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第二十六章 圣诞夜的昔日幽灵

十二月二十三日周五,我坐在厨房的餐桌旁,将九斤重的一大块火腿一片片切下,一边吃,一边就着酒瓶喝波旁威士忌,盘子旁是《哥谭镇》创刊号。梅森花了很长时间考虑封面,希望它引人注目、漂亮、机智、惊人,最重要的是,出人意料,因此只有三个模本候选:梅森的、艺术总监的和我的。

这是一张照片,一个裸体女人站在圣雷莫公寓大楼一个一米五高的模特儿后面,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她的肌肤,但窗帘有意拉上,让你看不到她身上更细致的部分。

我拿到了一个实物模型,因为那个形象是我的主意。

嗯,大概算是吧。

实际上,那是对我在现代艺术馆看到的勒内·马格里特 108 的一幅画作的某种变奏。梅森喜欢这个主意,还拿我的职业生涯来打赌,说我找不到一个女人愿意做模特儿。画面的设计让人看不到女人的脸,但假如十五楼的窗帘拉开,你就可以看见一对茄子色、银元般的乳晕。

下午,梅森把我叫进办公室,让我坐下——自他雇用我之后,这样的事还没超过两次。答案揭晓,阿利的计划分毫不差——我们两个都将继续受雇一年。

我起身准备离开时,梅森向我祝贺,给了校样和实物模型,作为奖赏,他还将市长送给他的蜂蜜烤火腿奉送给我。我得知市长阁下热切的祝福写在金色的星形卡片上。我夹起火腿,走到门口时转过身来,感谢泰特先生。

——没必要谢,他专注于工作,头都没抬。这是你挣来的。

——那也要谢谢您给了我这个机会。

——如果是这个,那就谢推荐你的人吧。

——我会给帕里什先生打电话的。

梅森抬起头,奇怪地看着我。

——你最好搞清楚谁是你的朋友,康腾。不是帕里什推荐你,是安妮·格兰汀,是她一定要我雇你的。

我又喝了一大口威士忌。

我喝不了多少波旁威士忌,但在回家的路上还是买了一瓶,心想这配火腿很合适,确实如此。我还买了一棵小圣诞树放在窗户旁,没有装饰的树看起来有点儿孤独,于是我把市长放在火腿上的金色星星取下来,支在最高的枝叶顶上,然后舒服地坐下来,打开克里斯蒂夫人的新作《赫尔克里·波洛的圣诞假期》。这是我十一月买的,特意留到今天晚上才看,可没等我开始读,就有人敲门。

我想人生一个不可改变的规律就是,每到年终,总爱总结这一年的大事小事。除了其他事情,一九三八年还有不断响起的敲门声。西部联盟电报公司的小伙子带着伊芙从伦敦发来的遥远的生日祝福来敲我的门,华莱士带着美酒和蜜月桥牌来敲我的门,还有侦探蒂尔森,还有布莱斯,还有安妮。

此时看来,这些敲门声中只有部分是受欢迎的,但我想我应该珍藏所有的敲门声,因为过不了几年,我就要住到有看门人的大楼里——一旦住进有看门人的大楼,就再也不会有人来敲门了。

今晚,来敲门的是一个穿着赫伯特·胡佛 109 式西服的年轻人,身材魁梧,爬楼爬得气喘吁吁,眉间夹着汗珠。

——康腾小姐?

——是的。

——凯瑟琳·康腾小姐?

——是呀。

他大大松了一口气。

——我叫奈尔斯·库柏斯韦特,海文利-宏德公司的律师。

——开玩笑吧,我笑道。

他有些吃惊。

——当然不是,康腾小姐。

——明白了,噢,一个律师在圣诞节前的周五来敲门,我希望我没惹上什么麻烦事。

——不,康腾小姐!您没惹上任何麻烦事。

他以年轻人的自信说道,可过了一会儿他补充道:

——至少海文利-宏德公司不知道您有什么麻烦事。

——库柏斯韦特先生,这真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评价,我会记住的,我能帮您什么呢?

——您早前在黄页上登记的住址没有变,您在家里,这已经帮到我了。我是受人之托来的。

他伸手到门的边框后面,拿出一件长物什,用厚厚的白纸包裹,用圆点花纹丝带捆着,上面的标签写着:圣诞节前勿开。

——送来此物,他说。是遵从——

——某个叫华莱士·沃尔科特的人。

——是的。

他犹豫。

——这有些不同寻常,因为……

——因为沃尔科特先生已经辞世。

我们都沉默了。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康腾小姐,我看得出您很惊讶,我希望这惊讶没有令您不高兴。

——库柏斯韦特先生,要是我的门上有槲寄生 110 ,我会吻您的。

——噢,是的,我是说……不。

他偷偷瞄了一眼门框顶部,然后直起身子,比较正式地说:

——圣诞快乐,康腾小姐。

——圣诞快乐,库柏斯韦特先生。

我从来不会等到圣诞节早上才打开礼物。要是我在七月四号收到圣诞礼物,我也会在当天晚上就着烟花打开的。我坐在安乐椅上,打开包裹,它等了那么久才来敲我的门。

是一支来复枪。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一把一八九四年产的温切斯特连发步枪,是约翰·摩西·勃朗宁亲自主管的一家小公司生产的。枪托是胡桃木,象牙曲线,做工精致,涡卷形花纹的抛光黄铜枪身,一支可以带去参加婚礼的枪。

华莱士·沃尔科特确信礼物会及时送到,为此你不得不赞赏他。

我按华莱士教的,用掌心平衡地握住枪,枪的重量不超过四斤。我把枪收回来,看着空空的枪膛,合上,举起枪,与肩膀齐平,顺着枪管望过去,瞄准小圣诞树的顶端,市长的那颗星星被我正正射下来。

《上流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