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乔伊斯[1]

一八八二年二月二日詹姆斯·乔伊斯出生于都柏林。他的个人经历如同某些国家的历史一样扑朔迷离。其中有一个传说,他九岁就发表了一本挽歌小册子,以悼念爱尔兰领袖查尔斯·斯图尔特·巴涅尔[2] —— 一个迷信而勇敢的人。多年来,爱尔兰人一直翘首盼望他的归来,就像德国人盼望红胡子巴巴罗萨归来一样……我们所确切知道的是詹姆斯·乔伊斯是由耶稣会教派培养出来的,并于十七岁那年在《双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易卜生的长篇论文;对易卜生的信仰促使他去学习挪威语。一九〇一年前后,他发表了一篇抨击性的文章,反对在爱尔兰建造国家大剧院的主张,篇名为《喧嚣的时代》。一九〇三年他赴巴黎学医。然而,浩瀚的书海始终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涉猎的读物几乎包罗万象:但丁、莎士比亚、荷马、托马斯·阿奎纳和亚里士多德等。

他的头几本书并不重要,确切地说,不过是《尤利西斯》的前奏,或者说开启了他的智慧。乔伊斯是在最恐怖的一九一四至一九二一年间完成《尤利西斯》的创作的。(一九〇四年他的母亲去世,同年他与戈尔韦的诺拉·巴纳克尔小姐结婚。)在自愿离开祖国时,他发誓要“以我所拥有的三件武器:沉默平静、离乡背井和严谨细致去创作一部经世著作”。他花了八年时间实现自己的誓言。当时的欧洲,地上、空中和海里无处不在残杀,也不无英雄主义的悲壮,而乔伊斯——在批改英语作业或者用意大利语为《夜间小谈》撰稿的间隙——创作着以都柏林的一天,即一九〇四年六月十六日为题材的巨著。《尤利西斯》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作品,似乎更像是几代人的结晶。初看起来,这本书杂乱无章。然而,斯图亚特·吉尔伯特在一本介绍性的著作《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一九三〇年)中讲到了乔伊斯严谨而隐秘的规律,讲到他散文中精微的乐感是无与伦比的。

《尤利西斯》所获得的赞誉和名声超越了批评的喧嚣。乔伊斯随后创作的《孕育中的作品》[3],根据已经出版的章节来看,不过是没有生气的同形异义文字游戏的交织物,所用的英语常常镶嵌着德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等。

詹姆斯·乔伊斯现在和太太以及两个儿子一起,住在巴黎的公寓里。他常带着妻儿四人去大剧院,他非常愉快,也十分保守。他已经失明。

陈泉译


[1]此篇及以下两篇初刊于1937年2月5日《家庭》杂志。

[2]Charles Stewart Parnell(1846—1891),爱尔兰政治家、自治运动领导人。

[3]即乔伊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此书在1939年正式出版前,部分章节曾以《孕育中的作品》为题在《大西洋两岸评论》上连载。

《文稿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