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第1章 恶魔之桥

芥川龙之介的著名短篇小说《烟草与恶魔》中的主人公,是与圣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一道从远方来到日本的恶魔。恶魔在费尽周折后幻化成一位僧人,但是,当时日本的基督教徒寥寥无几,他总也找不到将其诱惑后坠入地狱的合适人选。百无聊赖之际只好通过农耕来打发时间。一天,一位贩牛商人经过此地,对从未见过的植物饶有兴趣,于是上前询问植物的名字。恶魔心想这下机会来了,于是露出原形,威胁道:三日之内你若猜不到植物的名字,到时你的身体与灵魂就都得归我了。商人急中生智想出一计,半夜赶牛到田地把植物糟蹋一番。恶魔大怒,骂道:你个刁民竟敢破坏我的烟草地。

真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蠢恶魔。

不光在异国他乡,即便在故土之地,恶魔幻化为人的故事也为数不少。

在欧洲被称为“恶魔之桥”或“魔桥”的桥竟有几十座之多。据传这些桥都是由恶魔亲手建造或是由与恶魔签订了契约的人修建而成。架设在险峻之地,其存在对当地人而言有至关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价值,这些都是“魔桥”的必备条件。

关于魔桥的传说,在古罗马有桥之处,随处可见。

由此可见古罗马人在造桥技术上展现出的超凡水准,进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时代的衰退——古罗马帝国消亡后,如此高超的土木建筑技术竟也随之遗失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是因为,在被宗教统治的中世纪社会,曾经作为“技术巨匠”而颇受人尊敬的建筑家们地位下降,沦为建筑苦力,人才就这样慢慢枯竭了。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这些技术受到教会的压制,当人们看到架设在险象环生之地的古桥时,才不禁发出“若非恶魔,谁人能为”的惊叹。

还有一种说法。在中世纪早期,僧侣独占了文化阵地,造桥便成为常见之事(“架桥同胞教团”的存在在当时非常有名)。关于桥的传说中,恶魔与圣人纠缠不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了。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原本就确信有天使、恶魔或奇迹的存在。

让我们看看瑞士的桥吧。

瑞士2/3的国土是崇山峻岭的山地,现如今是旅游景观丰富的观光大国。但在过去,就连修建一条道路和一座桥梁都很难。

13世纪初期,南北纵贯雪勒嫩峡谷(Schoellenen)的通道正式开通。该通道主要用于和意大利、德国的通商以及军事用途。因此,在这个峡谷北部被罗伊斯河截断的断崖绝壁上架起的一座桥,简直令人头昏目眩。因为有记载说桥的修建全靠苏黎世近郊的修道院帮忙,所以它应该是拥有建桥技术的修道士们建造的吧。但是,在传说中,建桥的并不是修道士,而是恶魔——

乌里州的人们曾多次尝试建一座桥,但是都没有成功。由于地势过于险峻,人类绝对无法办到,只能放弃,工匠随口说出:“要是恶魔可以建这座桥就好了。”于是,就像在浮士德面前出现的梅菲斯托[1]一样,恶魔突然就站了出来。恶魔说:“我给你们建桥可以。不过,我要第一个过桥者的肉体和灵魂。”

由于这令人瞠目结舌的转变,木桥建成了。可是,为难的事情也来了。谁也不想第一个过桥。幸好,有一个聪明人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赶一只山羊过桥。恶魔一下子朝山羊扑过去,发现不是人后勃然大怒。但是幸运的是,在契约里并没有明确“过桥者”必须是“人”……

这是一个多么“天真”的恶魔啊。

至此恶魔还不善罢甘休。怒不可遏的他正要投掷巨石想毁掉这座桥,一个有虔诚笃信的女人在桥上画上了十字架的图案,恶魔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这块石头至今还被保留在离桥不远的地方,被称为“恶魔石”。

“恶魔桥”“恶魔石”,这种名称听起来非常可怕,但对“异教徒”而言,不过是如同芥川的小说中的调侃,充满了幽默感。

这座恶魔桥,耐久性差,由于洪水、战争的原因曾经倒塌过3次。现存的“恶魔桥”是经过了第4次重新修建而成的,它俨然已成为人们欣赏绝佳景色的著名旅游景点。

19世纪后半叶,恶魔桥上面又新架起了一座桥,作为机动车道使用。连接着恶魔桥的旧路,紧贴岩石表面形成弧形外围。与此相对,机动车专用桥径直地接入隧道。在隧道入口处,可以看到红腹蝾螈似的用红油漆涂鸦而成的恶魔和山羊图案,看上去简直有点俗不可耐,也有点恐怖。

横跨罗伊斯河的桥

恶魔之桥 乌里州(瑞士)

如果在难以靠近的险峻峡谷上出现一座桥,人们宁愿相信那是恶魔所建的吧。在那样危险的地方建桥的人,或许也曾经希望得到帮助吧,即使对方是恶魔也无妨。有俗语云:“招惹恶魔易,而避其诱惑难”。

[1] 全称梅菲斯托菲勒斯(Mephistopheles),浮士德传说中的恶魔,给浮士德所有的快乐,而以夺走浮士德死后的灵魂作为报偿。

《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