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演出的落幕

我以为在后台可以窥看一场华丽演出是怎样被搭造起来的,其实不能。

香港商业电台在2003年9月10日举办了一场纪念演唱会,叫做“继续张国荣”。台上有张国荣生前好友忆述死者生平的录影片段,有一众歌手唱他的名曲,当然还有张国荣自己的影像和声音。这天晚上是中秋前夜,月色皎洁,众星失色。天空下的会场里有数不清的明星,但我们知道真正的明星只有一个。张国荣举手投足的风采现在虽都只剩下一道平面的影像,在这道平面之前鲜活立体的林忆莲、梅艳芳、黄耀明、陈奕迅和张学友等唱着人家的歌,压抑心底情绪之余,大概都不知道在观众的心里只有张国荣是立体的,他的存在如此巨大,充盈全场。或许这就是“纪念”二字的真义,被纪念者虽已消逝,但却透过纪念他的人显得无处不在。

我不忍这种场面,于是走到后台看看。有两台平面电视即时转播前场台上景象,有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此外看不出什么门道。我想起张国荣这一生,唱过这么多歌,演过这么多角色,尽皆美好,如镜花水月,不可捉摸,无法度量。就像在他最当红的时代,他的容貌和歌声到处都是,仿佛是我那一代人的背景。但要我们回想起来描述谁是张国荣,却总是不知从何说起。张国荣是一个努力地把自己造成一场华丽演出的人,但演出的背后,却非我等外人可以得知。

据说张国荣是一个凡事追求完美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段反复编排得分毫不差的舞步,到了他那里还是可以做出其实没人可以看得清的精细调整。只是此乃一个完美意义逐渐沦丧的年代,大家起先放弃不会被人发现的细节,渐渐连最明显的东西也都失守。从事演艺歌唱的开始纵容自己场场走音,负责制定政策的开始把三年的咨询期缩短为三个月,做调查研究的开始放弃小数点后的数字。香港正在一步步地失落,可是香港实在没有不理会细节的本钱,这本身是一荒凉石岛,先天失调唯有靠后天补足。没有完美是天生的,它总是在各种因素的巧合相遇下才有出现的机会,然后要靠对完美的执著追求去精雕细琢。正如张国荣,他天生的音域不宽广,只好在有限的本钱上不断琢磨。

我在后台对着一大块绯红的布幕,也能看到前场观众正在欣赏的投影,就像露天的电影放映,虽然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影像,幕的前后还是坐满了人。可是由于这块幕既厚且红,所以我看到的就只是一片模糊的红光。难道我们永远只能看见演出者想让我们看见的?当你想揭穿它的本相,就只会碰上更多的朦胧与神秘,华丽演出背后的不可思议。

没有任何一场演出永不落幕,香港也不例外。张国荣死的时候正是香港最艰难的时刻,SARS蔓延,经济复苏无期,社会动荡不安。张的离开,成为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也是香港这场盛大演出的高潮。他离去之后,故事开始传诵。香港这几年来,也同样成为不少历史和小说的主角。

一个时代的结束是一段传说的开始。

《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