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快乐与谦逊

如果时刻保持谦逊,骄傲就会像晨雾般散去。

——顶果钦哲仁波切

一天中,人们有多少次因自尊心被伤害而感到痛苦?骄傲,即过度的自重,源于人们对自己的优点沾沾自喜,冲昏了头脑,也常常来源于幻想拥有自己缺少的东西。骄傲阻碍一切个人进步,因为人们必须首先认识到自己无知,然后才能学习。有谚语说:“美德之水不会在骄傲的岩顶汇集”,而“谦逊就像放在地上的容器,随时都会收集美德的雨露”。

当今,谦逊的美德往往被人遗忘。人们一心一意地表现自己,执迷于自己的外表,永不休止地追求更漂亮的外表,而忘记审视外表是否虚伪。

我们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政客和影视明星雇用“媒体顾问”,专门为他们打造大众喜欢的形象,甚至有时还得训练如何微笑。报纸的“人物”版面越来越大,“新闻当事人”这样的标题也越来越吸引眼球,发布“人物关注指数”,评价谁正受万人瞩目,而谁已经是过气的明星。这样的社会风气下,谦逊已成为罕见的美德,是不是该作为过时的东西,送进博物馆里?

人们常常把谦逊看成自卑。自卑是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由无力感带来的情绪低落,甚至自觉低人一等,妄自菲薄地自轻。这大大低估了谦逊的好处。圣基帕尔·辛格(S.Kirpal Singh)说:“真正的谦逊是从‘我执’的一切意识中获得解放,包括从谦逊的意识中解放出来。真正谦逊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谦逊。”1他对人敞开心扉,不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人们相互依存而构成一张人际网,谦逊的人将自己看作网上的一个环节而已。

集体层面的傲慢,体现为认定自己的民族或种族比他人优越,认为自己是文明价值真正的守卫者,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强大的“范式”强加给那些“落后无知”的人。“先进”的族群常常打着这种幌子,“开发”不发达国家的资源。西班牙征服者和主教烧毁了墨西哥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壮丽的图书馆,仅剩少量书籍存世。

为什么说谦逊是快乐的一部分?傲慢者与自恋者总是怀有和现实冲突的幻想,可是幻想会不可避免地破灭。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期望无法实现,就会内心空虚,憎恨自己。保持谦逊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痛苦。装腔作势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继续装下去,谦逊则由内在自由自然地生发出来。

谦逊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获人褒扬,谦逊者认为,得到表扬的不是自己,而是谦逊的品质;如遭人批评,谦逊者则认为,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好事。一位智者回忆起过去时愉快地说道:“最高明的老师能指出不为人所见的错误。”拉罗什富科说:“人们都爱听虚伪的褒奖,只有极少的智者更愿意听到中肯的批评。”谦逊者没有欲望也没有恐惧,故此内心没有负担。

谦逊同样是一种利他和关注他人福祉的态度。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相较普通人,对自身评价过高的人有更强的攻击倾向。2这些研究也表明,谦逊的人更容易宽恕别人。3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对他人所犯之错往往态度苛刻,而且不太能原谅别人的过失。

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谦逊使人性格坚毅。谦逊者不顾虑自己的外表,也不顾虑别人如何看自己,他们坚持自己的价值和原则,认定是对的便会坚持去做。有谚语说:“外表如温顺的小猫,内心却似牦牛一样不愿屈服。”这种坚毅不是倔强,也不是固执,它来源于对目标清醒的认识。正如对森林了如指掌的护林员,不可能受了诱惑而走上一条通往悬崖的路。

智者必谦逊。硕果累累的大树,枝头被果子压弯到地上;而光秃秃的树,枝干才高傲地举到天上。果树如谦逊的智者,秃树则像是自负的人。谦逊者的肢体语言,也毫无傲慢和炫耀之意。

一位杰出的亚洲学者常说:“我一文不值,一无所知。”西方人听了总是倍感诧异,认为这是虚伪的谦虚,或是文化冲突。事实是,这些智者确实不认为“我很明智”或“我功德圆满”。他们明白自己有知识、有学问,但是他们更清楚,学识越多,需要进一步学习的东西也越多。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亚洲式的谦逊发自内心,有时甚至觉得挺有意思。

《学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