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汉之灭亡与复兴

    1
    昌邑王刘贺不甘只做傀儡,太着急于发动政变清除霍光,帝位近在咫尺却反而被废,可以说是非常天真。接下来即位的刘病已,十八岁前在民间长大,对人情世故非常了解,他一直在静静等待高龄霍光的死亡。
    宣帝刘病已即位后没多久,就失去了在民间所娶的许皇后。接着霍光的小女儿被册封皇后。因为许皇后过于随和,于是有传言说她是被毒杀的。
    宣帝即位时,为了表示自己没有野心,在霍光请求将政务全部奉还的时候,决定
    ——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
    日本官名中的“关白”,就是由上面《汉书·霍光传》的记述而来的。
    从宣帝的决定中可见其谦逊,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昌邑王的先例,闪电即位的皇帝位子并不稳固,自己也不知道会被安上什么罪名拉下马来。所以,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让霍光去解决,宣帝就不用负什么责任。
    许皇后之死是在宣帝即位三年后(前71),霍皇后的册立是在这一年后。汉皇室就形成了霍光的外孙女是皇太后而女儿却是皇后的局面,关系是倒过来的。在册立霍皇后的两年后(前68),霍光死去。直到临死那一刻,他还是心念万岁方才闭眼的。宣帝亲自到病床边探望。
    霍光死去的第二年,宣帝立许皇后所生的奭为皇太子。知道了这件事的霍光夫人显气得吐血,于是让女儿也就是皇后去毒杀皇太子。然而皇太子身边的试毒防备严密,毒杀是不可能成功的。
    紧接着宣帝决定,群臣上奏不再经由尚书,可以直接放到皇帝案头。霍光曾领有大将军和尚书的职位,大将军握有军权,而尚书可以把对霍氏不利的奏章扣下来。霍光死后,尚书一职由霍光的侄孙霍山担任。因为凡事可以绕开尚书,所以这就成了个有名无实的虚职,无法对奏章事先检查。接着宣帝开始裁军。
    ——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
    废止了车骑将军和右将军的屯田。右将军是霍光之子霍禹,他被授予和父亲一样的大司马一职,然而却没有应归自己指挥的军队。就这样,掌握军权的霍氏一族被从军队中剔除出来,不断有人被调往蜀郡、武夷郡等远方。之后由亡故的许皇后一族和史氏(宣帝祖母——武帝的皇太子刘据的妻家)中的年轻人出任司令官,替代了他们的位置。
    霍氏被逼到绝路,于是发动政变,但全族都被诛杀。《汉书》中如是写道。不过被宣帝老练地从军队中剔除出来的霍氏,真的就有发动政变的实力么?说是霍氏计划废宣帝而立霍禹,但在阴谋发动前被发觉。霍皇后被废,霍光的未亡人显被杀并曝尸于市。这也是宣帝对杀害糟糠之妻许氏的报复。宣帝已经发现了许皇后的死亡原因,是女医淳于衍根据霍光夫人显的命令而下的毒。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霍氏虽罪该万死,但霍光的忠勋是汉应该祭祀的,对停止祭祀的事情评价说
    ——孝宣帝亦少恩哉。
    确实是有些薄情寡恩。民间长大、喜好游侠、曾流浪各地的宣帝明白世间的严酷,他不可能对毒杀皇后、毒杀皇太子未遂等事情视而不见。此外在民间长大的宣帝深知人民的苦处。裁军是其中一环,另一方面他将刑罚变得更加严厉。他目睹世间恶党横行,善良的人民深受其害,所以他起用法家的官员,实行严罚主义政治。皇太子刘奭屡屡向宣帝进谏,说刑罚过于严厉,建议依据儒家理想施行政治。宣帝肯定会觉得在这个宫廷内长大的、规规矩矩的皇太子非常天真。他训诫皇太子说,儒家思想虽好,但实际的政治必须是适当地糅合霸道和王道来施行的。因皇太子受儒教影响太深,传说宣帝担心
    ——乱我家者太子也。
    宣帝在牵心于让人民休养生息的同时,在断定不得不用武力的时候也会断然起兵。
    霍光死后次年(前67),吐鲁番盆地的车师前国(国都是残存至今的交河城遗址)向汉称臣,但又和匈奴勾结,想要阻断亲汉国乌孙和汉之间的道路。宣帝令郑吉、司马熹率绿洲的万余兵进攻车师前国,最终迫使其投降。
    神爵元年(前61),汉打击羌的先零。先零如果和匈奴联合,汉通向西域的通道就会被隔断。这场战争中,年逾七十的老将赵充国献上了斩首七千六百、俘虏三万余的辉煌战果。
    次年,因匈奴的虚闾权单于死去,同时有五个首领自称单于,匈奴的实力明显变弱。甘露三年(前51),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入朝。入朝正是臣服的表现。白登山之耻以来,匈奴曾是汉朝国防的最大问题,现今已经不能再向汉施加压力了。相反,如果不能和汉保持友好,单于甚至都无法掌控匈奴。
    汉完全掌控了西域的贸易路线。汉设西域都护,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变得繁盛起来。
    虽说宣帝薄情寡恩,但与其说是他是个法家,不如说他是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因为他曾在民间度过艰辛的时光,所以可以嗅查到浓重的现实气味。霍皇后被废后,宣帝挑选没有子女、忠实本分的女子为皇后,这就是王皇后。连这件事情也显露出他彻底的现实主义个性。
    2
    黄龙元年(前49),宣帝死去,受儒教影响极深的皇太子刘奭即位。这就是元帝。
    儒是一种理想主义,政治上尊崇王道。然而,现实政治并不是只靠理想就能运作的。正如宣帝所一针见血指出的,在现实政治中必须综合运用王道和霸道。不过,元帝采用的却是单枪匹马的王道——理想主义。
    元帝手下起用了大量儒者,施行理想主义的政治。他废止了有悖于儒家精神的盐铁专卖,但国家财政立刻就变得举步维艰,几年后又不得不恢复。也有建议说,从农本主义出发,应废止货币经济,恢复到物物交换,但事实上这是根本行不通的。
    ——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汉书》是这般概括元帝的。它赞扬了“孝宣之业”,意思是宣帝使匈奴臣服,将西域收入势力范围,此外还弱化了内朝和外朝,打造出独裁权力。霍光弱化了外朝,而宣帝又清理了霍氏一族,弱化了掌握军权的内朝,所以业绩已经是无人能及了。而元帝则将此优势损失殆尽。
    皇帝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就算是宣帝,也要借助许氏和史氏等外戚的力量。宣帝能凭借自身优秀的资质来驾驭他们,但元帝做不到。
    元帝的皇后叫王氏。如前所述,霍皇后被废之后,宣帝所立的皇后也叫王氏,故而元帝的皇后一般被称作元后。元帝于在位的第十六年死去,元后所生刘骜即位,叫做成帝,在位二十六年。
    说起元帝的业绩,就是完全把汉变成了儒家体制的国家。成帝虽有帝王资质,在位的后半时期却沉迷于女色。自从他宠爱赵氏姐妹开始,后宫——皇帝家里就起了乱子。成帝的生母,也就是元后王氏一族就成了掌握极大权力的外戚。和宣帝不同,元帝、成帝都无力压制外戚。
    元后兄弟的儿子个个都被授予很高的爵位,并身居要职,不过早死兄弟的儿子就没有这份待遇了。王莽也是族中一人,但父亲早死,所以在王家并不受待见。但元后怜悯他,对他格外照顾,在大司马王根(王莽的叔父)辞职后让他继任了这一重要职务。
    成帝沉迷女色却无子嗣,于是就由元帝侧室傅氏所生定陶王刘康的二十岁儿子刘欣即位,这就是哀帝。哀帝是同性爱者,只爱叫做董贤的美少年,还任命他为大司马。董贤年仅二十二岁,在宫廷内长大,毫无政治手腕。汉王室也真的是堕落了。不过哀帝在位六年就死去,这六年中,王家大权旁落,但在哀帝死后却重掌实权。元后和王莽商量,立九岁的中山王为帝,这就是平帝,但他的生母卫氏却被留在中山(河北省),不允许来长安。当然这是元后和王莽商量的结果。王莽从这个时候起,就有了夺取汉家天下的意图。
    王莽对操作舆论很有一套。哀帝的时候王莽失势,但偶有日食,就会有人说“这是老天在诉说王莽的无罪”,传言散布开来。平帝的元始二年(2),黄支国(越南)献上奇兽犀牛。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珍禽异兽的出现是圣天子出世的前兆。据说实际上黄支国献上犀牛是出自王莽的手笔。
    王莽的次子王获因杀害奴隶,被父亲责令自杀。此外长子王宇也因谏言“把平帝生母留在中山是不对的”,反被父亲命令自杀。为了天下黎民,大义灭亲的美谈就这样被炮制出来。平帝的生母卫氏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接着王莽把自己的女儿立为平帝的皇后。平帝十四岁时暴毙,他因生母被杀而憎恨王莽,王莽知道后就直接给他端上了毒药。
    平帝死后,宣帝一脉皇族中最年少的子婴被选作后继者。这是个年仅两岁的婴儿。年号改为“居摄”,王莽以“宰衡”之名摄政。辅佐周成公的周公被叫做“太宰”,辅佐殷汤王的伊尹被叫做“阿衡”。把过去的两个地位最高的辅佐大臣的称谓并列,意思是没有在此之上的监护人了。
    不久王莽就变本加厉起来,不再只是区区辅佐大臣了,他自称假皇帝。秦末陈胜吴广之乱时,吴广称假王。这个“假”是副的意思。在副皇帝之后,他又让人们叫他摄皇帝。
    王莽取代汉代刘家成为皇帝,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居摄三年(8),四面八方传来了所谓天命降临的瑞兆报告,王莽终于登上了天子之位。汉自此灭亡,王莽开启了以“新”为国号的王朝,其由来是他当初被封为新野侯。
    3
    王莽的目标是复归到圣天子统治天下的周代古法。周公制定周代制度已经是千年以前的事了,但因为孔子的大力推崇,人们认为周代政治是理想的。伪善的王莽在接受汉代最后皇帝的禅让(实际上是篡夺)的时候,拉着幼帝的手,流泪说:
    从前周公摄位,最后将大政奉还。而现在我竟迫于天命,不能如愿。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王莽的篡权袖手旁观。刘崇、刘信等宗族和地方长官翟义起兵,兵力一度达到十万大军,但还是被王莽军镇压了。王莽从大司马、安汉公、宰衡,逐渐升级称号到假皇帝、摄皇帝,直到做了新王朝的皇帝,所以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知道汉朝已然终了。
    虽然篡权有计划性也有现实性,但王莽所走的政治路线是完全忽略了现实的理想主义,所有的一切都采用了太古的周代制度。按清末康有为(1858—1927)的说法,王莽时代的古文经多属伪作。王莽就是善于伪造的名人。瑞兆也是伪造,更不用说四十八万条对他的歌功颂德了。
    回归周代古法的复古主义使社会陷入了大混乱。不仅如此,连外交也停滞了。
    井田法被决定付诸实施。该法认为天下的耕地全部是“王田”,不过没有人知道此法是否真的在周代实行过。“奴婢”的称谓被改为“私属”,这种做法认为所有人口都是天子之物,现今是临时由个人代管,他们从事耕作也是在为天子效劳。土地和人民都是天子之物,所以对它(他)们进行的买卖是被禁止的。
    视土地和奴婢为私有的地方豪强自然要反对王莽的政策。这个政策无疑是在宣告对个人财产的否定。西汉晚期,土地兼并日益加重,各地的大地主都成了豪强。元帝时候开始,歉收可以说就像是慢性病一样绵绵不绝,失去土地、成为流民的人不在少数。因流民的贼匪化,豪强为了自卫就组建武装。豪强、流民、私铸、盐铁走私等武装团体在全国遍地开花。
    根据儒教的华夷思想(该思想认为文化的中心是华,文化不发达的是夷狄),把匈奴改名为降奴的孩子气做法并不少见。西汉曾把臣服的匈奴单于立为王,但到如今夷狄为王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就降格为侯。所以,此前臣服汉的各地部族就必然会疏远王莽政权。
    这样一来,不起叛乱倒显得不正常了。只要有人开头,马上就会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开这个头的是个被称为吕母的妇人,她只是个酿酒的普通人,并不是拥有私兵的豪强,也不属于流民或是走私集团。她的儿子是个县里的官吏,因为过失被长官杀了。汉代县的长官是县令,嗜好更名的王莽把县令改名为“县宰”。吕母为了复仇,召集了一群血气旺盛的年轻人。因为她是酿酒的,年轻人来买酒的时候她就不收钱,以此为拉拢手段。另一方面,她投入全部财产购买了武器。就这样,吕母一党袭击了海曲县(山东省),杀了县宰,砍下了他的头。吕母把首级供在儿子的墓前。吕母虽然达成了目的,但为了在乱世中生存,就只能继续结党,无法解散,也不能解散。因私人性质的复仇而雇佣起来的武装团体,性质上变成了造反集团。撼动王莽政权的“赤眉军”据说就是这样诞生的。
    4
    在海曲县起事的吕母一党为了区别敌人和自己人,把刷墙的红色染料涂到自己的眉毛上。“赤眉军”的称号就是由此而来的。继吕母之后,接手指挥赤眉军的是樊崇,他手下有逢安、徐宣、谢禄、杨音等一干助手。
    王莽的政治与其叫做暴政,不如叫做乱政。忽视现实的复古主义政治必然会搞乱现实。强行推进我行我素的政治,引起了本质上属于体制派的地方豪强的反感,严罚主义又制造了大量的流民群。于是人们就怀念汉朝。刘氏皇帝统治天下的时候,虽不一定会太平,但和王莽的政治相比就要安定的多得多,秩序也能得到保证。
    吕母一党在山东点燃了大乱的导火索后,各地的流民们也开始行动起来。黄河和淮河之间以及长江支流的各个流域内,适合流民聚众建寨的地形非常多。现在湖北省当阳县东南的绿林山就是其中之一。以新市人王匡为首,王凤、王常、成丹、马武等人把此处作为流民的据点。开始只有几百人,但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七八千,记录称最盛期有五万人,去往那里的饥饿流民多到趋之若鹜的程度。后世贼匪有个别称叫“绿林”,就由来于此。
    王莽于新地皇二年(22)发兵两万进行讨伐,但反倒在绿林造反军那里吃了败仗。不过,狭小的绿林山无法供养大军,据说绿林军因疫病而损失的兵力就达一半。于是他们兵分两路,从绿林山移出。北上进入南阳的称为“新市兵”,前往西方南郡的叫做“下江兵”。
    南阳一带是豪强势力很强的地方。汉武帝的庶兄刘发被立为长沙王,除了继承王位的儿子,还有五个儿子被封侯。其中一人被封为舂陵侯,但由于封地是潮湿的低洼地,故而提出宁愿减少户数也要移到北方的想法,恳求朝廷后获得允许,转封到南阳的白水乡。王莽时代,刘敞成为这个家族的家长,他有个叫刘玄的堂兄弟因为犯了法,在一个叫平林的地方流亡。平林和绿林一样,有一个陈牧等所率的流民团,叫做平林兵。从绿林转移过来的王匡所率的新市兵也进入这里。受政府军讨伐的反体制团体,数量越多胆子越大。平林兵和绿林系的新市兵在此合流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由谁来做头目。正好身为汉王室后裔的刘玄流亡到这里,所以就让他来担任首领。
    前面讲到,豪强也有私兵团。从流民团以刘玄为首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豪强和贼匪出现了联合的可能性。平林兵、新市兵再加上豪强的私兵团,此前专事掠夺的反体制武装集团摇身一变,成了以复兴汉王朝为目标的政治集团。受任的刘玄一开始被叫做更始将军,不久就被拥戴为皇帝,年号“更始”,时间是公元23年。
    南阳豪强的核心,是相当于舂陵侯(王莽除去了汉王室刘氏一族的王侯之位)的刘氏支系家长的刘敞和他的儿子刘祉。不过在南阳刘氏中,比起这一直系,刘、刘秀兄弟的人望更高。兄弟俩的外公是湖阳大豪强樊重,刘秀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新野县的名门邓晨和宛县的实力派李通。此外,与新野县的名门来氏也有姻亲关系。这样的人脉在这个时代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不过,为何是刘玄被推戴成了皇帝呢?理由很简单。平林、新市的造反军想要的是一个傀儡皇帝,优秀的人物并不合他们的胃口。
    刘玄称帝的前一年(22),王莽第二次出兵讨伐东方的赤眉军,但再次战败。一般人都说碰到政府军比碰到赤眉军更可怕,因为政府军的军纪相当败坏。人们聚集到打了胜仗的一方,所以赤眉军在大破政府军后,人数膨胀到了十万。
    5
    反王莽势力中,最大的两支是把刘玄当作傀儡的豪强和流民的联合体以及赤眉军。前者以南阳为中心,后者以山东为中心,都在大力扩张势力。在全国其他地区虽有规模的差别,但也有数不清的造反团体。这样一来,不得不说王莽的新王朝已经很快呈现出了晚期症状。
    拥戴更始帝刘玄的势力被称为更始军。更始军从南阳北上,经昆阳至洛阳,又从那里西攻长安。刘、刘秀兄弟也参加了更始军,不过实际上是有能力的刘在主持大局。据说绿林系下江兵的指挥者王常等也是如此。关于拥立新的皇帝即位,有时期尚早的论调,不少人认为攻下长安后才应做这件事。
    躲在绿林山的时候,人们只是为口粮而拼命。王莽政权开始衰落后,人们开始看到前途充满希望,一片光明,但同时也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在有能力、有统率力的皇帝的指挥下,享受再度到来的太平。他们希望刘即位。至少不能靠刘玄,所以他们提出即位尚早的论调。与此相反,也有人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有政治上的野心,想操纵一个无能的皇帝。这股势力慌慌张张地把刘玄推到了帝位上。皇帝这个位置自然令刘玄感到不安,因为他最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能力。
    王莽为了阻止更始军北上,派去大军,而且还是百万大军。号称百万,首先可以先减去一半,但即便如此也还是大军。形式主义者王莽给它取名为“虎牙五威兵”,他令精通兵法六十三家之术的人从军,让军队不止带着各式各样的图书、器械,还载着珍宝,带着猛兽一起去。这是示威用的,是为向沿路展示“王莽之势正如旭日升天”所使用的伎俩。
    年满六十八岁的王莽不得不展示自己仍然身体健康。他染黑了头发和胡子,立史氏的女儿为皇后以填补两年前老皇后死去所留下的空缺。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示威。
    王莽的大军包围了昆阳城。不足一万的更始军死守不出。刘秀跟着十三骑逃出昆阳城,在城外集合了三千兵力,向围城军队发动了反攻。刘秀是个以慎重知名的人物。城内的更始军认为,既然他都敢向大军发动急速攻击,后面应该还有援军,于是也打开城门出击。实际上刘秀集合的就只有那三千骑兵。
    当时各地决定观望的势力仍然不少。王莽之所以大张旗鼓地攻击昆阳,也是为了示威。然而,昆阳大败使得王莽被彻底放弃了。从昆阳溃逃的王莽败兵四散奔逃回故乡,他们起到了在全国宣传“王莽没戏了”的作用。
    更始帝刘玄设局杀了刘秀的哥哥刘。刘玄一直很担心最有人望的刘可能有一天取代自己的帝位。有个叫刘稷的男子主张即位尚早论,拒绝被任命为将军。更始帝以违抗天子命令为由,逮捕并处死了他。这次刘为他辩护,也被以同样的罪名即日处死。这是一场一网打尽的预谋,也是更始军分裂的危机。慎重的刘秀埋藏起杀兄之恨,对更始帝保持恭顺的态度。即便是更始帝,也不能清除在昆阳立下莫大功勋的人。
    攻陷洛阳的更始军主力自然把目标转向西方的长安。这一次,皇帝刘玄命令刘秀平定河北。虽然最大的对手刘已被打倒,但他的弟弟、昆阳英雄刘秀也必须远离。河北有个叫王郎的人,出身邯郸,自称是成帝的私生子,坐了天子之位,受到广阳王刘嘉(武帝的五代孙)和真定王刘杨(武帝末弟的六代孙)的拥立。各地汉朝皇族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王郎究竟是否是私生子的问题上,而如今暂时被立为皇帝的却是刘玄,因此对究竟投向二者哪一方取舍不定。同样是汉代皇族,但有王位的才是正皇族,侯不过是个准皇族,况且刘玄还只是准皇族的第二代堂兄弟,所以各地皇族不承认更始帝的氛围很重。
    刘秀迎娶了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首先把真定王势力抢到自己一方,通过攻击周边先把邯郸孤立出来。更始二年(24)四月,刘秀终于攻陷了邯郸城池,并斩了败逃的王郎,在昆阳大胜的次年又获得了一场辉煌的大胜。
    6
    另一方面,在更始帝派去的申屠建和李松等将军到达之前,长安就已经由本地的造反团捷足先登地接管了。王莽根本没有人望,没有人愿意为他死守长安。第一个接管长安的是王宪,他极尽掠夺之能事。王莽被一个叫杜吴的人所杀,一个叫公宾就的人割下了他的头。不久更始帝派去的将军进入长安,王宪就被杀了头。强抢宫女、车上立天子旗被认定是大罪。
    而更始帝进入长安后,也不能说是展开了善政。从他被当作傀儡而扶植为皇帝可以看出,这是个愚昧的君主。他宠爱夫人也就是右大司马赵萌的女儿,把政事全部交给赵萌。这个赵萌是个肆意放纵的人,因此新政权很快就失去了人心。
    更始帝政权更关心的是每天召开的宴会,而不是让在战乱中疲惫不堪的人民休养生息。王莽的乱政即便伪善,但好歹目标是圣天子的政治,而更始帝却连这个理想的零头都没有。正因为期望很大而践约未能实现,所以人们的失望也很大。对更始帝政权绝望的声音立刻传遍四方。
    和更始军旗鼓相当的造反势力赤眉军怎么样了呢?这已经是数十万的大军了,将领们对统率这样的兵力有心无力。大部分人的故乡在东方,可以说是归心似箭。然而如果全部解散的话,赤眉军就会烟消云散。野心勃勃的将领们打着如意算盘,想充分利用这好不容易才集中起来的兵力。正在此时,更始帝政权失去人心的消息传来。于是赤眉军将领们自然就产生了取代更始帝的野心。
    尽管如此,赤眉军还是缺乏核心。在王莽乱政中得到深刻教训的人们还是在期望着汉王朝的再现。提起赤眉军精神上的纽带,那就是对城阳景王的信仰。城阳景王是汉高祖的孙子刘章,他在诛杀吕氏时一马当先斩了吕产,因而在山东地方被当作战神祭祀,成了民间的信仰。赤眉军从城阳景王的后裔中挑了一名叫刘盆子的十五岁少年,扶植他登上了天子之位。刘盆子的父亲式侯刘萌在王莽时被废侯,因此在之后出生的盆子在动乱中未能受到教育,是个牧羊童,连读书写字都不会。据说他突然做了天子,在受到众人礼拜时完全被吓坏了,差点哭起来。
    赤眉军拥立刘盆子攻入长安,更始帝在逃亡后又故作沉着地回来,被封为长沙王,不久就被缢死。不过赤眉军政权比更始帝政权还要糟糕。他们为了把归心似箭的军众拉到长安,说那里有很多财宝,去了就能得到荣华富贵。而进入长安后赤眉军众却发现,财宝已经被更始军掠夺一空,连食物都没了。赤眉军在长安停留了三个月,粮食也吃光了,因此为了寻找粮食移师向西。打算利用军众力量的将领们知道,如果东行,军队就会自然解散,所以诱导他们一直向西。然而西边已经有了自立为王的隗嚣,他率军轻轻松松就击退了饥寒交迫、意气消沉的赤眉军。
    赤眉军回到长安,可还是没有粮食。事已至此,二十万赤眉军众只得东归。而在归途上等待他们的,是平定了河北的刘秀。赤眉军立少年天子的更始三年(25)六月,刘秀也于同月登基,改元建武。东汉王朝宣告诞生,但天下还在动乱之中。
    刘秀在杀了自称天子的王郎之后,挨个降伏了河北的流匪团伙。其中最大的一个团伙叫做铜马军,因其首领被封为列侯,军众被合并,于是那个地方的人称呼刘秀为“铜马帝”。而那些铜马之下的造反团伙是因赤贫而起义的,所以刘秀赦免了他们。
    十余万赤眉军在宜阳被等候多时的刘秀降伏。刘盆子虽即了帝位,但是被强迫的,本人没有任何野心。刘秀赦免了他。赤眉军的将领们也被赦免了。
    刘秀——这个时候应该称他为东汉的光武帝了。他在打败王郎后,把邯郸堆积如山的文书付诸一炬,根本不阅一字。和王郎有书信往来的人们,本来一直在担心会被怀疑与其关系亲密,这下子就放心了。不得不说,刘秀收揽人心的手段非常高明。
    但是,只要被认定是有野心的危险人物,刘秀就绝不放过。战胜王郎的主因在于把真定王刘杨拉入自己一方。光武帝在即位第二年,就以谋反的罪名杀了此人。刘杨是光武帝之妻郭氏的舅舅。前面提到,刘杨比光武帝更接近汉代皇统,或许有人有拥立刘杨的动向。胜者留下的记录不能全盘都信,所以应该认为,他有可能是被光武帝暗算了。
    赤眉军的将领虽被赦免,但樊崇和逢安两人后来因谋反之罪而被处死。不过徐宣和杨音等其他赤眉军将领得以安度天年。
    光武帝是个知识分子。年轻的时候他在洛阳太学就学,想着自己最多做个执金吾(警察总监)就满足了。他还是个多情种子,娶了新野县出身的绝世美女阴丽华做妻子。政治策略上娶刘杨的外甥女为妻是在初婚的第二年,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重婚了。
    赤眉军以及源自绿林系造反团伙的更始军,可以说是因为欠缺知识分子而失败的。如果有通晓历史教训的知识分子的意见,两军进入长安时的暴行是可以避免的。据说赤眉军将领中识字的只有曾经做过狱吏的徐宣一人。
    曾是太学儒生的光武帝在乱世中光芒四射。兄长刘被杀后他能隐忍不发,可能还是学问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光武帝的军队纪律严明,是因为他深知人们在乱政、暴政和无法无天的军队的交相压榨之下,生活是多么的困苦,对能带来秩序的救世主是多么的渴望,而且他也能客观地审视自己。
    更始、赤眉被消灭后,就只剩下陇(甘肃)的隗嚣和蜀的公孙述这两个地方军阀。
    建武九年(33),隗嚣病死,他的儿子隗纯接任。次年,隗纯投降。建武十二年(36),公孙述战败而死,蜀并入东汉的版图。就这样,东汉巩固了王朝的基础。攻陇时,光武帝曾向前线的部将岑彭送去书信,说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这就是成语“得陇望蜀”的出典。对欲望无止境作自我反省的说法,确实是光武帝式的章句。

《中国历史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