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为什么多数人的智慧更高一筹?

1990年,《展示杂志》的专栏作家玛丽莲·沃斯·莎凡特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杂志社收到了上千封读者来信,其中92%的读者反对这篇文章的观点。那么,这位女作家究竟写了什么呢?她在文章中解答了著名的“三门问题”。由于她的解题方法太过违反人们的惯常思路,读者们根本不愿相信。

三门问题如下图:

具体怎么玩呢?想象你在参加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展示给你三扇门。其中一扇门后面是奖品,两外两扇门后面是空签。你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还有一次更换的机会。首先,你开心地选择了一扇门,我们姑且称之为1号门。尽管主持人知道其中一扇门后面藏着奖品,但是他暂时不会公布出来。在你选好之后,主持人喊道:“我给你们展示一下!”他打开了一扇你没选的门。门的后面是:一个空签。现在主持人面无表情地问你:“你是坚持选择1号门,还是换另外一扇门?”

98%被问到这个问题的人都会纠结。有人会说:“我都看见空签了。我有50%的概率选对。无论我选哪一个,两个概率都是一样的。”那么你怎么看?换还是不换?

其实,主持人的行为对概率的影响被大家忽略了。

在主持人打开门之前时,你有1/3的概率获得奖品。当主持人打开了一扇门,后面是空签时,1号门后藏着奖品的概率并没有变成1/2,依然是1/3。让人意料不到的是,那扇没开的门中奖的概率则变成了2/3!

我们来分析一下,无非有三种可能性:

(1)奖品在你选的1号门之后。所以没有必要去换,无论主持人如何诱导你。

(2)奖品在3号门之后。这时,主持人必须打开2号空门,因为他不想泄露奖品的位置。那么,你值得一换。

(3)奖品在2号门之后,主持人打开了3号空门。这和第二条的原理一样,他只能打开另外一扇空门。同样也值得换。

结论:换的人赢得奖品的概率为2/3,推荐换!

就是这么简单!

多数人的智慧

1906年,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在普利茅斯的牲畜市场上和800人进行了一场猜谜比赛。比赛看谁能猜出挑选出来的牛的重量,猜得最接近的人获胜。高尔顿的对手包括一群专家:屠夫和贩卖牲畜的商人。结果他赢了,在800名观众的帮助下。

他到底是怎么赢的呢?

当时,市场中的每个人,无论专家还是普通围观群众,都对牛的重量进行了估测。高尔顿把这些数值统计起来相加,再除以总人数,得到了一个结果:1207磅。而这头牛的实际重量是:1198磅。在场的人,包括最富经验的商人和屠夫,也没能给出差额这么小的数值。因此,高尔顿胜出!

但对这个结果最吃惊的却是高尔顿本人,因为他原本是想证明:少数专家比大多数普通人的观点正确。但是结果却验证了:多数人的智慧更高一筹。

A解决方法:集体评估

在现代社会,这种集体评估的方法比高尔顿所在的世纪之交更多。很多公司都会组织很多人对公司情况进行评估,并以这个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运行方向。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很容易发起一次调查。比如,在脸书的兴趣页面上,或者直接用邮件做调查。只需要注意四点:

(1)小组成员构成多样化。这样就能得到多种互相冲突的观点。

(2)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保持独立性。最好的结果产生于矛盾,而不是妥协。

(3)小组成员要分开进行思考。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信息,并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思考,这样可以避免成员的观点被占优势的观点影响。

(4)小组规模一定要够大,并且小组成员主观上要想回答问题。

《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