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技术:重回预定的轨道

所谓“搭桥”,就是指在谈话跑题之后,通过某种方式把谈话重新引回预定的轨道上去。当对方提出对你不利的问题之后,你可以借势引导话题,并最终得出比较积极的结论。

专家提示

要想创造奇迹,除了要有知识之外,还要懂得冒险。

比如说,我曾经为美国最大的非盈利组织做过一次关于如何鼓励公司捐款的研究。在汇报研究成果时,出现了一个意外。当时我已经走上讲台,一切准备就绪,我的秘书开始宣读实施方案。我发现他的报告跟我最终审定的不一样,很显然,有人动了手脚。

虽然心里很生气,但我还是决定要冒险一试:我转向该组织的主席和其他八位董事会成员,请他们投票否决这份方案,转而考虑一下我最初起草的那份。

效果好极了!每个人都同意了我的方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我能保持冷静,我很了解自己要说什么,而且我决定冒险一试。两年之后,我为这家组织成功募集到了数百万美元的捐款,并用这笔捐款成功地资助了一项公共教育改革运动。

——唐纳·雷默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这种技巧,只是我们可能意识不到。比如说,相信很多人都说过“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就这样,谈话的主题一下子就从一部电影转到了一本书上——这就是搭桥。

但有时候谈话可能进行得并不那么顺利,尤其是在面对面的交谈过程中,交谈双方的压力相对较大,这时你会更加需要搭桥。如果你需要捍卫自己要说的东西,或者说,如果你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交流,这时一旦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很容易就会立刻发起反攻。千万不要这么做,反攻只会让你看起来脆弱——大家会感觉别人的反对可能的确是有道理的,或者大家会以为你可能心里没底。

这时你可以用搭桥的方式轻松化解分歧。这样你既不用同意某个人的观点,也不用让任何人感觉受到了挑战。它只是帮助你把谈话从一个话题引到另一个话题。

比如说公司开会讨论一项福利计划,有人对你的发言不屑一顾,认为你上一次提的计划就适得其反——为什么还要听你在这里继续胡说八道呢?通常来说,你的第一反应——这也符合人之常情——就是立刻反攻,“你怎么敢跟我这么说话?”或者你至少会先保护自己,“不,根本不是这样!”

但只要能换种方式,你就不仅可以重新把话题转回到你的思路上,而且还可以为自己加分,你可以这么说:“事实上,这份新计划今年夏天刚刚实行,结果要比上一份计划好得多,因为……”或者“从事实情况来看,我的这份计划是非常成功的,比如说……”或者“事实上,考虑到我们今年的预算和财务状况,我的这份计划恰恰是最合适的,因为……”

当有人问你一个问题时,你要思考的重点并不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这个问题会把你引到什么方向上去。比如说你要考虑,这个问题是否会让整个谈话偏离主题?这个问题是否会打乱你精心组织的演讲方案?这个问题是否会引出一些你并不想提及的话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说明你该搭桥了,而且要快!

要想成功地搭桥,你首先要让对方感觉你是在回答他的问题,就算你的答案跟他的问题并不直接相关也没关系,但你必须把话题转到你本来的谈话上去。一般来说,你有三十秒钟时间来完成搭桥,在这三十秒之内,你必须在听众耐心耗尽之前回答完对方的问题,并转回到自己的话题——所以你根本没有时间可以犹豫和浪费。

搭桥工具箱

下面几种方式可以帮你成功地搭桥:

· “你说的不错,但我要强调的是……”

· “除了你刚才说的,我还想补充的是……”

· “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

· “相关资料清楚地表明……”

· “但更重要的是……”

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位飞行员做嘉宾的一期节目,当时这位飞行员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年轻人投身航空领域。这位飞行员显然是一位搭桥高手,他不仅引出了自己想谈的话题,比如说“你应该去看看世界”,而且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去年,我被派往加勒比海工作六个星期。”这位飞行员详细谈到了自己在加勒比海的情形,几句话便让听众心驰神往。

搭桥过程中,如果有可能,不妨突出一些自己的个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你的信誉,而且可以增强你的吸引力。搭桥可以让会议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强化你的观点,让会议进行得更顺利。一句话,搭桥可以让整个谈话过程变得更安全,尤其是在你跟记者打交道的时候,更是如此。

嘿,请注意!

在接受采访之前,千万不要有类似于“我要被采访”之类的念头,要反过来想,你可以把这个看成是传播信息的机会。记住,真正重要的不是对方问什么,而是你想要说什么。

《如何实现有效社交:做一个高段位的沟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