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职业的艺术照卸妆看穿职业背后的隐藏面

如何避免只看到职业的艺术照?难道我们要把所有的职业都尝试一遍吗?世界上职业超过4万种,每天还在以几十种的速度增加,要一一尝试显然不可能,不去尝试又总觉得不甘心。事实上,我们可以用很小的代价了解职业的真实信息。

一、做一个在职人士的职业访谈

职业访谈就是找到在这个职业中间成功人士进行访谈。他们往往是这个行业内最有洞察力和体验的人。通过对一系列相关问题的采访,你可以很快地了解到这个行业内工作很久的人也无法了解的职业内幕。

二、尝试一个与目标职业相关的培训

培训一般是接触一个行业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那里聚集了一群和你目标一样的人和这个行业中最优秀的从业者。他们的信息和意见对你非常重要。

《当和尚遇见钻石》(对管理和佛学有兴趣的人都可以看看,如何用《金刚经》做企业管理)的作者罗奇格西(Michael Roach)从印度学佛22年回到美国,却希望找到一个钻石加工行业的工作。他用了半年时间求职,结果一无所获。你要知道,即使在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加工厂里,所有钻石都可以轻松装在一个手提包里面被拿走,这样的行业需要高度信任,一般都是家族垄断的,外人根本无法进入。于是他上了一个关于钻石的培训班,在培训班里面,他认识了一对来美国投资的夫妇。课程结束后,他成为了美国公司的经理。

如果一个22年没有下过凡的佛学博士都能够通过培训找到像钻石这样封闭的行业的内部信息,你是不是也一样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进入任何你喜欢的工作?

如果你喜欢心理咨询,你可以通过读一个周末心理咨询课程来了解,同时观察一下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人群。培训的老师一般是这个行业比较杰出的人,他们对于你的评价和建议对你进入这个职业相当重要。如果最后你觉得适合,你正好可以通过这个培训进入行业。如果不适合的话,那就更好,你至少让自己少浪费了两年时间——而且,学学心理学对于你的未来新方向,也有很大帮助。

我认识的摄影师、瑜伽教练、培训师、时装买手、设计师等相对封闭的行业,很多都是通过参加培训的方式入行。

三、进入一些专业职业论坛或者博客群

很多职业有自己专业的论坛。这些论坛里面会给你提供大量的职业信息和入门资料。注意这些论坛中的精华帖,那都是重要的职业信息。另外论坛里面也会有无数的专业人士,他们会解答你的各种职业问题,打击你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及给你真正有效的方式。

我的一个客户小美工作4年,在一个民企里面做文员。文员的工作非常闲,正好她对人力资源感兴趣,闲的时候她总在人力资源师的论坛里泡着,看看大家的帖子。虽然半懂不懂,却觉得很有意思。有一次公司HR同事过来打印资料,不小心就落了最后一页。小美一看觉得熟悉,她在论坛里面看到过,这是人力资源的一个测评,叫做16PF。她就给人送了回去,嘴上还嚷嚷说喂喂你们这个16PF的结果落下了。正好HR总监在,就问她,你知道什么是16PF吗?她说我知道啊,于是就把平时看到的内容说了一顿。HR总监很好奇,说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小美说,我平时自己学习的(她当然没敢说是上班学习的)。HR总监说不错,不如你来我们这个部门,做招聘吧?小美于是正式从文员进入人力资源行业了。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小美在新的岗位上班,同时继续她的泡坛子事业。三个月以后,小美看到一个楼主说,他们企业急需一个招聘经理!小美第一时间看到帖子,马上留言,同时E-mail简历。没多久,论坛上来了一个短信,里面是一个电话。小美在电话里报上网名,没用三言两语对方就说,过来上班吧!小美现在是某外企的招聘经理啦。专业论坛泡好了,是一个巨大资源。

四、看招聘网站和公司网站

如何在招聘网站找到职业信息?随便进入三大职业网站,输入你想去的职位,比如“市场部经理”。你会至少找到一两百个这样的职位,点击进入以后,你可以看到“职位描述”。收集大概5个这样的信息,这个职位的大概内容和要求就全了。

五、找一些职业数据库

国内有很多关于职业信息的数据库,里面有大部分职业的详细介绍。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有三种:国家的、第三方公司的和网友自发的。

国家的数据库,比如199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样的书,职业信息大而全,适合研究,但是对于想了解一个职业的老百姓来说,花二百多块买太不值了。

第三方公司的数据往往会比较全面,内容也是大家关心的,入职要求、平均收入、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全面。但是由于财力限制,并不是每一个数据都精确。

网友录制的职业信息是我最推荐的一种,比如职场引路人,(www.yinluren.org),这种数据库比较真实,而且很多是音频或者视频的。你可以通过视频直接看到这个职场人士的样子和气质,比干巴巴的文字描述好很多。如果你想感性地体验一下职业,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网站。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一定要记住看到职业的最原始面目。记住,你迟早要面对一个职业的真面目,不是入职前,就是入职后。所以,我的建议是,越早越好。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