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的缘起,可以一直追溯到我小时候。我成长的家庭,每个房间都藏有某些不能谈及的“大象” 我被这些“公开的秘密”所包围,人人心知肚明,却没人当面提起。在这方面还有另外一些对我影响重大的经历:我是在1950年代的特拉维夫长大的,在那里,大多数1948年前留下的非犹太痕迹只是一些社区的阿拉伯地名了。多年后,我亲眼目睹了那里的人们在试图抗拒一种集体性的强制噤声(其目的在于迫使他们对“大象”视而不见)的过程中,是如何饱受创痛的。这更进一步触发了我对“私下体验”与“公开承认”之间,那些充满张力的微妙差异的研究兴趣。

然而最终促使我动笔的,却是我在某博士教学项目中担任系主任时的一段特别经历。1998年春天,我发现自己不得不去应对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件,这些事件已经威胁到了系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乃至伦理立场。然而,因为恐惧和耻辱感这两种因素以不那么常见的方式掺杂在一起,所以尽管这些事件已经无人不知且流毒深广,但在公开场合,我的诸多同事却都选择避而不谈。这种境况,包括同事们对此境况的反应都令人优虑,但同时也促发我对此事进行思考。我此前曾撰文从社会学角度写过“人们的觉察”过程,这之后则开始从社会学角度对“人们的忽视”过程越发地产生了兴趣。并且在此过程中我也越发地关注沉默对于个体和群体所具有的长期负面影响。

转年,我在系里举办的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做了一个关于“社会组织中的沉默和否认”的报告,这个报告可以算是我逐渐成型的想法的一个早期总结。我的报告引发了广泛讨论,可是与会的十多名我的同事中,只有两位同事在会后和我聊了聊。这件事恰好证实了我所要论证的:即人们对于打破沉默谈“沉默”一事,颇不情愿,三年之后,即2002年的11月份,我开始写这本书。

南希·瑞恩(Nancy Raine)在她的回忆录《沉默之后:强奸与自我回归的路途》(After silence: Rape and My Journey Back)中,描述了用文字写下沉默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书写行为本身往往就会促使写作者去感受自己正书写的痛苦主题。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本书已经是我的第九本著作,但其他几本写起来都不曾这般困难。我曾终日埋头书写和反复改写那些引发我纷繁想法的句子,不能停歇。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忽然懂得,为什么在希伯来文中,沉默和“无法动弹”——即瘫痪的词根是同一个。也正是这个原因,在书写沉默时有人和我对话,对我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恩赐,所以,我特别的感谢以下诸位:Kathy Gerson, Debby Carr, Jenna Howard, Ruth Simpson, Ira Cohen, Allan Horwitz, Ethel Brooks, Miriam Bauer, Dan Ryan, Karen Cerulo, Ellen Idler, Carolyn Williams,还有 Suzanne Zatkowsky,是你们使得我免于被令人痛苦的沉默席卷吞没。而Yael Zerubavel, Ruth Simpson, Debby Carr, Tom DeGloma, Dan Ryan, Chris Nippert-Eng, Kathy Gerson, Jenna Howard, Arlie Hochschild, Lynn Chancer, Allan Horwitz, Samantha Spitzer, Kari Norgaard, Johanna Foster, and Wayne Brekhus,你们体贴耐心,不仅阅读了我最初的手稿,并且给出了大量有益的建议。此外,还有一些人,和我一路讨论,使我的各种想法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型,令我获益良多,他们是我的孩子Noga和Noam Zerubavel,还有Kristen Purcell, Anat Helman, Kathryn Harrison, Carolyn Barber, Viviana Zelizer, Robin Wagner-Pacifici, Jan Lewis, Doug Mitchell, Frances Milliken, Ann Mische,和Zali Gurevitch等。我还要感谢我的编辑提默·巴列特(Tim Bartlett),是你帮助我把自己的那些想法最终用一种能为更多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达出来。同时也要感谢约翰·西蒙(John Simon)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提供的2003年研究经费,还有鲁特格尔大学的慷慨补贴,这笔钱使我能够告假一年,全力投入到这本书的写作中。还要感谢Paula Cooper对我的手稿所做的出色的编辑校对工作。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妻子,我的伴侣和终生的朋友雅尔·泽鲁巴维尔(Yael Zembavel),在我写作此书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你一路陪伴。我把谢意献给你那溢于言表、有声胜无声的理解和支持。

于新泽西州,东布朗斯维克

2005年6月

  1. 房间里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为英语谚语。大象被用来比拟某种巨大,因而不可能被忽视的真相。房间里的大象则表明,尽管人们无法否认该事实确凿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依然刻意回避,故作不知。——译者注

  2.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定都特拉维夫,次日(15日)凌展,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建国后的以色列推行扩张主义,100多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译者注

《房间里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