒虾大火翻炒,加入盐醋糖炒至虾变色,再放入五香、八角、桂皮、花椒、红辣椒,加水没过虾身焖煮,40 分钟后汤水收汁,拿铁盆装满端上来,热气腾腾地蘸着各类酱料,香味扑鼻。进化到虾球,顾名思义龙虾去壳爆炒成球状,这道菜可以用来检验龙虾是否新鲜,新鲜的龙虾炒熟后呈卷曲球状,嚼起来鲜嫩有弹性,不新鲜的则无法卷曲、僵直发硬,味同嚼蜡。我自己一直没有烧过这道菜,一来嫌麻烦,二来上海现在已经很难买到鲜活的龙虾。母亲和父亲经常为谁的小龙虾烧得更好吃争论几句,母亲说父亲烧的太辣,父亲说母亲烧的味儿淡,一边拌嘴一边把对方做的小龙虾吃个精光,点点滴滴都是生活的温情。

在上海也吃过几次小龙虾,最地道的还是已经拆迁的吴江路大排档。 “华华”川菜馆里点了菜还可以叫别家的烧烤和小龙虾,两斤小龙虾几瓶三得利,边吃边喝聊一晚上,那份混杂着夏夜溽热的畅快开心,最终也随着大排挡的拆迁消失了。

吃小龙虾大肆流行后,老家的市面上常见的也都是人工养殖的小龙虾,想要买到小时候钓来的天然龙虾基本没有可能,但母亲却能在早上六点寻觅到这份天然的美味。5 月回家,母亲起早炒了一盘虾球,用保鲜盒装好要我带回上海吃。我想汇集了浓浓感情的一小盒食物正好折射出了大部分人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喜欢,很多时候我们吃的分明是一份令人眷恋的乡愁,那是你只能通过味觉唤醒的某个瞬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味道跟随着你离开亲人和爱人,成为最值得回味的记忆。

食物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情感联系,一种食物的味道就是一段记忆,你的记忆是什么呢?

《不过,一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