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单纯强调哪一个圆圈都不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寻找两个圆圈的交集,两个圆圈的交集可能很小,也可能出奇的大,但无论怎样,这里都是真正交谈开始的地方。

交谈的三种模式

最近我们搬家了。搬家后一直没有见过邻居,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和我们的完全不同。我的妻子戴安做了些曲奇饼,准备圣诞节的时候送给邻居,她把这些饼干放到袋子里,然后加了一张卡片。我们尝试着按响了各家的门铃,可是,每一家都没人应答。因此,我们只好把曲奇饼挂在他们的门把手上,希望找到邻里之间的共同兴趣点(食物是首选,不管怎样,大家都是要吃东西的呀)。

几天后,我们家的门把手上有一袋巧克力松露,而且上面也有一张自制的卡片——很明显,这是一位邻居送的。第二天,另一位邻居差遣他们读大学的儿子给我们送来了一盒糖。原来,这家人都说日语,他们让儿子来是为了能够和我们交流。尽管邻里之间还没有见过面,但是,通过互赠礼物来表达彼此的关爱,我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联系。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谈到了“过滤器”是如何影响人际沟通的。我们的“过滤器”决定了我们自己在交谈中的行为。

据此,我们可以将交谈模式分为三类:

(1)将注意力集中于左边的圆圈。

多数想要提高自己沟通力的人都会关注左边的圆圈。他们阅读书籍和文章,想要让左边的圈圈变得更大。拥有更多的讨论话题固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如果只将注意力集中于左边的圆圈,我们就错过了人际沟通的最大资源:对方的人生阅历和思维观点。

(2)将注意力集中于右边的圆圈。

在《标杆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 )一书中,里克·沃伦一开始就这么写道:“这与你无关。”他的观点打开了有效沟通的大门。多数人都想着用合适的方法,按合适的顺序,说出合适的内容,然后得到他们预期的回应。但是,如果只关注我们说了什么,我们就错过了人际沟通的关键要素:对方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如果仅仅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人的想法之上,这种一边倒的情况也不利于交谈的开展。相比较而言,第三种方法才是最佳选择。

(3)将注意力集中于“共同的兴趣点”。

单纯强调哪一个圆圈都不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寻找两个圆圈的交集——即两个圆圈相互重合的部分。

两个圆圈的交集可能很小,也可能出奇的大,但无论怎样,这里都是真正交谈开始的地方。我们没有必要抛弃自我,只要找出和对方的共同语言即可。我们可以从共同的经历和兴趣点出发,然后以此为基础,探索每个圆圈中“未知的领域”。这样,我们的观点就可以从“自我”到“对方”,最后到达“我们”了。

如果你想要了解四邻,不妨挂上“家中有人”的牌子,你也可以举办一次烧烤派对,邀请大家参与。但是,相比较而言,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本来就和你有共同兴趣点的人——即你的隔壁邻居。你们的房子相互挨着,栅栏也是连着的,你们离得最近。说不定你们当中某一家的树,叶子都会落在对方家里呢。如果你的草坪里有地鼠或杂草,对方可能也是一样。因此,有着这么多的共同点,你们之间建立关系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

这恰恰符合探险家们的行为。他们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出发,然后慢慢朝着新的领域拓展。他们敏锐地关注自己的周边,每一丝动静都不放过,在已知事物的基础上继续加工处理新的信息。

注意一点,三个模式方面要循序渐进:

● 左边的圆圈(我们的观点以及我们在彼此关系中的所作所为)为右边的圆圈提供工具,便于探索右边的圆圈。

● 右边的圆圈(对方的观点以及他们在彼此关系中的所作所为)帮助我们发现彼此的共同点。

● 交集(双方观点的相似点)为交谈的展开提供了最自然的话题。

共同兴趣点的美好之处

接下来我们重点谈论一下第三种模式,因为这是有效沟通开始的前提。将兴趣集中于“共同的兴趣点”上,会对谈话双方有以下帮助。

(1)会有更多可以讨论的内容。

如果你总感觉自己是唯一要对交谈负责的那一方,那么可以放入交谈“菜谱”中的作料也就很有限了。不过,看看对方的观点,就好比打开了另一个厨房的柜子,可能这里有很多东西,这些恰恰在你的厨房柜子里找不到。也就是说,你可以做出几道出乎意料的“菜品”了。

(2)压力可以得到缓解。

如果只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观点之上,我们就会不断考虑我们该如何理解对方,然而,一旦能够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释然感就会油然而生。真正关注对方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这就意味着如果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上,这些精力是无法获得的。

(3)交谈会更加刺激。

少言寡语的人总是把交谈和“恐慌”、“害怕”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兴奋”、“刺激”等。如果能够把交谈的过程建立在双方的行为及思考之上,那么邂逅就会令人向往了。了解对方的经历,就如同去一个崭新的国家旅行,虽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很陌生,但是,你会心怀期望,因为你知道有很多可看可学的。一旦离开,你就想要回去。

多数人际关系都像玩游戏,我们听着对方说的话,判断其语气;看着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而后猜测他们在想些什么。可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猜测都是错的。

学着了解对方的观点,可以对交谈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的加工。我们没有必要猜测对方的动机,其实毫不设防、开诚布公地跟对方聊一聊效果更好。

墨西哥磁带事件

周一,电话响起:“你明天能否飞往墨西哥城,准备参加周三在那儿办的研讨会?”一般来说,我的第一反应都与相应的准备有关:安排航班和酒店,找到研讨会的地址,找到合适的联络人。可是,这一次,我首先想到的却是:“他们说英语吗?”我的大脑中,只有一句西班牙语,还是从我祖母那里学来的:Cómo se llama su gato? (你的猫叫什么名字?)要是场合凑巧,这个问题还是不错的,可是,用这个来维系一天的研讨会,我就没什么把握了。

不过,有一点我很确定,参加研讨会的很多人应该都来自拉美国家,那么,他们的英语口语应该没问题。于是我定下了行程。

对方公司派了司机去机场接我,从机场到我住的酒店,开车一共花了三个小时。我本以为司机会用英语交流的,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不过,不管怎样他还是认出了我,在我到达机场后他成功地找到了我。当他举着写有我名字和航班信息的牌子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告诉他,我就是他要接的那个人。然后,我跟着他去了停车场。我们彼此之间的语言障碍立刻突显。我用英语随意说了几句,拥挤的航站楼啊,天气啊,时间啊,等等。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微笑着挥挥手,示意我他不懂英语,我也笑了笑,用同样的方式回应了一下。很明显,接下来三个小时的路程只能是沉默了。

司机听不明白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声音会抬高,而且语速会变慢,我总觉得这样就会好一些。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也绕不开一个事实:他不懂我的语言,我也不懂他的语言。不管我做什么,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彼此笑一笑。虽然无法理解对方的语言,但是我们可以给对方一个微笑。不管怎样,微笑可以成为联系彼此的一个纽带。他开车的时候,我们慢慢接受了语言障碍,并尝试着其他的交流方式。突然,他想起了放在车内储物箱的东西,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的交流有了很大的转机。我看到他笨拙地在储物箱里摸索着,然后拿出了一摞卡式录音带,并从中抽出了一盒。他的脸上绽放着微笑,拿着那盒录音带给我看——上面用蓝色的记号笔写着“美国音乐”几个字。我们都笑了起来,他将录音带插入播放器,将音量调大。你看,谁曾想“索尼和雪儿”(Sonny and Cher)这些古老的歌曲会成为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共同的兴趣呢?

途中经过一片贫困区的时候,他指了指窗外,示意我往外看。只见他皱着眉头,用手摸了摸眼睛,比画着流泪的样子,意思是看到这些很伤心。路过军事基地的时候,他用手比画着枪的模样,示意我们看到的情境。当车窗外高楼林立的时候,他又翘起了大拇指,一副自豪的表情,很明显,在他心中,这是该城市值得自豪的地方。

要和我的司机实现有效交流,我有以下三种选择:

● 我可以学习西班牙语。

● 他可以学习英语。

● 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第一种选择以后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尝试,可是,当时我没有办法做到。如果下一次司机说法语或者葡萄牙语,我学会西班牙语又没用了。第二种选择同样不切实际,而且这样就把交流的责任推给了对方。不管我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多么准确,如果对方所说的语言不同,一切都是徒劳。第三种选择倒是可以实现有效交谈:即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大家同属人类,这就说明彼此之间会有一些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这些相似点就可以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