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具有上乘的品格与智慧的人闻听接触到大道以后,将会不辞辛苦地、不间断地去实践、躬行、身体力行它。具有中等品格和智力,一般人物,听到接触到大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好像听到了又好像没有听到。至于品格与智商均属下等的人们呢,听后哈哈大笑。不惹他们笑就不是大道了。
    所以已经有这样的立论与说法:
    明白朗瑞的大道,反而显得糊里糊涂。催人前进的大道,反而显得像是畏缩后退。平坦正直的大道,反而显得曲折坎坷。
    高尚的德性反而好像是低下如溪谷。最大的坦诚与阳光,反而好像有什么短处。开阔丰赡的德性,反而好像是不够用的。刚健质朴的德性,反而好像是投机取巧。真诚老实的德性,反而好像动机不纯。
    最到位的方正,反而好像大而无当、缺少棱角。大才大用大人物大材料,反而难以或无法成功。真正的洪钟大吕,你是难以听到的,它是难以让众人听到的。真正的高峰高端的形象,你是看不见或它是很难让你看见的。
    大道是深藏不露的,它不会张扬自己,它也无名可显,无话可讲。
    然而只有大道才能帮助一切成事。
    老子宣扬大道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的思想一方面极富启发性,极富智慧与精彩,一方面又是难以理解与实践的。他的思想委实很难处于、哪怕是一时处于主流地位。
    老子是很有一番人生与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感慨的。这些感慨,相当集中、相当充分、相当全面地写到这一章来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老子的玄而又玄的妙理大道。原因是,任何时候,最高妙的妙理大道,都是由凤毛麟角的极少数精英提出来的,他们的境界、胸怀、品格、信息、见闻、经验、思辨感受能力、逻辑与形象思维能力与智商都有可能高于、略高于、大大地高于或一部分高于另一部分低于公众。如果是确有所长的精英,就不可能感觉不到智慧的孤独与痛苦、高尚品格的孤独与痛苦。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这是一种可能。这讲的是公众思维的互补与集团优势。一个真正的理想的诸葛亮——精英,但愿他是能够与臭皮匠们寻找到共同语言,并很好地依仗和发挥这种集团与互补优势的。
    但也有另外的情况,第一,世上确有曲高和寡的诸葛亮,不被理解乃至被误解的诸葛亮,一直卧在卧龙岗,甚至欲踏踏实实地在卧龙岗睡大觉也不可能的诸葛亮。不但有被埋没的诸葛亮,而且有招祸的、死于非命的诸葛亮。
    第二,世上确有这样的事例,多少个臭皮匠,不论怎么凑,仍然是臭皮匠,甚至三个臭皮匠由于争执不休,还不如一个臭皮匠。
    而且,第三,三个臭皮匠完全有可能排斥一个、压迫一个、消灭即杀掉一个诸葛亮。
    当然也有第四种可能,那个诸葛亮是伪诸葛亮,是草包,是骗子,是廉价的沽名钓誉的牛皮大炮而已。在臭皮匠们排斥了一些可能的真诸葛亮的同时,又不幸地与许多假诸葛亮周旋,使诸葛亮的名声大大跌份儿。
    上等士人、读书人或有一定地位与影响的人士,闻听大道之后能够身体力行,勤于实践。这并非常见。大道的参考作用、启智作用、开阔作用、供欣赏供享受供讨论的作用,恐怕大于其指导社会实践尤其是执政实践的作用。能对老子式的大道姑妄听之,而不是不合吾意乃灭之除之,这样的态度已属不赖。
    同时,按照老子的无为的核心思想,大道应该是无为的结果,是自化的结果,是大德不德的结果。这里提出勤而行之,似有悖于老子的无为自化的理想。暂存疑,待识者教之。
    中等人士,听了将信将疑,这很自然。因为老子的大道太深奥也太另类,听听也就是了,能听也就不错了。总会有某年某月,在某事上,中等人士想起了老子的论点,觉得不无道理,不无启发。或者在大学里,在知识界,在阅读活动中,为老子吸引得不亦乐乎。对此老子可以感到满意乃至感激了。
    下等低智商或低品位人士,听后大笑?也不见得。大笑起码说明他掌握到了老子的大道的要领、主旨,他确实听进去了一些,听明白了一点,尝出点味儿来了,才觉得有趣与荒唐至极。作为老子,能够获得哄然大笑的反应,应属可圈可点,颇觉欣慰才是。否则你算什么挫锐、和光同尘,你算什么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
    何况,惟之与阿,相去几何?何必分什么上中下三等人士?何必区分人们对于大道的态度呢?大道氾兮,哪里都流淌,哪里都均匀啊。
    依今天的情况设想,上等人士,听到后应该赞叹老子的智慧与他的见解的高端性、阔大性、独创性,应该发出会心的微笑,应该击掌称善,应该从此渐渐向心胸扩展、精神稳健、品德高尚、处事沉着、临危不乱、宠辱无惊、功成身退的方向进展。
    至于勤而行之,是不是说得太具体了?也许,勤而行之的启示恰恰在于学道并非不辛苦,行大道更不可以放松,不可以留间隙。大道不是梦里的馅饼,不会从天上自己掉下来。
    中等人士听后该会略感迷惑,亦觉不无道理,虽然深奥,听听学学也还有点意思。毕竟是书生之见,纸上谈兵,概念治国,你研究你的大道去吧,我捞我的钱、权、欲望与感官的满足。老了以后,喝茶的同时,听听大道的说法,倒也有益身心,叫做殊不恶焉。
    下等人士呢?第一是根本听不懂,如入五里雾中。第二觉得这些研究大道的人是在浪费人民种植的粮食,是寄生虫。第三觉得他们的谈道论玄涉嫌别有用心,不妨建议有关力量把老子与他的信徒们从精神上消灭掉。第四干脆通过揭批老子为自己的“赶上车”作铺垫、搭阶梯。
    那么,今天的人怎么“闻”今天的道呢?
    哪怕你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公众的平均水准高了一点点,你也会感觉到、会发现:你的光明磊落与清晰明白,由于不够简单,不能够三分钟内叫人判明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由于你缺少速成法与简明性,你会被认为是含糊深奥、过于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而且你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积极尽力、都勉为其难的态度,极易被认为是一味后退妥协,就是说没有了棱角。要知道越是自己不敢有棱角的人,越要要求旁人猛打猛冲、不成功便成仁。我在美国就碰到过这样的小伙子,在国内找了麻烦,靠着与一位美国姑娘的婚姻,移民到了美国。他在一次会议上质问:“有良心的中国作家们,你们到哪里去了?你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回答他说:“中国的作家在中国,在中国能更好地办中国的事儿。那么请问,您到哪里去了?您该在纽约来号召在中国的作家怎么怎么样吗?”
    而且如果你脚踏实地,你是小步慢进,你选择的当然是低调。你当然无法咋呼喊叫,大轰大嗡。
    你的靠实绩靠成果靠资质靠才具与品格成事,而绝对不为自己而为而活动的态度,会使你远远落在大言欺世者的后面。你受挫,便有人幸灾乐祸。你成功,你的高姿态、少计较、考虑大局,便被认为是一种处世奇术。你的兼容兼顾,全面通识,却被攻击为八面玲珑。你的正派从容、重在建设,反而会被攻击为未能符合公众的期待,没有能够成为旗手,成为炸弹,成为导师与精神领袖。你的坦诚公道、诚信坚守,反而会被认为是弱点污点,因为别人谈到自己时都是清一色的光辉无限,而你谈到自己与友人,却承认自己与友人们也是凡人,也有各种不美。坦诚有时换来的不是阳光,而是阴暗的脏水。你的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正成为廉价的攻讦的现成材料。你太干净纯正了,低档次的舆论只能说你是过人的世故。你的大度与胸怀,你的无蠢无恶无咎,使俗人们看不到你的锋芒与血性,他们埋怨你胆子太小,内心恐惧,没有能做成烈士,没有喋血断头成仁,至少是缺少大哭大闹大叫声嘶力竭鸣冤叫屈大放悲声的记录。
    你缺少外露的个性化的自我渲染自我炒作,这就使你追求的大气大器,成就不下来,成功不了,难被认同。你发出的交响乐立体声有几个人爱听?人们宁可去听谩骂诅咒与被麦克风放大了的尖叫。你希望为大道也为自身建立的纪念碑,由于太高太大,永远耸立不起来。大道是深藏的。一般的好事,是可以谈论的;国之利器,是不可以示人的。真正的好事不好公开讲,它涉及保密,涉及受惠者的姓名与心态,涉及他人,涉及难以找到一个向公众揭秘的说法。把不该讲的好事情讲出来就比如把一条好鱼从水里拉出来。
    一般来说,在革命的发动期决战期,一阵壮怀激烈就可以成就一个形象。最难的是在后革命时期,或者是老子所处的混战期,胸怀、境界、责任与智慧,远没有一阵激烈冲杀与号喊叫好叫座,你的大道被误解被歪曲的可能大于被正确理解的可能。
    得道者有得道者的难处,失道者有失道者的冤屈。当然,人人都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人对于别人的揣测与判断往往是自身的情况的转移与投射。尤其是从低处向高看,从小角度往宏大里看,从私狠里往仁德里看,必然得到的是不同的、与自况相一致而不是与大道相一致的恶性结论。
    更有甚者,私狠者认为仁德者是虚伪,是更坏的狡猾,因为他自己的狡猾常被识破,从而达不到目的,那么他认为达到了目的的人肯定就比他狡猾百倍了。他们承认狡猾有大小,
    一心狡猾者有不同的运气,却不承认世上有仁德,有大道。愚人认为智者高傲、冷酷(因为智者不接受他的低能胡说)、过于聪明。心比天高的受惠者受不了一心助人的施惠者的优越性崇高性,还有就是施惠者与环境在受惠者看来是过分的和谐。怨恨的、愤懑的人们更欢迎煽情、大话、骂娘与空头支票。老子虽然玄妙高深,其实还是有感慨,有牢骚的。这样的牢骚其实极易理解。时隔两千多年,他的这些感慨仍然充满了生活性实在性鲜活性。
    然而从老子自始至终的论述来看,越是大道越要具有柔、弱、昧(糊涂)、退(不上进)、颣(曲折)、谷(低调)、偷(懒)、渝(脏)、辱(污)、圆滑(无隅)、不成器、无声无形无名的特色。那么,以上种种当今的有道者给某些人的印象也就是求仁得仁,无可怨怼了。
    在本章,老子谈到的对于大道所遭受的误解,比其他任何地方都细都全。
    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为什么显得昏暗不清?众人有时要求的是简明的非此即彼的公式,大道给你的是浑厚的朴质。众人有时要求的是解气过瘾的呐喊,而大道给予的常常是谦逊与谨慎的估量。众人有时要求的是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而大道要求的是举重若轻,无为自然。大道是多么的不过瘾、不解气啊。
    进道若退。对于要求一步登天的某些人来说,引领前进的大道不是叫你退缩,又是什么?
    夷道若颣。平顺的大道好像曲里拐弯与疙里疙瘩。大道不是冰激凌也不是凉粉,大道的许多认识与俗人相反。它要求你谦卑、容纳、无为、不言,这不更像是在找别扭吗?
    上德若谷。上品的道德好像低下。因为不争,因为无名,因为不起哄、炒作、大轰大嗡,你太清高了,客观上这就是对于庸俗人的侮辱与映衬,是对于世俗的挑战与蔑视,你难以见爱俗世。
    大白若辱。坦诚与阳光反倒使某些人看到了你的短处,因为你不事遮掩,不作粉饰,不避弱点。而旁人,则致全力于自我美化。
    广德若不足。德施万众,则万众期待你的德行,期望值自然升高扩大,你的广德也就不足了。还不是若不足,而是一定不足。
    建德若偷。刚健纯正的德性,高于平均数,也常常得到高于平均数的回馈,那么低于平均数差于平均水准的那些人,只能认定你是在投机取巧了。否则,不等于承认他们的低下吗?
    质真若渝。自己不纯不真实的人,是无法相信大道的纯真的。他们根本不相信世上有比他们纯正的人。
    大方无隅。太方正了反而没有棱角;太方正了你就不会站队拉帮结派,不会为山头而冲锋陷阵;太方正了你就会接受太多的忠言诤言,海纳百川,当然就无隅无角了。
    大器晚成或者免成。小巧之物,说成就成;庞大之器,则永远不得完成。一首俳句绝句甚至律诗,可以做到精雕细刻、完美无缺。长篇巨著《红楼梦》却始终没有全本,并可以不断发现它的某些瑕疵。一个苏州绣娘的双面刺绣可以尽善尽美,一个大政治家的业绩却永远
    做不到。一个小园林可以做到精美绝伦,一条江河、一座山岭、一个风景区却做不到。
    大音希声。最大的音乐是世界的交响,最大的声音是天籁的声音,又有几个人听得见听得明听得进?
    大象无形。同样,最大的形象是世界之象、自然之象、大道之象,谁看得准看得清?
    老子在这一章里实际上发了牢骚,讲了许多反话,他后来也说,正言若反。但是此章的最后他忍不住了,他说了一句“夫惟道,善贷且成”,有了这一句,前面说的若存若亡、大笑之、若昧、若退、若颣、若谷、若辱、若不足、若偷、若渝、无隅、晚成、希声、无形、隐、无名共十六个贬义命题,全不算贬义了。不但不是贬义,而且是高深玄妙的无限赞颂了。
    这也是老子的将欲颂之、必固贬之吧!达十六款的牢骚发足了,道,老子必然能以此翻身,胸有成竹,流芳百世。

《老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