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机能主义,一锅大杂烩

题记: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威廉·詹姆斯

如果说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着早期心理学的严谨和保守主义,那么处处与它针对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就代表了开放、包容、自由以及美国人身上独有的实用主义倾向。因此,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一脉单传”完全不同,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庞杂而混乱的谱系,甚至很多同属这一学派的心理学家们观点都有一些针锋相对。心理学史上第一次“离经叛道”的行为主义革命就发端于机能主义心理学,后来它也并未像老对手构造主义那样消亡掉,而是默默地融入了那些新兴的那些心理学流派中,深藏功与名。

机能主义心理学之所以会显得这么随心所欲且清纯不做作,很可能跟它的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有关。前文提过,在冯特冲击“心理学之父”宝座时,有两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一个是他的德国同胞、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另一个就是这位美国人威廉·詹姆斯。据记载,詹姆斯早在冯特的莱比锡大学心理实验室建立4年之前,1875年就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那么是什么让詹姆斯在竞争中输给冯特,就连“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名头都没能拿下来呢?又是什么让这位最早的心理学之一,把心理学说成是“无足轻重的小课题”呢?我们不妨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寻答案。

詹姆斯出生在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上层社会家庭里,他的爷爷是大富豪,父亲老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基督教神学家,不过并非那种老古板型的神父,而是更注重宗教教化作用的改革者,因为反对传统宗教的教条束缚而拒绝参加任何宗教组织。詹姆斯和自己的弟弟亨利·詹姆斯(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小时候受到了父亲带来的良好宗教教育。长大之后,他顺利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劳伦斯理学院,成为不折不扣的名校精英。不过一开始他学的是化学,一次偶然机会听到了教授讲达尔文进化论,他的生命轨迹就此改变了。他开始对生物学和医学产生兴趣,自愿转到了医学院学习生理科学。

此后几年一路顺风顺水,智商情商双高的詹姆斯顺利拿到了医学博士头衔,期间还曾经到德国留洋镀金,并戏剧性地在冯特指导下学过一段心理学课程。不过詹姆斯博士毕业之后慢慢又像他当初抛弃化学那样抛弃了生理学和医学,开始把兴趣转向了心理学方面。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达尔文进化论对詹姆斯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他的心理学思想中也带有浓重的生物学印记。

詹姆斯个性也和严肃保守的冯特、铁钦纳师徒迥然相异,他个性随和,风趣幽默,平时喜欢穿一些“不那么像教授”的衣服出门。对人也非常友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开朗的笑容。就连上课的时候也常常用欢快可爱的口吻,从来不会用“咆哮体”去训斥学生,更不会禁止学生去做这做那。据说有一次课上一个学生站起来跟他说:“先生,您上课的时候能不能稍微严肃一点?”詹姆斯老脸一红,点头答应了,不过之后他上课还是那么嘻嘻哈哈。显然,冯特或者铁钦纳的学生是打死也不会、不敢提出这种意见的……

他曾经这样挖苦冯特:“因为这个世界上必须得有教授,冯特也就是最值得称赞和永不可能被敬仰过分的那种人。他不是一个天才,他是一位教授——一种其职责就是要知晓一切的存在,他必须对世间万事万物有所看法,而且还得与自己(的专长)联系在一起。”

在詹姆斯之前,美国大学里从来没有专业的心理学课程。所以他略显调侃地说:“我听过的第一堂心理学课程,是我自己上的。”詹姆斯这种略显轻浮的性格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当然是很可爱的,不过作为一个半只脚迈进了科学门槛的心理学家、一个学术研究者,就显得有一些不合适了。詹姆斯搞心理学实验明明比冯特要早,但是他却一直觉得实验室是一种无关紧要的、无聊的事情,每次都只愿意花费很少时间在实验上,就连他自己都说:“一想到心理—物理学实验和完全的铜制仪器及代数公式,我就对这种心理学恐惧至极。”

所以詹姆斯的心理研究方法仍然主要是内省法,不过他的内省和冯特那种把所有心理过程掰开揉碎成为一个个心理元素的方式完全不同。关于冯特和铁钦纳的心理学,他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正如一片雪花落在热手上就不再是一片雪花,而只是一滴落物一样,在我们想抓住某个正在结束的关系的感觉时,会发现我们抓到的是某种实在的、固体的东西,通常是我们发出来的最后一个单词,如果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而且以其功能、趋向,特别是在句子中的意义来看,经常就消失得没有了。在这些情形之下,内省分析的办法事实上就像是抓住某个旋转着的东西来感受它的运动,或者试图飞快地打开煤气灯,以看看黑暗是个什么样子。” 很显然,他是在讽刺。

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去把握每一个心理学进程,而不是仅仅从一个简单的“元素”出发去研究,因为在他看来,想把每一个心理状态都掰扯开、分清楚是做不到的,也是没必要的,因为实际上它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说我们在描述一个吃自助餐吃撑了的人的心理状态时,我们怎么把他那种既“懊悔”又“痛快”,而且肚子里还“感觉到鼓胀”和“疼痛”,因为“疲惫”而站不起来,“不愿意动”但是又“不得不走”这么多种思维、感觉和知觉区分开来呢?对构造心理学来说无疑是非常难的,但是对机能主义心理学来说就简单多了:这是一个吃撑了的自助餐爱好者,我们只需要分析他在这个情景中整体的心理状态就好了。

与冯特、铁钦纳师徒那种带着“老欧洲式”理性主义风格的心理学相比相比,詹姆斯的心理学思维灵活和实用得多,这也恰好切合了当时在美国正流行的“实用主义”哲学风潮——所谓实用主义,挺容易理解,无非就是要求人们立足于现实生活,把人的行动、信念和价值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把获得“效果”作为最终目标。这种哲学思潮引导下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对心理现象的解释也偏向于其对人类和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指引作用。

在詹姆斯看来,意识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个过程或者功能。就像呼吸是肺的功能一样,传递有意识的心理生活就是大脑干的事情。意识就像河水一样,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流动的、没有空白的、不断变化的整体,所以詹姆斯把意识称作“意识流”。后来这个概念被文学家们借用,创造出了“意识流文学”这一独特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

詹姆斯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无疑是他在1889年出版的大部头著作《心理学原理》,这本书兼容并蓄,你可以从中看到全世界人们在整个19世纪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不过这套书有个缺点:太厚了,以至于没办法做课本。于是詹姆斯花了三年时间重新缩编了一下改名为《心理学简编》,这才终于摆在了美国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案头。

有趣的是,作为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詹姆斯在晚年放弃了心理学研究,转投到了哲学的怀抱,成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一次在大学演讲的时候,他甚至不让人介绍自己说是心理学家——尽管他当时仍然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主席。

和詹姆斯同一时期还有几位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比如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约翰·杜威(John Dewey),他不但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另一个开创者就是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正是他创造了“反射弧”的概念,而且他反对把反射弧拆分研究,主张它是一个整体。

比如哥伦比亚学派的代表人物J. M. 卡特尔,也是后来的大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老师。他关于控制联想的反应时间和自由联想的反应时间的实验研究在美国心理学实验文献中是经典的研究。也是“心理测验”(mentaltest)最早的提倡者和创始者。

比如“动力心理学”的创始人伍德沃斯,他也主张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特别关注心理现象的内驱动力,或者说行为的动机。正是他的这种思想,催生了后来以班杜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思潮。

在笔者看来,机能主义心理学很难说得上是一种统一的“学派”,倒更像是一个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统一战线,更像是一锅什么都有的“大杂烩”。威廉·詹姆斯给它加上几块土豆,杜威给它来上一磅牛肉,卡特尔再给它加上一斤粉条……甚至,它的内部也充满了争端和矛盾,很多人的观点针锋相对。

不过“兼容并蓄”也算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一种特色,而且它还孕育出了心理学最重要的三大学派中的两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所以它也值得在这里记上一笔。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界看似风平浪静,但是在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大巨头的阴影中,一场狂风骤雨正在酝酿开来。很快,滔天的巨浪就会把旧世界打个粉碎,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一大批创造出心理学盛世的后来者呼之欲出。


(1)  节拍器是一种能在各种速度中发出一种稳定的节拍的机械装置,当时最普遍使用的是1816年由奥地利人J.N.梅尔策尔发明的节拍器。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八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