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摇了你的立场

如果你与巴菲特一样幸运,你的父母一开始就对你说,尊重你的感受,那么,可以预测,你将与巴菲特一样成功。就算你没有他那样的财富,但你必定会在某一领域拥有第一流的才能。

但是,不幸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初动摇我们立场的,恰恰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比如父母。

一棵小树如果不断地被拔出大地,那么它的根系不可能强大。

同样,我们长大后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守住自己的立场,甚至都很难发现自己的立场是什么,常常是因为,作为一棵小树时,我们常常被拔离大地。

换一句话说,就是你与事物的直接联系常常被切断。谁切断的呢?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美国女心理学家帕翠斯·埃文斯有一部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用很多很琐细的事情,道出了生命中最常见的苦痛——父母、配偶等最亲密的人用爱的名义控制了我们。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

一个妈妈带女儿去冰激凌店,妈妈问女儿:“你想吃什么冰激凌?”

女儿说:“香草冰激凌。”

妈妈说:“巧克力冰激凌更好吃。”

女儿说:“我想吃香草冰激凌。”

妈妈说:“你不是爱吃巧克力冰激凌吗?”

女儿说:“我就要吃香草冰激凌。”

妈妈说:“真怪!这孩子真怪!”

最后,妈妈还是为女儿买了香草冰激凌。

在这个小故事中,妈妈不断试图动摇女儿的立场,想将自己的声音——你爱吃巧克力冰激凌——塞到女儿的头脑中。还好,这个小女孩一次次守住了自己的立场,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感觉——我就是要吃香草冰激凌。

这是帕翠斯·埃文斯亲眼见到的案例。她说,这个小女孩之所以能守住自己的立场,那肯定是因为她有一个重要亲人教过她——尊重自己的感受。

其实,只要生命中有一个重要的人不断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那我们就会比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因为这是生命的根本诉求。

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可能,你长这么大都从未有重要的人物对你讲过这一点,甚至,你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可能会对你说:乖,做个好孩子,多听大人的话,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

尊重自己的感受,不是指仅在大事上如此,相反,这是在无数的小事中练习出来的。

失去自己的立场,也不光是在大事上才如此,相反,是在无数的小事中形成的。

类似冰激凌的故事我也亲眼见过很多。

一次,我在天河城旁边的一家餐厅吃饭,旁边是一个男孩和他父亲,他们点了很多食物。

一会儿,男孩吃饱了,很开心地对爸爸说:“爸,我吃饱了!”

爸爸粗鲁地反驳说:“饱个屁!再加一碗。”说着将另外一碗饭推到了儿子面前。

吃饱了感觉会很好,但吃撑了感觉就会很不好。

我的一个导演朋友,童年时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他总是满院子跑,后面奶奶端着一碗饭追。

干吗跑?干吗又要追呢?

我请这位导演朋友回忆细节,最后他说,每次吃饭时,他吃饱了对奶奶说:“奶奶,我吃饱了!”

奶奶会说:“小孩子多吃点,对身体有好处。”

他多吃了一点后又说:“奶奶,我吃饱了。”

奶奶会说:“男孩子多吃点,有力气。”

他再多吃了一点后再说:“奶奶,我吃饱了。”

奶奶会说:“多吃点,小孩子胖一点很好看。”

……

最后,他会肚子撑得厉害。他之所以满院子跑,就是为了逃避吃饱了被撑着的感觉,而奶奶满院子追,就是为了将自己的规条——多吃点——硬加到孙子头上。

类似这样的事情相信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体会,毕竟即便像巴菲特,也只是爸爸教导他尊重自己的感受,而妈妈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头上。比方说,下面的事情你有没有经历过?

冬天来了,你出门,妈妈说,加件衣服。你说,我不冷。妈妈说,我都冷你怎么会不冷。

小孩子的时候,你蹒跚学步,突然摔倒了,膝盖摔破了,流出血来,你哇哇大哭,妈妈过来抱起你说,乖,不疼不疼,乖,不哭。

每一次这样的小事,都是在摇动你的立场,假若你身边所有重要的人物都这样对待你,那么你作为一棵小树时就在不断地被从土壤中拔出来,你的根系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因为没有大地的哺育。

但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在每一件琐细的小事中发现并尊重自己的感受。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