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融化的冰

让我们一起融化吧!让我们化入水中,不坚守自己的寒冰,让我们剖开生命大树的种子,看看一株树本体的奥秘吧!

让我们,彼此彼此,彼此彼此,互相融化,如光与光交错,灯与灯互相照亮吧!

有一个父亲对他的儿子说:

“去拿一粒榕树的果实来。”

儿子拿来一粒榕树的果实。

“将它剖开。”父亲说。

“剖开了,爸爸。”儿子说。

“你在里面看到了什么?”

“一些种子,很小的种子。”

“剖开其中的一粒。”

“剖开了,爸爸。”

“你在里面看到了什么?”

“什么也看不到,爸爸。”

父亲于是对儿子说:“那微妙的本体是看不见的,使一棵大榕树得以存在的,就是那无相的本体,这是不可见的真,我儿呀,你也是像一粒榕树种子,剖开来一无所见。”

“爸爸,请再教我一些智慧。”儿子向父亲说。

父亲于是给了儿子一包盐,说:“将这盐放进一盆水里,明天把盆子端来见我。”

第二天早晨,儿子端盆子来见父亲。

父亲严厉地说:“把你昨晚放进水里的盐拿出来还给我!”

儿子面有难色,因为盐早就化了。

父亲于是说:“尝尝盆里的水,告诉我味道怎么样?”

“咸的。”儿子尝了以后回答。

“中间的水呢?”

“也是咸的。”

“盆底的水呢?”

“也是咸的。”

父亲于是对儿子说:“我儿呀!跟水中的盐一样,在你这个身体里面,你还没有体会到真,是微妙的本体,在水中虽不可见,却能体会到它,水如果晒干了,盐还是在的。我儿呀,你也是这样,虽一无所见,却是存在的。”

这是印度古籍《圣都格耶奥义书》里的故事,我觉得很可以拿来讲佛教的“空义”,或禅宗的“自性”,空不是虚无,虽不能见,却是存在的;自性的种子剖开来什么也没有,而法身的大树却是从其中生长的。那种感觉就像我们的呼吸,我们看不见入息和出息,却在我们的身体里进进出出,我们不能说它是无,因为它有一种实感;也不能说它是有,因为我们并无法抓住或保留在我们身体进出的气息。吹气球也是如此,我们把四周的气吸来,吹进气球里,无法辨别说明那是空中本来有的气呢,还是我们身上的气?气球有一天会爆掉,空气又回到空中,或者我们会吸进一些,又吹进另一个气球,那样循环往复,没有定相。我们的身心也只是一个气球吧,在空中组合而成,有一天又回到空中。

如此思维,使我不禁又要想起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说出的第一句话:

“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使我们不能找到种子本体(如来智慧),不能体会水中之盐(德相)的正是妄想和执著呀!

“妄想”就是以虚妄颠倒的心,来分别诸法之相,无法如实地知见事物。妄想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今生意识经验所生的妄想,一方面是无穷尽的前世所熏习而与生俱来的妄想。

“执著”是由于虚妄分别的心,对事物或事理固执不舍。执著又分两种,一种是不知道人我众生是五蕴的假合,执著人我为本体的存在,称为我执、人执或众生执。第二种是不知五蕴之法为虚幻不实的“空”,执著法我为实体,称为“法执”。

所以说,执著是由妄想而起的,而妄想则来自于习气和无明。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久熏习于妄想与执著的因缘而导致,就好像一盆水要结成一块冰一样,必须经过一个渐渐凝固的过程;反过来说,冰要融化成水,也要点点滴滴地融解。

水与冰的体性并没有不同,妄想执著的冰融化了,就会成为智慧德相的水。因而真正使人生可悲的,并不是妄想会结冰,而是结了冰拒绝融化、拒绝觉悟、拒绝开启智慧,守在妄想与执著的幻城之中。

古灵神赞禅师说:“灵光独耀,回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这是一种完全融化的境界,若不离开“妄想执著之缘”,就不会有这种境界了。

只有开始从妄想执著融化的人,才会懂得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澄明、什么叫柔软,逐渐走向圆融的智慧之路;当我们真正融化,就不会贪求、占有、嫉妒、暴力或躁进,我们的不幸和痛苦也会因而融解,得到轻松、自在、和谐的自由之心。

我喜欢里尔克的一首短诗,他说:

我一人不能独存, 在我面前行进 并从我身边流开的许多人, 都在缠绕, 在缠绕 那是我的我。

呀,因为我们生而为人,任何人的死都会使我损失,任何人的欢欣都会使我高兴,任何人的智慧都使我得到开启……因为我是人的一分子,我融化了。

让我们一起融化吧!让我们化入水中,不坚守自己的寒冰,让我们剖开生命大树的种子,看看一株树本体的奥秘吧!

让我们,彼此彼此,彼此彼此,互相融化,如光与光交错,灯与灯互相照亮吧!

《红尘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