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解读

哈尔斯曼的名人跳跃与图片故事练习这种投影测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它们背后的原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给某人一个会起广泛反应的任务——不管是跳起来像一个小天使,还是为图片中的两个人编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或者是制定外交政策目标——这些反应为我们了解他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提供了线索。虽然没有为解释跳跃研发体系机制,但是一些科学家却在从事一项相同的研究。奥地利维也纳人类学研究所的鲁德维格-波特斯曼城市道德研究院的动物行为学家卡尔·格莱莫就是其中一位。

与观察者一样,动物行为学家在动物的栖息地研究它们的行为。通常你会看见他们站在结冰的池塘边上观察棘鱼发出求偶信号,或者看到他们悬挂在亚马孙河流域的树冠上试图了解青蛙是如何觅食。所以你从不会期望在夜总会的闪光灯下,遇到正站在重低音音响旁的动物行为学家。然而,格莱莫却对灵长类动物(在这里指的是人类)是如何理解人们表达自己的信号很感兴趣。所以对他们的研究而言,夜总会是一个敏感的区域。通过研究人们是如何表达自我,格莱莫实际上正在做的就是许多人格心理学家在从事的研究。只是格莱莫的依据是进化论的观点。这意味着他试图通过分析压力——已经影响我们祖先上千年——如求偶需求和迅速发现一个危险的敌人,来了解我们的特征和偏好。

欺骗是像格莱莫这样的动物行为学家感兴趣的话题。和人类一样,大多数的物种都会在人力(当然并不总是人力)可以做到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让自己更具吸引力,以赢得异性芳心。善于追求好的相貌(气味、声音、品位或者性情)的生物更容易将这些特征遗传给下一代。从这种程度上来说,想要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动机也会遗传给下一代。

当我们努力想吸引别人注意的时候,同时还希望能真正地看透他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最理想的情况是:我们希望找到的另一半能让我们的基因在后代中延续下去。因此,我们为自己的好基因寻找身体素质好(健康并且有活力)的对象或者行为素质好的对象(好父母)。当然,大多数的组合都不是有意而为。事实上,我们并不会去寻找某个能够放大我们遗传前景的对象,我们只是寻找那些有吸引力的人。所以这种求偶游戏中存在一种进化偏好的矛盾。一方面,我们正努力让自己看上去有吸引力,并以此来吸引他人,不管我们释放的信号是否是诚实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准确理解他人,希望识破那些他们用来迷惑我们的欺骗策略。而科学家们(或观察者)的第二项任务就是去寻找不易伪造的线索。

格莱莫认为,肢体动作就是这样一条线索。正是这一观点使他开始研究人们身体晃动时会泄露什么信息。跟哈尔斯曼一样,格莱莫认为肢体动作会泄露更深层次的自我。而且他也是基于这一假设来进行研究的。他的研究——多数是在夜总会进行的——表明:我们的臀部有时候会比唇部更能透露信息。在一项研究中,格莱莫通过观察女性衣着的松紧度和肌肤的暴露程度来了解她们所处的生理周期(根据唾液样本中的雌性激素的含量来确定)。通过让女性志愿者在镜头前转一圈,他便得知动作的暴露程度(根据连贯的图像之间出现的变化来确定)也与雌性激素的水平相关。即使是简单地转一圈,女性也可能会释放出透露她们生育能力的信号——在基础进化论的术语中,就是所谓的对异性的吸引力。

在夜总会寻找线索的难点就在于你不能简单直接地走过去找到某个人,然后让她为你跳舞或者是在镜头前扭动。如果我们想要通过肢体语言来了解他人,就需要通过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通动作。走路就符合这个条件。你可能也已经意识到:即使自己与某位熟人相距很远,甚至根本看不清楚他的特征,你也可以根据此人的走路特征将他辨认出来。根据亚伦·波比克Aaron Bobick与他的合作者们在亚特兰大的佐治亚理工学院研发出的可以凭借步态来确定研究个体的系统,人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走路姿态。比勒费尔德大学的彼得·伯克瑙Peter Borkenau和安妮特·里布莱尔Anette Liebler的一项研究也说明了步态和个性之间的联系。这两项研究中,每一项都有100名参与者。参与者走进一间房子,在一张桌子前坐下来阅读一份简短的标准陈述(实际上是一份过期的天气预报),然后他们起身离开这个房间。他们的整个过程都通过摄像机录了下来。伯克瑙和里布莱尔根据这些录像带中参与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走路姿态以及说话方式来寻找泄露人格的线索。例如,他们发现,愉快的步态——志愿者抬起双脚并晃动手臂——是体现外向性的线索。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这个结果就显而易见了。但是,根据研究者的数据,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在伯克瑙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晃动手臂是外向性和低神经质的表现,但是只有第一个推论是正确的。同样,人们认为愉悦和镇定的阅读风格是低神经质和高开放性的表现,但是这两个推论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如果你坐在咖啡屋里,看见某个人进来,拿起一份报纸,那么根据研究者的数据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表5.1是一个根据伯克瑙的两项研究结果得出的简要的观察实地指南。

表5.1 观察实地指南

由于外向性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所以你会发现关于外向性的这些特征会有很多线索。但是宜人性、神经质和开放性这些特征在实际情境中却很难确定。人们都很喜欢根据走路以及步态来做出推断,但是事实上,仅凭这一小部分根本不能提供关于这些特征的实质信息。

了解这些推论从何处得来并不难——通过一副胆小的模样,僵硬的步态和说话时的犹豫不决以及在镜头前面的害羞都会使我们直觉地认为这是一个高神经质的人。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它们恰恰是错误的。同样,我们会认为那些表达镇定、说话流利、自信、苗条、爱笑、时尚的镜头宠儿们都是高开放性的。但是我们的直觉会再一次引我们误入歧途。实地指南还表明,你外表的变化方式会影响到他人对你的看法——伯克瑙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人倾向于将把打扮得精致的人看作是外向的、有责任感的、开放的。

伯克瑙的数据暗示:衣着讲究是判断责任感的关键。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尽管你并没有事先猜测到衣着是一个有效线索)。有责任感和有目标的人(有动机)会严肃对待自己的任务,并且会用专业的方式为自己在心理学实验室的预约,以专业的方式做出计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受聘参加一个短期实验,而是粉刷一间旧的仓库,这样的话,那些在责任感和秩序方面突出的人会给自己留出时间寻找粉刷时穿的衣服(或许他们会有一个特殊的抽屉,装满了专门用于这类脏乱工作的旧衬衫和裤子),然后他们会将衣服放在一起,并记得带上它们。此种情形之下,我认为有责任感的人的穿着可能是最不正式的。

从观察者广博的视角来看,这个例子是实地指南(以及此书中的其他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提醒——它是一种大概的预测方法,而不是与一个线索密切相关的解密秘籍,如认为衣着讲究和责任感有关。这些图标中的联系因人而异——即便在伯克瑙的研究中也有许多衣着并不正式但很有责任感的人。但是作为观察者,我们的工作,按照侦探波洛的惯例,就是根据证据优势来立案。随着线索的增加,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伯克瑙最令人吃惊的一项研究结果就是柔和的面部线条(也就是脸部轮廓)是定位宜人性的关键。结合这个结果和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早期研究,他发现,娃娃脸(一张圆脸,大眼睛,小鼻子,高前额和小下颏)与宜人性相关。仅仅根据这项研究便得出许多肯定的结论可能是一件轻率的事情。但是这种发现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议,因为与其他的关注不同行为风格的研究不同,它似乎更依赖不变的面部物理特征。这种可能性很有意思,它与古代的观相术有点类似——这一观点认为物质特征能反映性格特征,尤其是面部。这一方面最有名的例子之一便是:船长菲茨罗伊不允许查尔斯·达尔文乘“小猎犬号”(Beagle)远行,因为他认为达尔文的球根状鼻子代表缺乏决心,观相术几乎偏离了进化论。

长久以来,观相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骗术。但是一些近期的研究表明,它可能蕴藏着一些道理。斯特林大学的安东尼·利特尔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大卫·佩雷特做了一些研究,之前所有类似的研究都以失败告终:他们通过行为、衣着和发型线索来区分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他们分别创造了十张男性和女性的图片。每张图片都融合进了大五维度中每个特征的高分值和低分值代表的照片。

例如,十五张非常具有外向性的女性脸部照片被合成一张图片。此图片反映了她们的共同特点。裁判人员在评判这些照片时,很容易就能找出正确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从女性的照片中。结果表明,正像观相术大师们很久之前就已经宣称的:某些个性特征是通过面部特点反映出来的。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个性和面部特征之间的关系可能由几个原因导致。第一个是生理因素。大家知道像睾丸素这样的荷尔蒙会影响面部特征,也会影响个性特征,如控制欲。这可能就是15位外向(参照图2.3五大维度中与固执相关的维度)男性的合成图的面部特征比15位内向男性更有阳刚之气的原因。第二个将外表和个性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有魅力的人在社交活动中会受到不同的待遇。这一现象让他们产生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同的看待自己的方式。与此想法一致,伯克瑙发现,在四个大五维度中有吸引力的人比无吸引力的人看待自己更加乐观。

最后,个性可能会在面部留下行为痕迹。有一些个性可能会因为打扮或者饮食原因在面部产生细微的变化,如皮肤更好了。更有趣的一种可能是瞬间的面部表情最终会在面部轮廓和线条中留下永久痕迹——长时间地皱眉、怒视或者微笑会留下印记。多年之后,人们脸上留下的印记会揭示出他们的特征。基于这种设想,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的卡罗尔·马拉泰斯塔与她的同事对年纪较大的人(70岁左右)做了一项调查。她的研究发现:事实上,人们总认为易怒的人只是在发怒而忽视他们的面部表情;其他的习惯性的情绪表达,如悲伤、轻蔑或者是愧疚也是如此。利特尔和佩雷特的研究对象比马拉泰斯塔要晚半个世纪,进而提出一种可能性:年纪更大的参与者的个性和面部特征的联系会更加密切。

伯克瑙的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神经质和黑衣服之间的联系。神经质的一个特征就是消极的情绪。所以,黑衣服可能是内心黑暗的一种反应。而且,尽管两者之间的联系微弱,但是因为反映了一种特别的以黑闻名的亚文化,所以它很吸引人。

《看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