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

牛最喜欢吃葵花花盘。那么花盘一定是最最好吃的。

至少比青草好吃,至少比复合饲料好吃。

至少,附在花盘最表层的那层葵花籽是最好吃的。别说牛,连我们人都觉得好吃。

在北方大地,谁家不出一两个嗑瓜子落下的“瓜子牙”(门牙带小豁口的人)?北方的冬闲时节太过漫长,不嗑瓜子干什么。

然而,最最想不通的是,连我这样的不爱嗑瓜子的,都是个“瓜子牙”!

我真的不喜欢嗑……全都怪瓜子太香了。虽然不喜欢,但只要一嗑就没法停下来。

只好嗑啊嗑啊,瓜子从左边嘴角喂进去,瓜子皮从右边嘴角涌出来……

嗑啊嗑啊,一直嗑到满嘴打泡为止,一直嗑到口吐白沫为止……

我是真的不喜欢嗑瓜子,我是真的很少嗑瓜子!——然而无论我怎么解释都没人相信。

大家久久地盯着我的“瓜子牙”。

好吧,连我这样不喜欢瓜子的,都能嗑豁了牙,更别提喜欢瓜子的。

连我家赛虎都喜欢呢!

春天一连补种了好几茬种子,剩下的种子被我妈随便堆到床下。赛虎这家伙一有空就钻进去,窸窸窣窣地,吃得香喷喷。

但它不会嗑瓜子,便连瓜子壳一起嚼巴嚼巴吞下。

我妈看着不忍心,一有空,便帮它剥瓜子。边剥边骂:“妈的,老子干了一天活,还得伺候一条狗!”

每剥完一小把,把瓜子仁儿撮在手心任赛虎舔食。看它吃得高高兴兴,便也高高兴兴。

虽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家狗的伙食差,但也说明了瓜子的确是个好东西。

就更别说兔子和鸡了。敲完花盘,扬完渣,装完包,剩下一大堆杂质多的碎葵花渣被我妈全留给了它们。个个吃得欢天喜地。

卖葵花时,我们自己会留下一部分,送到榨油厂榨油。榨出来的油一部分在店里出售,一部分自己吃,够吃一年的。榨油剩下的油渣也是好东西,哪怕已经被碾尽精华,鸡和兔子仍然强盗一样挤头猛抢。

如此贫瘠的土地,却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这么一想,就觉得必须得赞美土地的力量。

虽然其中也有化肥的力量。但化肥只能依从土地的意志而作用于植物。

人类甚至可以研究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仍然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地的意志。

我妈不喜欢化肥。虽然她和其他种植户一样,一点儿也离不开化肥的助力。

她年轻时读书的专业就是农业,她的一个老师曾告诉她和她的同学,施加化肥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虽然一时增收保产,但如此持续不到三十年,土地就会被毁去。

她常常念叨:“已经三十年了,已经三十年了啊?”不知是忧虑,还是疑惑。

我不知“土地被毁去”具体是什么概念,但是我却见过“死掉的土地”。

真的是死了——地面坚硬、发白。田埂却依然完整,一道挨着一道,整齐地,坚硬地隆起。于是整块地看上去像一面无边无境的白色搓衣板。上面稀稀拉拉扎着好几年前残留的葵花残秆。也被太阳晒得发白。

我猜这是不是因为过量施加化肥,因为不合理灌溉,因为盐碱化,因为各种透支……等原因被废弃了的耕地。

虽然戈壁滩本身也是硬地,但却是生态系统完全正常前提下的硬。

戈壁滩再荒凉,也会覆盖稀薄的植物。尽管这些植物完全混入大地的色泽和质地,看上去黯淡、粗拙。

可眼下这块地,却是极度不自然的硬。表层板结得异常平整光洁,寸草不生,毫无生气。

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

唯一的安慰是,到了春天,当其他的耕地裸露于无止境的大风之中,疏松的土壤失去草皮和坚硬地壳的覆盖,成为沙尘暴的隐患。日复一日,水分流失,走向沙化……此处,却以紧实的地皮,紧紧镇压松散的土壤。

——像死亡之后还紧紧拥抱孩子的母亲。

突然又想起了河流的命运。

听说在我们阿勒泰地区,有一条从北往南流的河,下游是无边的湖泊。但是因为污染及其他的环境原因,这个湖泊渐渐退化为沼泽。

看上去好像是这条河流陷入了衰败境地,实际上却是它的最后一搏——它退化为沼泽,摇身一变,成为环境之肺,努力地过滤、分解所有施加于它的污染与伤害。以最后的力量力挽狂澜。

我妈总是说:“这要是自己的地,还不心疼死了!要是自己的地,哪舍得这么种!”

是啊,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只有真正的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

真正的农民,每块地种上几年,就会缓几年再种。

或者每种几年伤地力的作物——如葵花,会再种几年能够改良土壤的作物——如苜蓿。

耕地要轮耕,牧场也得轮牧。牧民不停地迁徙,也只为大地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

我无数次感慨北方大地的贫瘠。虽然耕种过的土地看上去都差不多,又整齐又茂盛。但再看看野地便知端晓——南方野外四季常青,植物浓密;而北方野地植被极为脆弱稀薄,看上去荒凉又单调。

可是,就算是力量再单薄的土地,对生存于此的人们来说,也是足够应对生存的。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掠夺者的话。

这片大地已经没有主人,所有耕种于此的人全是过客。我们只租用此处一年或两年三年。为了在短暂而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利益最大化,我们只能无视基本耕种原则,无尽地勒索,直到土地死去——要么沙化,要么板结。土壤缠满塑料地膜,农药瓶子堆积地头。

那时,我们的租期也到了。

我们眼下租用的这块地就是一块已经连续种了三年葵花的地。按理说该停种了,养两年地再接着种。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而且是油葵这样消耗巨大的作物,不但损害地力,也会影响产量。

何况我们目前只能买到本地出产的种子。和近亲通婚的道理一样,如果同一块土地上长出的种子再播种回原来的大地,会产生明显的退化。

再加上去年冬天的罕见暖冬,早在今年年初,“旱情已成定局”的消息就已经四处流传了。

可是我妈还是决定顶着各方面压力再种一年。

河水依赖不了了,她便全赌在雨水上。

只因在春天里,她听当地上了年纪的哈萨克老人说,纳吾尔孜节(春分日)那天若下了雨,将预示全年雨水丰足。

我妈说:“老人的话,还是要信的。”便孤注一掷,卖掉房子,把全部力量投入荒野之中。

果然,这一年的雨水极多,三天两头洒一阵。

可是,雨水多的同时,风也多……往往雨还没洒几滴,乌云就被大风吹散。雨很快偃旗息鼓。

尽管损失惨重,甚至放弃了一块土地,但眼看着河边这块地总算冲出枪林弹雨挺到了最后一刻,我妈还是很欣慰的。

事到如今,不赔就是赚了。

每当我一圈又一圈地绕着葵花地赶牛,保卫最后的胜利果实,累得大喘气,喘得肺都快爆了时,心里便想:大地的付出已经完全透支,我们必须用自身的力量填补。

葵花收获了。虽然一百多亩地才打出来二十多吨葵花籽,但满当当的四百多个袋子炫富一般堆在地头,看在眼里还是令人喜悦。

可一时半会儿却怎么也雇不到搬运的工人。

收葵花的老板一再表示时间紧张,不能再等了。于是我妈和我叔叔一咬牙,自己上。

收购葵花的车没法完全开到地边,离了还有三十多米。

四百多袋,我妈和我叔扛了两百多个来回。

三十多米距离,只算负重距离的话,每人共计走了六七公里。

也就是说,这老两口,把二十多吨的葵花籽挪动了三十多米。

或者说,两人各扛一只五十公斤的麻袋,走了六七公里路。

好吧,又省了两百块钱工钱。

可是我叔的高血压……

还有我妈的低血压……

眼下这些从金灿灿转变为黑压压的财富啊,不但榨干了大地的力量,也快要把这夫妻俩榨成渣了。

《遥远的向日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