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背叛自己的记忆

伍尔芙(20)

20年前,我曾在《你不该知道》一书中提过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故事,伍尔芙与她的姐姐凡妮莎同样都在小时候被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性侵。露易丝·德萨尔沃(21)曾指出,伍尔芙在她那多达24册的日记中,不断地提到那段可怕的时期,当时的她不敢向父母透露自己的处境,因为她无法相信父母会支持自己。伍尔芙终其一生都为忧郁症所苦,但她依旧找到从事文学创作的力量,希望能借此表达出她所遭遇的痛苦,最终能克服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可怕的梦魇。不过她的忧郁症却在1941年夺走了一切,伍尔芙最终投河自尽。

当我在《你不该知道》一书中撰写伍尔芙的命运时,我缺少了一项重要的信息,多年后我才获知。露易丝·德萨尔沃的研究中曾提到,弗吉尼亚·伍尔芙虽然可以透过一样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们性侵的凡妮莎那里得知真相,但她却根据弗洛伊德(22)的著作开始怀疑起自己记忆的真实性,她以前曾把这些回忆直接记录在自传式的随笔文章里。德萨尔沃认为,伍尔芙不再像以前那样把人类行为视为童年经历的合理后果,而是努力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把这些视为驱力、幻想与愿望的实现。德萨尔沃认为弗洛伊德的著作使伍尔芙完全陷入混乱之中。伍尔芙一方面清楚地知道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但另一方面她又期盼这些事并不是真的,就像所有性暴力的受害者几乎都会希望的一样。最后,伍尔芙宁愿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并为这种否认真相的行为牺牲掉自己的记忆。她开始理想化自己的父母,用一种非常正面的角度来描绘所有家人,这是她过去绝不会做的。自从她承认弗洛伊德的理论无误之后,她变得不稳定、混乱,并且开始觉得自己疯了。德萨尔沃这么写道:

我确信她自杀的决心因此更坚定了,这个论点也经过了证实……我认为伍尔芙经由弗洛伊德而抽走了她尝试塑造的因果关系的基础,她因此强迫自己改变她对自身忧郁症与精神状态的解释,也就是认可自己的状态可能要归咎于童年的经历。但她却跟随着弗洛伊德的理论,因此去考虑其他的可能性。也许她的记忆是扭曲的,但倘若这些记忆并没错,那么更有可能这就是她愿望地投射而非真正的经验。或许发生过的事情,本身就是她想象的一种产物。

如果弗吉尼亚·伍尔芙拥有一位知情见证者,可以和对方分享她对于年纪还那么小就遭受到的残忍情况的感觉,或许可以避免她的自杀。但她身边却没有这样的人。她又将弗洛伊德视为专家,因而导致了她的误判。弗洛伊德的文章使她不知所措,以致于她宁可对自己感到绝望,而不是去怀疑那位拥有伟大父亲形象的弗洛伊德——这位代表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人物。

可惜的是,这种标准在多年以后也没有多大的改善。1987年时,身为记者的尼古拉斯·弗兰克(23)在德国杂志《星辰》的访谈中提及他永远不会原谅父亲的暴行。他发现这番公开言论引起了许多不满。弗兰克的父亲在二战时期曾担任过波兰克拉科夫地区的纳粹首长,带给许多人无以复加的苦痛。但整个社会却期待他的儿子宽恕这个大恶人。甚至有人写信给尼古拉斯·弗兰克,说他的父亲做过最糟糕的事,就是生下他这种不孝子。

《身体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