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从“度”中求

这个“度”, 即凡事节制。就像由我们的孔夫子提出,如今一说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的“中庸”。“以中为用”,中,代表着平和与平衡;用,是一种修行。在中国原始哲学里,中庸是一种凡事节制的境界。在这一点上,北欧人虽然不曾青史留名提出这样智慧的生活奥义,但无论从精神到行为,恰如璞玉,浑然天成,深得其精髓。

瑞典语里有一个生活在瑞典不得不知的词,叫“Lagom”,亦即凡事有度,适合,温和,恰到好处。吃饭要Lagom,穿衣要Lagom,和人谈话要Lagom,为人处事要Lagom,对自己更要Lagom。而这种Lagom的人生态度,则最早源于北欧人宗教信仰里的感恩与给予的生命救赎情怀。

说起北欧人的信仰,现如今可能在时间漫长如岁月静止的乡村里,或者经历洗礼、婚礼、葬礼人生三件事的时候,你才会在教堂里看见北欧人的身影。

北欧人百分之八十信基督教路德宗。信仰的人不少,上教堂礼拜的没几个,也就是说北欧人的信仰观念已经很世俗化了。曾经作为灵魂栖居地的教堂,差不多现时大部分已跻身旅游景点的行列。但虽然不去教堂了,信仰的精神依然存在。或者换个说法即教堂还在,只是已经搬到了北欧人的心里。来北欧生活几年,夫君朋友家同事家小孩的洗礼倒是参加了几次。

瑞典绝大部分孩子在周岁的时候,都由父母抱着去教堂接受过洗礼。因为是小婴儿做不得主,所以到11岁的时候还有个坚信礼。但这个坚信礼后来也逐渐式微,几乎不用了。等到孩子长大到15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这时候可重新做出自己的宗教信仰选择。所以说到北欧宗教,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世俗化。

这种宗教中所提倡的博爱、平等意识,已经像稳定遗传的DNA一样,同北欧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完美结合在了一起,深深影响着北欧人的日常生活、为人处世。所以说真正的信仰不在你去不去或去多少次教堂,真正的信仰在心里!

因为基本上未经过像英国历史上那样的政教合一血雨腥风的宗教改革,再加上北欧人信仰的国教:基督教路德宗,弱化了宗教革命中旧教的权贵思想和社会等级观念,所以基本上北欧人对教堂的意识,就是听祖母织毛衣的时候讲一讲。来到北欧国家旅行,如若不去参观精美绝伦的教堂,无异于去法国旅行而放过了罗浮宫。北欧大大小小的教堂的存在,犹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北欧诸国中,瑞典人已经很懒,整体去教堂的人不超过国民的10%。可芬兰更过分,周日去教堂参加礼拜的人还不到4%。 话说回来,虽然北欧人不大去教堂,但教堂作为信仰的存在与标志,仍深深影响着北欧人的生活。北欧人人生中几件最重要的事,都是在教堂里完成:洗礼,婚礼,葬礼。甚而驾鹤西去后,身后的永恒安息之处,北欧人大部分的墓地,也是围绕在教堂附近。

因信称义,北欧人认为尊重爱惜森林湖泊、一草一木,是人对代表着上帝的自然的最好最直接的信仰。这种源自宗教而又自身反省融合之后发于自心的个人信仰,极好地诠释了北欧人对宗教的观念和意识。正如北欧人凡事有度节制的生活观:没有什么是别人该给你的!

虽然祖上是大名鼎鼎的“维京海盗”,但北欧人却没有太重的杀戮之心,凡事讲究言语沟通、和平解决。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以中立国存在,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不愿消耗国力、发展国本之需;另一方面,确也代表了北欧国家爱好和平、反战的态度和决心。迄今为止,北欧诸国的军备力量,仍然是世界上相对其他国家很弱的。

除了对人,北欧人对动物也怀着极大的尊重和爱护之心。北欧人金发碧眼,个子高挑,走出来很是惹眼,尤其以出产美女著称的瑞典,走在街头遇到的个个都是养眼的帅哥美女。但美女帅哥们偏一身布衣,即便是名牌,也不显山不露水,因为北欧人们崇尚的是设计!所以你不会看到裘皮大衣不合时宜地出现在北欧街头,北欧的动物保护组织权威在这里甚至胜过联合国!

多少年来,北欧动物保护组织一直穿梭在世界各国,呼吁人们关爱动物。甚至有一次圣诞节,我曾在乌普萨拉的街头看见一群动物保护组织的人穿着单薄的衣衫,拉着横幅,呼吁停止发生在亚洲一些国家的“活熊取胆汁”这样不人道的行为!

如果把自己身体欲望的快乐,建立在对别的生命残忍的凌迟上,在北欧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所以在现代很多的行为艺术上,你也可以看出中外艺术家们,向世人所奉献的行为艺术作品里本质的天壤之别:同样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北欧人的行为艺术,意在挖掘自我自识,从来不会涉及无辜者。

我们传统文化蕴含在儒释道三大家中的哲学观,无论儒家的中庸,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抑或佛家的智慧圆融,都讲到一个达观和度的关系,如果行事无度,必然受损招祸。小则祸害自己,大则殃及世人无辜。而北欧人的凡事有度,体现在事事的节制。吃饭吃到七分饱,穿衣穿到六分暖,出去户外旅行,哪怕一花一木,也只限于欣赏喜爱,而绝无攀折回家的私欲,虽然不去教堂,但深深的精神信仰已经扎根在骨子里。

北欧人对信仰的另一种诠释,就是“自由自觉、享受人生”。在我们的老庄哲学里,将“有待,无待,无己”,作为生命达观精神自由解脱的过程。在北欧人,虽然不曾提出这般高深的人生命题,但作为未受过几千年文化熏陶的赤子,反而能更清晰透彻地直指本质、溯游至生命真谛的源头。北欧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认为人生而为人,不是为了一份一干40年的工作而生。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应更辽阔。

曾经有一个瑞典朋友谈起他的生命观,他是这样说的:其实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我只是“恰巧”出生在了这个叫瑞典的国家。我是一个地球人!就像一棵树,它并不知道它长在哪个国家,它只是长在地球上的一棵树。一想到作为地球生命个体的我,有朝一日也会像千千万万自然万物一般化身地球的尘埃,我既感动又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充满无限眷恋。最终的回归自然是生命对人类最后的慰藉!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看尽沿路风景。

这种自然即信仰的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样体现在北欧人的社交里。没有谁比谁更强,更不存在谁改造谁。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公司里来一个盛气凌人的上司,保准第二天公司员工全体抗议。所以在北欧公司里工作,工作的真谛就是既享受了工作,又完成了自我价值。

北欧人生性喜爱安静,就是有火烧到眉毛的事要办,也是不慌不忙。他们认为制造出的所有产品和创意最终都是为人所用,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所以整个生产过程也都应该是愉悦平和的。况且慢节奏不代表不认真不严谨,相反,如果整个国家的节奏都慢下来,人们的愉悦感和工作效率反而会提高,因为工作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慢节奏常常被初来乍到的外国移民诟病,但一旦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接受了这种生活态度,瞧吧,移民们甚至比北欧人更热爱这种稳打稳扎的慢节奏,尤其慢节奏里的FIKA时间。短短的FIKA时间,热情好客的移民们,带给大家分享的、自己在厨房亲手烘焙的点心,能给你整出皇宫宴会的规格!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