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色情女奴——美美

不止十家报刊杂志报道了陈冲入选美美的经历:停车场,一个东方姑娘走来,她旁边驶过一辆车,车忽然打了个弯,截住她……
    截道的是制片人DinoDe·Lawentiis。被截的是二十五岁的陈冲。
    美国人把这个邂逅看成“辛德瑞拉”故事的开始。这是每个美国女孩自了解“灰姑娘”故事后所能有的最大胆的梦想。因这梦想的普遍性,通俗心理学家便将它归类成一种情节——幸德瑞拉情结。
    陈冲望着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尚未意识到,她自己版本的“灰姑娘”开始了。
    在这次“截道”之前,陈冲在美国的电影生涯尚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被经纪人推荐来的角色只能算一份生计。她想到过改行,去学法律,学经济管理,甚至学医。虽然她记住那句话:“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但她毕竟有一份骄傲,它使她终有一天不能忍受如此地“小”下去。她受过“平凡”的美德教育,但她依然相信,艺术本身就不允许平凡;艺术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人格的成功。她有野心,尽管她很不喜欢这个有野心的自己。她偏爱自己心里平凡的部分;她鼓励和培植这平凡的部分,没用,野心给她更多上进的刺激。有时她也被自己弄糊涂了:她把平凡看作美德,而自己从小到大所做的一切都是避免平凡。
    在这位叫劳伦蒂斯制片人偶遇她之前,她刚从《龙年》的女主角竞争中退下来。抑或是被淘汰。
    《龙年》自开始选演员到最后决定演员人选历时近一年。陈冲从一圈圈的淘汰中幸存下。几十次的口试、镜试,剩下的十几位女演员全部参加口语集训。因为这个女主角必须学会广播员播音的腔调。
    陈冲在最后这批候选人中。她的形象和气质很令导演满意,但按剧本要求,这个女播音员该是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否则,从常规上来说,她不可能成为职业播音员。
    陈冲知道自己深得导演及制片人的偏爱,但其他候选人在语言上优胜于自己。似乎成与败的可能性各半。
    一天,陈冲收到一张机票,《龙年》剧组要她立刻飞往纽约去进行最后一轮的试演试镜。从跨美国大陆的飞机上,她想到自己十四岁那年,上影厂来学校挑演员,最后传来消息:只剩下陈冲和另一位姓陈的小姑娘。一直没把这事当真的陈冲是从这一刻来了劲头,因为对手刹那间具体化了;好胜心刹那间被一个具体的对手引发了。那次是她羸。
    而这次她缺乏赢的把握。偏偏这一局的输赢又对她那么至关重要。赢,她的自信会由此振作;输,便是对她表演生涯的判决。
    她接到的通知是充满歉意的。“十分遗憾,但愿下次……”她第一次感到礼节在这时的冷酷和嘲意。
    陈冲飞回洛杉矶时心情很沉重。自信心从来没坠落得那样低。甚至在停车场被“截道”时,她还不能马上摆脱消沉。
    陈冲早在一年前就知道了《大班》的筹备。她的经纪人也选送了她的资料,却没有得到过任何肯定的回复。陈冲便也不再积极。这样的巨片和大制作,导演还不要把亚洲拿撬子撬一遍来找女主角吗?也听说了一直没有令导演满意的女演员出现:不是形象,就是表演,再不然就是英语水平。
    《大班》剧组在洛杉矶的几次公开征选,陈冲都因为其他剧组的活动而错过机会。冥冥之中,她感到自己与《大班》之间缺一点缘分。
    “喂,小姐,”截她的车中出来这样一句话:“知不知道:拉娜,透娜是在药铺给挑上的?”
    陈冲愣愣打量这辆豪华车里的老爷子。首先她不知道谁是拉娜透娜,其次,她对好莱坞人的不懈警惕在提醒她:“这又是哪一出?此老爷子别是心怀叵测吧?”稍定神,她觉得老头面熟。想起来了,他就是劳伦蒂斯——《龙年》和《大班》的制片人,她曾在一次电影界大聚会中见过他。
    劳伦蒂斯下车,眼不错睛地打量她。
    他眼里的陈冲几乎是活脱的美美。她苗条却丰满,不像一般东方女性那样一味单薄。她的曲线是理想的,因此这美可做性感来接受。还有两只间距颇远的黑眼睛,有温情却不失泼辣.饱满的前额茸茸地显出东方人含蓄的发际。尤其是这姑娘的嘴,可以想象它多么善于笑,又多么善于怒。
    “拍过片吗?”制片人问。
    陈冲答道:“拍过。”
    制片人已从皮包里拿出几页纸,同时急促而激动地解释自己的意图:《大班》中的女主角美美就将由陈冲来扮演,这几页纸就是合同。
    陈冲瞪着眼,“哈”一声笑出来:“您可真鲁莽啊!”她对制片人说:“您还不知道我是谁呢!”
    制片人自信地告诉她:他有双厉害识货的眼睛。
    陈冲仍是纳不过闷来:“就在这里签?”
    制片人说:“我当然希望你接受我的聘请。”他神态像是怕陈冲事后变卦。
    制片人的果敢、热情让陈冲一阵感动。她许久没受如此的宠了。她看看合同,还是为难地笑笑:“可是导演还没有过目呢……”
    制片人说:“他还在亚洲选演员,我马上打电话请他回来!”他仍坚持陈冲就地签约。
    陈冲仍然坚持等导演回来再签约。美美的选择是导演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一向尊重导演的陈冲不希望自己对这份艺术创作有任何武断。
    重读剧本,陈冲是立足于美美的扮演者立场。这时她发现剧中有不少性爱镜头。美美的语言、行为都不太像个中国女性,甚至显得不伦不类。这是透过西方眼睛看到的中国女性,多少走了些形。
    陈冲尽量婉转地向导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性爱场面,她表示了顾虑。
    一方面考虑陈冲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是顾及中国政府和有关合作部门的反应,编导在不伤故事大构架的前提下做了让步性的修饰,终于得到中国官方对剧本的认同。
    然而美美与大班的关系总是不可能改变的,这就是她与他由性爱变成情爱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导演在删节性爱戏上,不可能放弃太多。
    陈冲在巨片《大班》中扮演女主角的消息,很快在美国、港、台地区见了报。华人演艺界感到陈冲多少为他们出了口气,许多华裔演员在好莱坞几进几出,从来都是拾些边边角角的小龙套。陈冲的出现意味一种气象的改变:华人从此成了真正的角色,而不是作为异国情调的点缀。
    陈冲终于坐在了试妆镜前。尽管她对剧中的某些情节和美美这个角色有保留意见,但她在接受此角色时没有丝毫犹豫。它是一个机遇,有个门坎儿,跨过它,便是正式在好莱坞登堂入室。她将有大块面的戏可演,有大段的台词可说;终于有这么个机会容她把在美国几年的学习、积累发挥出来,投入实践了。在求学期间,她看了那么多的优秀影片,那么多优秀演员的表演,她已不再把表演看得那么简单;表演是一门学问,深可无底,阔可无涯。她一直在盼望一个机会,让她汇报一下这番学问,向观众,更是向自己。
    直到《大班》招来对她的反面评语,她仍问自己:“假如我当时不接美美这角色呢?……”不,她想:“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它。我在选择上没有失误。”
    对于《大班》和陈冲个人的攻击是影片在美国公映之后。
    首先出现在《华盛顿邮报》上的文章本着艺术批评的态度,对《大班》编剧及导演上的失败做了分析。一部长达六百页的长篇小说被压缩成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其中的史实线索、人物线索、情感线索要条条理清,本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最大失误在于故事无分主次,情节无疏无密,因此使面面惧到的企图变成一个越讲越乱的故事。评论尖锐,但不失中肯:“它(《人班》)将成为我们的反面教科书——教我们不去如此地改编一部历史小说。”
    对影片艺术质量和技巧的否定性评论在中文报界的反响却是对陈冲个人的批评。
    《中报》刊出文章,题为“《大班》——本年最大烂片”。文章作者以极其刻薄,甚至带人身攻击意味的措词全盘否认陈冲的演出,以及她的剧中的性爱表演:“勉强说来,剧中倒是有一个定点(其实应该是规律),那就是大约每隔二十分钟陈冲便会上场一次,而只要她一亮相,观众就可以期待她那一对乳房跃跃欲出……”
    文章作者难以接受的一点是陈冲是中国拿过“百花奖”的影后,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担负一国之声誉。露体,也就意味着有伤国体。一种不明言的愤慨是:自己的皇后邀了外族人来玷污自己,黎民百姓便有权,也有责任讨伐她。
    文章结尾,作者已完全失去了文艺批评的角度,彻底地情绪化:“总而言之,本片一无可取。如果想看陈冲,不如暂时忍一忍,她迟早会上《花花公子》。”
    香港《大公报》也发表了向陈冲发难的文章,同样志不在影片和陈冲的艺术得失,而是借攻击电影发泄对陈冲的不满:“《大班》有的是什么?不过是陈冲的两个半裸的乳房。”作者已刻薄到全然不顾事实的地步——《大班》的错处恰恰在于“有的”太多;人物、事件过多而造成的失败。遗憾的是作者“只不过”留心到“陈冲的两个半裸的乳房”。
    如此不严肃却用词刻薄的批评使陈冲愤懑,感觉有人存心要抓脸面。渐渐的,这类批评形成了一股势力,因为国内的报纸很快对以上文章做了转载,有的还断章取义地进行了发挥。
    几家有影响的国内大报《参考消息》、《报刊文摘》、《人民日报·海外版》都转载了类似文章。地方小报更有道听途说的报道,说陈冲回国时带去的私人轿车被人涂写了污辱性文字,车窗亦被砸碎,等等。
    全国人都注意了这些文章。有的人竟问:“是那个陈冲吗?是那个小花陈冲吗?”
    陈冲离去时留下的是小花。小花就是陈冲。人们保留的,爱护的是小花。小花袒胸露乳?那个童贞的,似乎永远不会长大的小花?任何成功的演员都以她(他)的角色活在人们心里的。人们往往不愿想象她(他)们吃、睡、消化、排泄,她(他)上街也买二分一把的葱,也就着酱菜喝稀粥,她(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尤其不能想象小花从童贞到宽衣解带。在无法看到《大班》全片的大陆中国,人们通过那些文章片段得知的美美,仅是个色情木偶。这变化太陡——从小花到色情木偶。似乎陈冲以这个寡廉鲜耻、有伤国体的女人杀死了那个天真无邪的小花。
    陈冲在好莱坞的辉煌起步却是她在自己祖国的一次最大跌落。她在国际影坛赢得的声誉和承认在故乡竟相当于丑闻。一时间,她的名声大噪,但基本是反面的。
    无人关心《大班》的剧情,无人关心陈冲在表演艺术上进步与否,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陈冲是否脱了?脱到哪一步?……”
    更无人来探讨,东方和西方对女性美的概念分歧有多大。东方人、尤其中国人对女性美的第一要求是纯真和无邪,其次是含蓄、羞怯,后两者是由前两者派生的。女性的“回眸一笑”、“嫣然一笑”,仔细分析,都含有一定的腼腆。而西方人的观念中,腼腆和忸怩近意,是贬义词。古典式的西方美已作了古,现代的女性美多半是散发性信息的。
    他们不再欣赏金屋藏娇藏出来的苍白美人;女性的大胆与挑逗性似乎更具有吸引力。因此美美是在这个观念下被构想出来的美人,连名字,也取汉语中“美美”两字。(其实这名字在晚清中国是非普通非典型的)如果说他们以美美这形象来辱华,来作践中国人,那是不够公正了。他们满心愿望要以她塑造一尊东方女神。
    悲剧在于他们的美之神竟是中国人观念中的轻贱。
    陈冲感到对她的中伤已超过了她的忍耐。她首先找到自己的律师,请他出面与《中报》交涉,指出该报刊载的文章中与事实相违之处。律师措词冷峻客观,提出:任何报刊对一个公众人物(譬如陈冲)的指责若有臆造或无事实根据,将引起法律后果。不久,《中报》发表了一则“更正”,就攻击陈冲文章中的杜撰与不实部分作了澄清。
    对于国内的各种见报不见报的传闻,她给几家报刊写信,以求还事实以真相。却没有一家报刊发表此信。
    信上,她这样写道:
    XX编辑部:
    我写这封信是为了爱我的,替我日夜操心的亲人;也为了曾经喜欢过我、现在还在关心我的观众们。
    最近国内对我与我主演的《大班》传说纷纭,引起很大非议,我想从我的角度谈一谈事情的真相。首先,我想讲一讲我接演《大班》的主要原因:一,《大班》是一本在欧美畅销十年的名著,电影剧本是由奥斯卡最佳编剧得奖者写的。摄影师也曾得过两次奥斯卡奖。我希望能学到东西,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二,签订合同之前,制片告诉我,《大班》将在广东一带摄制,由珠影投入人力物资进行合作。剧本已由中央电视台和有关领导批审通过。除了我以外,还有国内其他演员参加演出。我当时觉得这一定是一件有意义的合拍工作。……我想谈一谈我在《大班》中演的角色。美美是《大班》一片中的女主角。她很年轻就卖给了大班——英国商人,她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成为大班的情妇。但她爱上了他,并想尽办法争取他的爱心,战胜其他“洋”女人,在他心里取得最高地位。……美美是封建殖民主义的牺牲品。……当时的政府腐败,有很多像美美那样的贫民女孩子成了牺牲品,怎么能谴责她们呢?……
    陈冲最感痛苦的是,对她谴责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段真正的中国近代史给中国带来的耻辱,以及使中国的民族自尊受伤远甚于《大班》这部影片。当时清政府丧权辱国,割让中国领土,美美不过是这割让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生命。
    当时的中国是跪着的,怎么能企望美美站立起来?
    《大班》从原著到电影,美美的背景已交待得很清楚:她是个被出售的女奴,她不能识文断字,在某种程度上是愚昧的,因此她的整个世界是她隶属的男人;无论是哪族的男人。中国历史上,以女性做牺牲并不鲜见。那类为国家安宁而被“割让”的女性(公主、王妃)不叫牺牲,叫“和亲”。按照美美的谴责者的逻辑,蔡文姬也该算不甚光彩的女性形象了:她为匈奴所俘,委身于异族男人十七年,并生育胡人之后。她是女文豪,通历史懂政治,按人们今天对美美的要求,她即便不能谋杀自己丈夫,也应该守节自杀。能不能描写一个宽衣解带的蔡文姬呢?当然不能。人们只允许史书、戏文中存在一个抚琴东望,唱“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这个蔡文姬是被讴歌的。
    然而另一个失败政治的牺牲品美美就是令人唾弃的人。
    美美尚不具有蔡文姬的政治历史知识,怎么能指望她来认识自己的行为与民族尊严的联系呢?
    正如美美这个命如草芥的女奴不能对中华民族的荣辱负责一样,陈冲对一部巨人制作的影片质量也是无法控制的。她对于美美的人物设计提出的建议最终能被采纳多少,完全不在她的把握中。剧情不可避免性爱镜头,但整个的处理基本上是含蓄的,严肃的,并没有色相上的渲染。这样一部严肃、沉重的历史性题材,若在色情上有一点不慎或轻佻,导演等于是自毁。制片人和导演拍这部影片的意向是建树世界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以这样的出发点,他们不可能允许任何低格调、低趣味的暗示。
    然而《大班》没有实现主创人员的初衷。几千万美元的耗资似乎是大大的冤枉。整个剧情的拖沓散乱使观众无法被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所吸引。在注意力十分涣散的情形下,华人观众的注意力便集中到美美这个人物身上。对整个影片的不满全部归向美美,结论是此角色有伤国体。(至于这么个女奴是否能代表国体另当别论)于是,直接的推演式是:美美是借助陈冲之体而有伤国体,因而便是陈冲有伤国体。
    陈冲感到她是不堪承受这谴责的。在给报刊写的公开信中,她说:“我虽然演了美美这个角色,但是演员完成的角色和演员个人的品质不应等同相待。这也是极简单的常识。”
    陈冲演的是历史,也许是中国人不堪回首的历史;虽然通过西方人的历史观,对这段东西方共有的历史,他们的复现有大量失真和变形,而他们的态度基本是自省和忏悔的,他们的主观意愿是善良的。
    退一步说,我们且不追求《大班》对历史的还原,就将它看作历史:国家在主宰一国之命运的人物手中已丧尽尊严,轮到美美,尊严还剩几许?中国的礼教在于对这样女子的憎恶和谴责往往甚于朝政。似乎攻击朝政是知识界、士大夫的义务;而唾弃如此一个不幸女子,人人有责。
    再退一步说,我们且将美美看作这幕历史剧的反面人物,她的道德与人格就与扮演者陈冲有任何共通之处了吗?
    而美美的扮演,在西方电影论坛,引起的是完全不同的反应。并没有任何一个评论家着眼于美美脱衣与否,他们仅在意角色的塑造,陈冲艺术功力的深浅——
    “Chen enlivened with her spunk the otherwise waterlogged Tai-pan.Chen is clearly aware of the role's hokey westemized flavoring:she knows she's being asked to flaunt a stereotype.But there's such tremendous joy in her acting that she turns the stereotype on its head by sheer forced of spirit.”
    陈冲以美美一角彻底打开了好莱坞的门户。片约接踵而至,各类报刊争相刊出陈冲的大幅照片和大幅专访文章。
    一些西方记者也闻听了陈冲在同胞方面所受的压力,他们对此感到十分不解:一个女演员要演什么,是她自己的事情,何以扯得上民族尊严、道德风化上去。
    陈冲对记者的回答是:他们曾经喜爱我的天真无邪,当然,那也是我最天真无邪的年龄,观众几年没见我了,在《大班》中的形象是他们没有思想准备的。我曾经在银幕上的形象使他们把我归纳入一类模式,那是他们乐于接受的理想模式,而我在《大班》中的突变,是对他们理想的否定。因此他们很难接受。
    有记者问:这会不会影响你以后的角色选择?
    陈冲说:我想会的。我不会演反对我们国家的戏,也不会演太暴露的角色。这是我的两个原则,在扮演美美前我就是本着这两个原则的。《大班》对我是一个考试,从中我看到我的民族对我的接受限度。这个限度我不愿过分逾越,因为这里有个民族感情问题。我怕伤害我和我过去的观众之间的感情。你曾经有过他们,你就不愿伤害他们,失去他们。
    有一位记者提到美国许多著名演员都拍过裸露镜头。比如伊莎贝拉·罗赛里尼(英格丽·褒曼之女)在影片《蓝丝绒》中的裸露镜头是全身和正面的,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任何裸体,只要裸得在理,为剧情服务,不卖弄,都无可厚非。
    陈冲解释:中国毕竟国情不同,有不同的观念。在这个观念发生变化之前,我要尊重它。

《本色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