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谍事

施宜生是福建人,小时候,有个和尚对他说:“老僧我会看相,你小子不凡啊。我倒要看看我看相的本事灵不灵……算了现在不和你说,你回家去吧。”

过了几年,和尚的话没有应验。施宜生科场不顺,前途蹉跎,郁闷之中,不打算再考了。他想起和尚吞吞吐吐的话,觉得应该去问问和尚。和尚跟他喝了几杯,说:“你面有权骨,可公可卿。让我看看你的手,嗯,你身上的毛发,都是逆着往上长的,还盖着手腕啊,你得逆,然后贵。”

和尚的话说到了施宜生的心坎里。必须得叛逆。施宜生的偶像是谁啊?是安禄山的谋士严庄、黄巢的副手尚让。他早就想当这么一号人物了。这个时候,金兵南下,北方大乱,南方也不安稳。福建境内,现成就有造反的——范汝为。施宜生一拍屁股,投了老范,准备大干一场。老范也把他引为知己,相见恨晚。只是,施宜生的事业没有展开,老范失败了。绍兴二年元月,老范败于韩世忠,丢了建州老窝,含恨自焚。

施宜生化装成用人逃亡,逃过了长江,进入泰州的大户人家当了三年佣工。只是主人见多识广,总觉得这人不一般。有一天,突然把施宜生单独叫来,问:“天下大乱,英雄隐形也是常有的事,你得跟我说实话,不然只能把你送官。”

施宜生刚开始还装傻:“让我干的我都干了啊,还都恭恭敬敬……要不,我辞职吧。你到底看我哪儿不对了?”

主人说:“你干的事当然都是用人干的,但总是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有一次请客过后,仆人都吃剩饭,只有你躲在后面,把碗撤了,还叹气,挺不高兴的。龙穿鱼服,你这是潜伏啊。说吧,我会帮你的。”

施宜生知道掩饰不住了,只好拜倒说:“主人活我一命。”就把自己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主人听完了,说:“官府抓你抓得急,城乡都是画影图形,你往哪儿逃啊?这样吧,有个和尚,是我交心的朋友,你找他吧,帮你往北逃,去金国的地盘,只有这一条路了。”

主人给了施宜生一大笔钱,帮他联系上了和尚朋友。十几天后的夜里,和尚帮施宜生渡过了淮河。分手前,和尚说:“你大丈夫富贵命啊。你去了必然发达,只是,别忘了大宋。上天保佑你吧。”

此后,施宜生十分坎坷。有书说他在伪齐刘豫那里当官,有书说他辗转流落到燕京,给金朝皇帝上书,大谈宋朝虚实希望得到重用,却反而被下了监狱,被押到黄龙府。出狱后,他就靠教书为生。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金主完颜亮掌权的时候。当时金朝举行考试,施宜生连考连捷。完颜亮有次出行打猎,一口气打了三十六头熊,正好士子们要殿试,就命令士子们以此为题作赋。施宜生的文章,阿谀奉承而且肉麻,看得完颜亮心花怒放,点为第一。从此,他官运亨通。绍兴三十年南宋过年的时候,施宜生又出现在南方,他已经是金朝的翰林侍讲学士,作为使节,来宋朝贺新年了。

接待施宜生的,是南宋吏部尚书侍读张焘。当时,宋金有盟约,不再打仗,但风闻完颜亮正在备战,各种消息都有,南宋君臣都摸不到底。施宜生的到来,是个探查的好时机。

万没想到的是,施宜生在馆驿里,看看左右无人,突然对宋朝的官员来了一句:“今日北风正紧。”看对方还琢磨呢,又拿起桌子上的笔,敲了敲:“笔来,笔来。”

张焘再傻,也听明白了,这是施宜生在向宋朝官员示警。北风正紧还必来,肯定是要打仗啊。原来施宜生是我们的人!于是,南宋开始了备战,完颜亮南侵之时,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只是施宜生的下场很惨。他向南宋官员透露情报,过程还是被手下看到了。手下向完颜亮作了报告,施宜生被当作间谍,“烹而死”。真没想到,这个南宋曾经的敌人,竟然为了南宋献出了生命。也许,是那个敢于救他的主人、那个叮嘱他别忘了大宋的和尚,最终打动了他的心。

施宜生的故事后来被编成了京剧,就叫《北风紧》。

就在施宜生向张焘传递情报的时候,在淮河宋金交界处,有个商人格外活跃。此人叫刘蕴古,是个卖首饰的。他的特点就是特别爱说,在酒馆里,经常谈起金国内部的虚实,喝多了还会哭,大喊“何时能见天日”,还表态一定要助大宋,取中原,灭金国。

他的言行很快引起宋朝官员的注意,官员秘密把他送到杭州,交给朝廷里面的高官。见到了宋朝官员,刘蕴古说起了自己的痛苦经历:他两个弟弟都在金朝当了官,可自己却郁郁不得志。他就是想到宋朝干一番事业。

来了个金国通,自然是好事,他被举荐当了迪功郎、浙西帅司。有职位了。这一年是绍兴三十一年。

刘蕴古在南方干了件奇怪的事。

吴山有座伍员公祠,当时人人敬之,香火甚旺,甚至有富户捐了个豪华金牌匾。刘蕴古自然也是来拜的,拜完了,说自己对伍子胥有承诺,要换块新匾。匾是换了,可大家都觉得不理解——你倒换得比原来好看点啊,怎么看都不如原来的,而且题名也蹊跷,不光写名字,还把自己的官职都写上了,真是千古奇闻。

当时有人就怀疑,这刘蕴古是在透露某种信息。细作不止一个人,刘蕴古这是让人带信回金国,他已经在宋朝立足了。

但这样的怀疑没人相信。

完颜亮的南征半途而废,原因是他自己后院起火,完颜亮在政变中被杀。按说如果是细作,刘蕴古一定非常受打击。可这时候,刘蕴古却显得兴奋异常。

隆兴初年,北方大量流民南下,数量达到了一万多人。南宋的想法,先把这些人圈起来,屯田,省得无事生非,扰乱秩序。没想到刘蕴古却积极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他们都是青壮年啊,怎么能老死在田间?把他们交给我,我带着他们北上伐金,还我山河。

这个建议充满了战斗性,获得了包括张焘在内的许多官员的支持。只有一个人反对,他就是次相史浩。

史浩判断,刘蕴古一定是奸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如果把这一万人给他,他带头造反,事情就不好收拾了。

为了证实自己的疑问,史浩决定亲自和刘蕴古谈一谈。

刘蕴古听说高官接见,兴冲冲地赶来。一见面,史浩就说:“当年樊哙想带十万人横扫匈奴,朝廷里都有人议论要斩他。你带着一万乌合之众,还真能干大事吗?”

刘蕴古万没想到史浩会这么说,汗都下来了,赶紧说:“我没这个意思。这一万人,家都在北方,的确不能信任。我呢,就是想让他们试试,万一能打胜呢?其实也未可知。”

史浩冷笑道:“不知道你的家人,现在在哪儿啊?”

刘蕴古差点没把茶杯掉在地上。他家人也在北方,这史浩可是完全不信任他啊。

刘蕴古的建议彻底被否决了,但说他是奸细,也没有直接证据。很快,他又被保举到太平州做副官,参与军事,这场风波就算过去了。

事情败露在几年后,一个叫骆昂的人在北上金国的路上被宋军逮捕,从他身上搜出了大量宋朝的机密情报。骆昂供出了刘蕴古,他正是刘蕴古的仆人。

刘蕴古被抓,被杀,结束了他间谍的一生。

施宜生和刘蕴古,都是成功的间谍。他们都打入了敌人内部,获取了信任,身居要职,但却都没有贪图安逸的生活,都为自己的事业而死。作为奸细,他们都有着英雄的一面。

《风月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