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觉新在书桌前面坐了许久,他的眼睛茫然地望着那本摊开的小说。他努力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接连排列的四号字上面。但是他仍然捉不住那些字句的意义。他的脑子里似乎空无一物,然而那里而却响着女人的吵骂的声音。粗糙的、尖锐的声音伤害了他的疲乏的脑筋,好象一把锉子在那里磨擦。起初带给他一阵痛,后来就是麻木。闷热的空气仿佛有催眠的魔术。疲乏渐渐地制服了他。他的精神松弛了。后来对面的厢房里的吵骂静了下去。他忽然又听见和尚唱经的声音,又听见女孩的低声哭泣。这些声音慢慢地把悲哀铺在他的脑子里的空处。他觉得头有点昏,有点沉重。他渐渐地俯下头去。于是他的脸压在书上了。
    忽然一个熟习的声音轻轻地唤他。他抬起头,看见蕙穿一身素净的衣服站在他面前。
    “蕙表妹,你几时来的?”他惊喜地问道,连忙起来。
    她不答话,却默默地望着他。眼时充满了爱和哀诉。她脸上没有施脂粉,凄哀的表情使她的脸显得更加美丽。
    他忽然注意到她的头上、身上都是水淋淋的,便惊讶道:“惠表妹,你怎么了,一身都是水。你从哪儿来?”
    “我从家里来,雨下得很大,轿子漏雨,把我一身都打湿了,”她诉苦地答道。
    他爱怜地望着她。连忙摸出一张手帕递过去,说:“你先揩一揩。我去喊何嫂给你打盆脸水。”他站起来,要出去叫何嫂。
    “大表哥,你不要走,我有话对你说,”她着急地挽留他,一面用手帕揩头发上的水。
    他站住不走了。他怜惜地看她的脸,看她的衣服。他痛苦地说:“伯雄怎么让你坐一顶破轿子?你这样会害病的。”
    “他哪儿会顾惜到我?他巴不得我早死一天好,”她呜咽地说,便低下头去。她的身子微微地颤抖起来。
    “蕙表妹,”他痛惜地轻轻唤了一声,也掉下了眼泪。“你应当顾惜你自己的身体。”
    她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他,忽然迸出哭声道:“大表哥,你救救我罢,我实在忍不下去了。”她紧紧地抓住他的右边膀子。她的惨痛的求助的声音开始在割他的心。他在跟绝望的思想挣扎。仿佛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压住他的肩头,他要甩去这多年的重压,他要援助这个他所爱的女子。
    但是眼前一阵明亮,灯光刺痛他的眼睛,他觉得一只手搭在他的肩上,他连忙回头一看。淑华带着亲切的微笑站在他的旁边。他再掉头往四周看,房间里再没有别的人。他叹了一口气,低声自语道:“我做了梦了。”
    “大哥,你去睡罢。你看你就在书桌上睡着了,”淑华温和地说。她听见他说起做梦,便问道:“你做梦?你梦见哪一个?”
    觉新停了停,叹息地说:“我梦见蕙表姐,她向我求救。”
    淑华一怔,仿佛有一股忧郁的风吹到她的脸上。过了片刻她才同情地说:“惠表姐真可怜!”
    “我真对不起她,我没有替她办好一件事,”觉新责备自己地说。
    “大哥,你不要这样说。还不是你去找表姐夫办交涉把灵柩安葬的?”淑华用这两句话安慰觉新。
    “提起灵柩的事情,更叫人心烦,”觉新皱着眉头说:“我上了伯雄的当,他没有一点诚意。他还是让灵柩摆在尼姑庵里。明天就是初四了。这几天我也找不到他。听说他现在忙着办续弦的事。想不到他倒这样没有心肝。”他露出了愤慨的表情。
    “这都是大舅挑选的好女婿。大舅现在还有什么话好话!”淑华气愤地说道。
    “外婆他们都很生气,大舅却一点也不在乎,他总说:”嫁出去的女就等于泼出去的水。‘蕙表姐的事情,就好象跟他并不相干。要不是外婆逼着他,他一点也不会管的。“
    “那么外婆她们现在有什么办法没有?他们总不会让灵柩这样地搁下去。”
    觉新没有立刻答话,他仿佛在无头绪的思索中找寻什么似的。汽笛声突然响起来。宛转的哀泣般的声音在静夜中叫得人心惊肉跳。淑华慌忙地说:“电灯要熄了,等我来把灯点好。”她便走到方桌前面去。
    汽笛的最后的哀叫唤醒了觉新,他的思想忽然找到出路了。他站起来下了决心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他说这句话好象不是说给淑华听的,却是对另一个人说的。他又一次用眼光在屋子里四处找寻,但是他的眼光经过挂在墙上的他亡妻的照像,便在那里停住了。他意外地吃了一惊。电灯就在这时完全熄了。
    淑华捧着锡灯盏走到书桌前面,把灯盏放在书桌上,她看见觉新木然地站在那里,便惊讶地问道:“大哥,你在想什么?”
    觉新惊醒似地掉头看淑华,淑华的充满着青春的活力的眼光给了他一点安慰和鼓舞。他仿佛从另一个世界里被唤回来了似的。那是一个绝望的世界,一个充满哀愁的世界,他的心好象还停留在那个世界里面。但是现在他的思想又活动起来了。
    “没有想什么,”觉新掩饰地答道。
    “蕙表姐的事你看有没有办法?”淑华不知道他的心情,又问起那件事。
    觉新并不直接答复这个问题,他却说:“三妹,我们到妈屋里去,等我同妈商量。”
    觉新同周氏谈的仍旧是蕙的事情。他们两个人都没有确定的主张。除了向郑家交涉外他们再也想不出别的办法。这样的商量很使淑华失望。她觉得他们说话办事都不痛快,不过她自己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国光才好。
    初四日白白地过去了。郑国光仿佛完全忘记了他答应觉新的话。蕙的灵柩仍旧冷清清地放在连花庵中一个小房间里。蜘蛛在棺木的一个角上结了网。棺上尘土积了一寸厚。灵前牌位横倒在桌上。挽联被吹断了一条。
    周贵带着气愤回到周公馆,把他眼见的情形告诉了周老太太和陈氏。她们又差他到高家,把同样的话对周氏和觉新再说一番。
    “那么把伯雄请来谈谈也好,”周伯涛对他的母亲说。
    “最好把姑少爷请来,再跟他办交涉,”觉新也是这样对周贵说。
    第二天周老太太差人去请郑国光,郑国肖又托病辞谢了。周老太太逼着周伯涛到郑家去。周伯涛也只见到国光的父亲,他们随意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
    初六日下午觉新到郑家去。他也没有见到国光。但是他看见了郑家张灯结彩的情形。他向看门人问起,才知道郑国光的续弦问题已经决定,旧历初八日就要下定(订婚)了。
    看门人的简单的叙述好象是一勺煤油烧在觉新的怒火上面。觉新从这里立刻到周家去。他把这个重要的消息毫无隐瞒地对周老太太和陈氏说了。
    “你说该怎么办?”周老太太颤巍巍地问周伯涛道。
    “妈不必动气。本来初四这个日期就太近了。我看伯雄大概没有买到好地,才又把日期改迟。安葬的事情关系他们一家的兴衰,我们外人也不便多说话,”周伯涛陪笑道。勉强做出的笑容并不能使他那张暗黑的脸现一点光彩。
    “你总是有理!你说什么‘外人’?你替伯雄倒想得周到。你忘记了你是蕙儿的父亲!”周老太太气恼地骂道。
    “我看妈生气也没有用。妈最好再耐心等一等。其实蕙儿死后还不到一年,时间并不久,”周伯涛固执地说。
    “你给我出去!我不要听你这些话!”周老太太对周伯涛挥手说。但是他并不马上走出房去。
    “外婆请不要动气,事情总可以慢慢想法子,”觉新连忙劝道。
    周老太太在喘气,周伯涛带着一种奇怪的表情看他的母亲。陈氏用憎厌的眼光看她的丈夫。徐氏和芸都不作声,她们时而关切地看周老太太,时而不满意地看周伯涛。
    忽然另外一种声音打破了房里室息人的沉寂。这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她威严地骂着:
    “你是什么东西?你敢跟我顶嘴?这种茶也倒给我吃?难道周家就没有好茶叶?喊你去另外倒杯茶来。就说你是老太太、二小姐的丫头,难道我就使唤不得?”
    在这一番话中间还夹杂着一个清危的声音,仿佛茶杯落在地板上碎了。
    “你们听,孙少奶又在骂翠凤了。她一天要睡到十点钟才起来,还好意思骂人,”周老太太指着窗户叹息道。
    “是,”陈氏、齐氏齐声应道。陈氏痛苦地说:“这也是我的命不好:蕙儿得到那样的结果,枚娃子又接到这种媳妇。”
    周伯涛不作声,他装出没有听见的样子。
    “翠凤倒可忪,她昨天晚上才挨过一顿骂,在我房里哭了好久。我从没有骂过她,”芸愤愤不平地说。
    “我也没有骂过她。我们现在倒接了一个祖宗来了,”周老太太冷冷地说。
    在另一间房里翠凤似乎在辩解,枚少奶拍桌顿脚地骂着。枚少爷也帮着枚少奶骂翠凤。忽然翠凤放声哭了。
    “现在我们公馆里头热闹了,”周老太太冷笑地说。
    “年轻人总是这样的,枚娃子现在倒比从前活动多了,”周伯涛接着解释道。
    “那么我请问你蕙儿在郑家过的又是什么日子?她给人家折磨死了,也不听见你做父亲的说一句话。现在倒轮着我们来受媳妇的气了,”陈氏板着脸质问她的丈夫道。
    周伯涛正要开口,却被他的母亲抢先说了:“大少奶,你对他说话简直是在白费精神。我从没有见过象他那样不通人情的人。他天天讲什么旧学,我看他读书就没有读通过。你说他究竟做过什么正经事情?还不是靠他父亲留下的钱过舒服日子!”
    这几句话使觉新感到非常痛快,他觉得它们正是对周伯涛的正确的批评。他对他这位舅父的最后一点尊敬也早已消失了。看见周伯涛受窘,他感到了复仇似的满足。但是同时他又感到一种绝望的愤怒。他在这里短时间中的一点见闻,给他说明了一个年轻人前程的毁灭和一个和睦的家庭的毁坏。在这样短促的时间里,一个顽固的糊涂人的任性可以造成这样的悲剧。他对于把如此大的权力交付在一个手里的那个制度感到了大的憎恶。但是甚至在这时候他也仍然认为:他在那个可诅咒的制度面前是没有力量的。
    枚少爷突然大步走进周老太太的房里来。他红着脸怒气冲冲地对陈氏说:“妈,翠凤太没有王法了。她敢同媳妇对面吵嘴。请妈好好打她一顿。”
    “王法?”觉新痛苦的想着,他用怜悯的眼光看了枚一眼。
    “陈氏板着面孔,不发一声。
    “妈,翠凤把媳妇气哭了。等一会儿媳妇的心口痛又会发作的,昨晚上为了翠凤的事情已经发过一次,”枚少爷哓哓不休地继续说。
    “你去把翠凤喊来!”周伯涛厉声吩咐道。
    枚少爷答应一声,得意地走出去了。留在房里的几个人都板着脸,默默地坐在那时,一直到枚少爷把翠凤带进来,才有人开口说话。
    “翠凤,你怎么不听孙少奶的话?孙少奶喊你做事,做错了骂你几句,也是应当的,你怎么敢顶嘴??周老太太看见翠凤埋着头用手擦眼睛,好象受了委屈的样子站在她面前,心里先就判定了是非曲直,不过她依旧带着责备的口气对这个婢女说话。
    “我并不敢跟孙少限吵嘴。孙少奶喊我做什么事我就做什么,我连第二句话也没有说过。我不晓得我哪点得罪了她。她喊我倒茶,我就把老太太吃的茶倒给她……”翠凤抽咽地诉苦道,但是她说到这里,忽然被枚少爷打断了。
    “你乱说!不准再说下去!”枚少爷恼怒地大声说。
    “哪个有工夫听她瞎说,结实打她一顿就算了!”周伯涛不耐烦地喝道。
    房里的空气十分紧张。翠凤胆怯地闭了嘴,不敢再讲一句话。她抬起眼睛望着芸,好象在哀求她的援助。
    “你没有工夫,你给我滚出去!在我屋里没有你先说话的道理!”周才级老太气得声音打颤地向周伯涛骂道。
    周伯涛立刻埋下头不敢作声了。枚少爷的红脸马上变成了苍白色,垂头垂气地立在那里,好象一个走了气的皮球一般。他现在也不敢用威胁的眼光看翠凤了。
    “翠凤,你不要怕,你只管说,”周老太太温和地对翠凤说。
    翠凤大胆地抬起头望着周老太太,她心里轻松了许多。周老太太的几句话同时还使得另外几个人的沉重的心也轻松了。
    “我给孙少奶端茶去。孙少奶嫌茶坏,不能吃。她喊我另外倒一杯。我说这是顶好的茶,我再找不到好茶。孙少奶就骂我,后来又拿茶杯打我。我幸好躲开了,茶杯也打烂了,”翠凤现在比较安静地叙述她的故事。这个故事使周伯涛和枚少爷把头埋得更低,又使其余的人把头抬得更高。
    “大少爷,请你断个是非,你看有没有这种道理?人家当丫头的也是人,哪儿有不分青红皂白就乱打乱骂的道理?”周老太太气恼地对觉新说。
    “觉新恭敬地唯唯应着。
    “我吃的茶,她倒不能够吃!好,她把我的茶倒了,你们就袒护她。她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头,你们也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头,”周老太太又颤巍巍地骂起来。她忽然侧过头厉声吩咐翠凤道:“翠凤,你去给我把掸帚子拿来,我今天也要打人。”
    翠凤胆怯地应了一声。她不敢移动。她不知道应不应该去拿掸帚来,也不知道周老太太要用它来打谁。
    “翠凤,喊你把掸帚子拿来,你听见没有??周老太太斥责地推捉道。翠凤只得顺从地走出房去。
    周伯涛略略抬起头,看了周老太太一眼,见她一脸怒容,也就不敢做声了。枚少爷微微地颤抖着,他恨不得在地板上找到一个缝隙钻进去。
    陈氏、黎氏等虽然感到出了气似的痛快,但是周老太太的怒气也使她们感到忧虑和畏惧,她们不知道周老太太怒气会升高到什么样的程度。她们等待着,等待着一个劝解的机会。
    觉新注意地望着周老太太的一言一动,他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周老太太的动作。他自己没有力量,甚至没有决心去打击那个在制度的庇荫下作威作福的人。他自然喜欢看见那个人从别人的手里受到损害。
    翠凤把鸡毛掸帚拿来了,递到周老太太手里。周老太太捏着它,看看枚少爷,命令地说:“枚娃子,你过来。”
    “枚少爷害怕地偷偷看他的祖母,他不敢走过去。周老太太带怒地催促。周伯涛什么话都不敢说了,他看看觉新,好象希望觉新出来劝解似的。
    觉新本来盼望着掸帚打在人身上,他希望看见任性的顽固的人受到惩罚。但是他看到枚少爷的可怜样子,又看到周老太太衰老的脸上(他觉得这一年来她衰老多了)的怒容,又觉得他不能够袖手旁观了。他便站起来向他的外祖母恳求道:“外婆,饶了枚表弟这回罢。他年纪轻,不懂事。你老人家饶了他这回,他以后会慢慢地明白的。”觉新刚说到这里,枚少爷忽然呜呜地哭起来。
    “枚娃子,你过来,我又不打你,”周老太太换了温和的声音对枚少爷说。她点着头唤他。他还踌躇着不敢过去。
    觉新看看周老太太的脸色,便温和地鼓舞枚少爷道:“枚表弟,你过去,外婆不会打你,你不要怕。”
    芸也在旁边催促她的堂弟:“枚弟,婆喊你过去,婆有话对你说,你不要害怕。”
    枚少爷一步一步地走到周老太太的面前,他胆战心惊地看了他的祖母一眼。
    “你这样大,也该懂事了。你怎么也跟着孙少奶胡闹?你晓不晓得你爷爷挣来这份家当也很不容易?现在还不是你享福的日子,”周老太太半威严半慈祥地望着枚少爷,压抑住怒气,用平常说话的声音教训道。枚唯唯地应着。她继续说下去:“作丫头的也是人。翠凤是我买的丫头,我留给你二姐使唤的。她一天做的事情比你多得多。你说你哪点配骂她,打她?当主子的待人要厚道一点,底下人才会信服。待底下人也应当有是非、讲公道。你不要以为你爷爷有几个钱你就了不起。其实已经给你父亲花得差不多了。光是坐起来吃,就是一座山也会吃空的。你不要学到你父亲那种牛脾气,不要象你父亲那样不通人性。他忘记了他生下来的时候我同他父亲过着怎样的苦日子。现在他倒要讲礼教,要教训我了。”周老太太说到这时里忽然把掸帚一扬,咬牙切齿地说:“讲起礼都,未必我做母亲的就打不得儿子!”
    这最后的一句话象一个雷打在周伯涛的头上,他的脸显得更黑了。他的身子微微动一下,他的眼睛望着门,他想找一个机会溜出去。
    周老太太刚巧把眼光射到周伯涛的脸上和身上来。这样的小动作也没有逃过她的眼睛。她瞪了周伯涛一眼,挥着掸帚骂道:“你要走,你走你的。哪具要留你?我看见你就生气!”
    周伯涛厚着脸皮短短的说了两三句话,遇赦似地走出去了。房里其余的人(除了周老太太和枚少爷外)不觉暗暗地嘘了一口气。
    周老太太的怒气还没有完全消失,她看见枚少爷畏缩地站在她面前,便掷下帚,对他一挥手,说:“你也走开,我不要看见你。你去陪孙少奶去。”
    枚少爷走了以后,周老太太疲倦地闭上两眼,过了半晌才把眼睛睁开。这时轮到陈氏和徐氏来安慰她了。觉新看见这种情形,也不便再提起蕙的灵柩的事。他觉得留在这里只有增加自己的苦恼,便向她们告辞。她们自然挽留他在这里吃午饭,他却找到一个托辞抽身走了。
    觉新回到家里,进了拐门,走过觉民的房门口,正遇见觉民从房里出来。觉民看见他一脸的阴郁气,惊讶地问道:“大哥,你从哪儿回来的?我到事务所去,你已经走了。”
    “我到外婆那儿去过,”觉新简单地应道。
    觉民觉得自己明白一切了,便同情地看他一眼,温和地问道:“又是为着蕙表姐的事?”
    觉新点了点头。
    “解决了没有?”觉民又问。
    “伯雄躲着不肯见见。他就要续弦了,初八下定。他哪儿还想得到蕙表姐的事情?”觉新痛苦地说。
    “大舅怎么说?他总有办法罢。”
    觉新皱起眉头,咬着嘴唇。他想不说话,话不能够表达他的复杂的心情。但是另一种力量又在鼓动他,他终于开口回答了:“不要提大舅了,这件事情就是他弄糟的。没有他,事情早就办好了。本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在他们一家人都没有办法。外婆只有生气。”
    “你看该怎么样办?难道就让伯雄这样弄下去吗?”觉民对那许多人的束手无策感到失望,但是他仍然追问下去。
    “我又有什么办法?他们一家人都是那样,”觉新摊开手替自己辩护道。其实这只是气话。他一直在努力找寻的就是解决的办法。他到现在还不相信自己就永远找不到它。
    他们立在阶上谈话。麻雀在屋瓦上发出单调的叫声。阳光已经爬上了屋檐。对面淑贞房间的窗下放着一把空藤椅。沈氏抱着喜儿生的小孩觉非从房里出来,带着满面笑容坐在那把藤椅上。
    “办法是有的,而且容易得很,不晓得你们肯不肯做,”觉民忽然得意地带笑说。
    “你有办法”?觉新惊讶地掉头去看他的弟弟。
    “我们去把伯雄找来,逼着他亲笔写个字据,看他还好不好抵赖!”觉民兴奋地说。
    “他要是肯来,那么什么事情都好办了,”觉新失望地说,他认为觉民的主张也还是空话。
    “他自然不肯来。我们可以把他请来。我晓得伯雄家里没有轿子。他平常总是到‘口子上’雇轿子。那么我们差一个人到他家附近去等他,他一出来就拦住他,说大舅有事情他去,看他怎样推脱,”觉民很有把握地说。
    “但是如果碰不到他,还是白费工夫,”觉新说。
    “不会碰不到。我昨天、今天都碰到过,”觉民说。
    “你碰到过?你怎么碰到的?”觉新惊奇地问道。
    “我特地到那儿去的,我为了证明我这个办法行得通,”觉民带笑地说。
    觉新想了一会,答道:“也好,我们不妨照你的办法试一下。我就派袁成去。”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