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滴奶都来自百分百放心的牧场

牛奶在北欧被人们像喝水那样饮用着。

早餐,午间加餐,甚至北欧人每日啜饮的咖啡里,浓浓香香的北欧牛奶无处不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了这美滋美味的牛奶,北欧人可能会立刻手足无措。换句话说,这质地优良的牛奶既满足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又惯坏了北欧人的口味——自己国家产的是最好最新鲜的,即便是从稍远一点的国家,比如中欧德国进口而来,北欧人都很不待见,觉得新鲜度已经大打折扣。

所以在北欧开拓市场的德国超市LIDE,里面的牛奶,即便包含了运输费等费用在里面,在价格上也不敢高于北欧本土牛奶,优质的中欧牛奶到了北欧,只能打薄利多销牌。那么,北欧的精华奶源地——北欧牧场,是如何做到不仅自给自足还名扬国际市场的呢?

就在需要答案的时候,幸运地受到一个参观邀请,去瑞典郊外一个牧场参观牛奶生产流程。消毒后进入牧场区,一下车,熙熙攘攘,几个幼儿园也组织小朋友们来参观。一问才知,这是瑞典很多幼儿园的一个学习项目:认识哞咪妈妈,也就是奶牛啦!

参观农场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小朋友了解,每天喝的牛奶、吃的奶酪、抹面包的黄油,甚至美味无比的冰激凌是怎么来的。哞咪妈妈是瑞典的一个童话故事,讲一头叫哞咪的有个性、喜欢特立独行的奶牛的北欧农场生活。哞咪的好朋友是一只有个奇乱无比窝的乌鸦。不去农场参观还真不知道,北欧农民的自动化作业程度如此之高。

参观正好是夏季,远远就眺见草场上到处撒欢的黑黑白白的奶牛们。每头牛儿的耳朵上都戴着一个数字编号的“身份证”,而且都是电脑编码记忆。就像瑞典人一样,凭着身份号码一键到底,数字资料齐全。牛儿们憋在牛棚吃了一冬天的干草,好不容易夏日到来,全被放出来,在圈有电网、绿波起伏的操场里吃草撒欢,真应了摇滚歌词里的一句话:让牛儿们在草地上撒个野!蓝天、白云、野草、闲花,心情这么好,产的奶自然品质一流。

北欧,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森林覆盖。这些铺天盖地的森林像个大氧吧,保持着北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即便在漫长的冬日,雨量依旧均匀。很多初来乍到北欧的人,一到北欧这个天然大氧吧,甚至会出现“醉氧”现象。

更难得的是漫长寒冬之后的悠长夏季,从4月中旬一直到10月中旬,都可算北欧农场牧场的黄金时期,各种饱含浆汁的野草一茬一茬地疯长,里面还夹杂着牛儿们最爱的野生覆盆子、野草莓等浆果。虽然上帝起初并不特别垂青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除了森林湖泊,到处都是坚硬的无法耕种的石块地,但是因为自然环境保护良好,这些不能用来耕种的料姜石地上野草蔓延,倒成就了北欧畜牧业的发展。

自给自足,犄角旮旯儿里蓬勃发展的畜牧业,可谓养活了整个北欧一代一代身体强健的子民。如果说瑞典如此先进的畜牧业发展也只是小打小闹的话,北欧牛奶江湖的盟主则首推丹麦无疑。丹麦的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一向非常发达,奶制品种类齐全,素有“欧洲乳酪市场”之称。

超市里丰富优质的各色奶制品

阿拉公司最聪明之处在于,身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深得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精髓。以北欧经济模式为发展蓝本,采用合作社形式的产权结构,使产权资源最大化。它在合作国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有几百至三四千家奶牛牧场。这些牧场一起向阿拉公司提供优质奶源,并和阿拉一同拥有其产权。这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方式, 不但使奶源得到源源不断的充足保障,而且在每一个环节上,始终如一地保证了奶源的质量。

戴着口罩、身穿消毒衣,进入牛奶处理中心,在牧场主的介绍下参观。眼看着白白的牛奶在几乎静音的各种仪器里来回折腾,处理好被送到各大奶制品公司,进行最后的包装。一些规模大的牧场,甚至可以直接自己进行最后的包装。

阿拉公司为了健康优质的牛奶,还和庄家们联合制订了农场质量保证计划。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证每头奶牛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这听起来有点不着调,却恰恰是股东们一再强调的关键。所以,除了让奶牛夏季在料草丰盛的原野里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打滚欢歌,冬季的草料及精饲料,也必须来自于国家认定的饲料供应商。比如刚施肥后的粗饲料不能立刻收割,以及每年定期对奶牛场的水源进行取样化验。而且为了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奶牛场不能进口其他活家畜。

奶牛场冬季有小牛出生。毛茸茸的小牛被集中在“奶牛宝宝幼儿园”——一个单独的充满着干草气息的恒温草棚里,专门负责向来参观的人们尤其小朋友们卖萌。小朋友们得到允许后可以抱着超大的奶瓶给小牛喂奶。参观中我也尝试着像其他人那样,将手伸进小牛的嘴巴,牛宝宝立刻卷起舌头啜吸起来,像极人类宝宝们啜吸安抚奶嘴。

离开的时候,在沿路长满了齐腰高的花花草草间的成片野草地,可并不是牧场区,用网隔着。瑞典人种野草吗?回答是肯定的!这些专门在春季精选草籽被种出来的优质野草,夏季成熟严格处理后,将以不菲的价格提供给北欧各大超市,成为家养宠物兔、天竺鼠“龙猫”的可口饲料——这可谓牧场区的边缘产业。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