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移动互联时代的沟通技巧

今天,电子邮件、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标配。这种沟通方式看起来很高效,因为从交谈开始到交谈结束,都没有任何人离开。不过,要知道,高效和有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移动互联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我的父亲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他们公司每年都举办家庭招待会,这样我们家人就有机会看看平日里父亲是怎么工作的了。他们公司真的都是高技术作业(在当时来看),我们跟着讲解人员参观公司的设备。让我记忆最为深刻就是看到那台名叫“电脑”的东西,它有一间屋子那么大,发出了一排闪烁的光,还有会旋转的带子。当被告知它的功用时,我记得我都惊呆了。

在当时,“电脑”可谓是最为先进的设备了。工人们会使用长长的矩形打孔卡给“电脑”输入数据。很明显,每个人都觉得这就是未来的科技。

与此同时,在菲尼克斯市中心附近,一座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它也代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科技。这栋楼就像是弯曲的电脑打孔卡,窗子的设计就像是卡孔卡上一个个的孔。直到今天,该楼依然存在,有意无意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今天,电子邮件、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标配。手持智能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在会场安静地交流。这种沟通方式看起来似乎很高效,因为从交谈开始到交谈结束,都没有任何人离开。

不过,要知道,高效和有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比如说,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回复邮件,将它们从“待办事项”中清除似乎很容易。但是,这些邮件并非件件重要,即使我们迅速回复,我们也很可能因此错过更为重要的任务。我们将重心放在了“正确处理事务之上”,却忽视了“处理正确的事务”。高效就是“正确地处理事务”,有效就是“处理正确的事务”。

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了,然而,方便并不等同于有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他人电话交流,脑海中会形成视觉画面,可是,当见到对方时,却发现真人和我们想象的样子完全不同。

我们已经知道,人际沟通中只有7%的信息是靠有声语言传递的,其他则通过我们的语音、语调及肢体语言来完成。电话交谈时,我们无法使用肢体语言,因此,语音语调、词语选择就尤为重要了。而在电子邮件及社交网络中,我们能够利用的就只有那7%。

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将人际沟通建立在这7%的信息之上。没有了另外的93%,我们人际关系将会面临问题。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更有心,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认真应对。不管我们采取何种方式,目标都是一样的:通过有效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沟通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不管何时,都不要忘记面对面交谈的重要性。毕竟,人际关系中真正重要的是人,技术不过是加强人际关系的工具——仅此而已。

移动互联时代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网络论坛、新闻群组、即时通讯等等。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大类:书面交流(电子邮件和其他电子交流设备)及口头交流(电话或语音邮件)。

电子邮件沟通技巧

电子邮件刚刚兴起的时候,多数人都觉得电子邮件太随意,不可能取代传统邮件。写信、装信封、贴邮票,这些都要花时间,可这也恰恰是传统邮件魅力所在:说明了你对收信人的重视。

然而,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最终还是接受了电子邮件。对于个体和组织机构来说,速度上的巨大突破都是极大的利好。相比较而言,电子邮件有以下优点:

● 电子邮件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更为频繁地保持和他人联系。

● 一天之中,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电子邮件书写和阅读,时区的障碍荡然无存。

● 传递几乎在瞬间完成,世界各个角落都涵盖在内。

● 节省邮费。

● 收信人无需将你所言记录,因为一切都是书面的。和纸质信件不同,收信人如果需要在其他地方使用电子邮件中的内容,只要进行复制和粘贴即可。

● 有些人通过书面的方式更容易表达自我,因此,电子邮件是准确表达思想和感受的良好方式,当然,传统邮件也有这个优点,但是,电子邮件在速度和效率上明显更胜一筹。

● 平时不常接触的人,通过电子邮件也可以直接取得联系,比如说:某个组织的首席执行官。

就这样,电子邮件不仅为大家所接受,而且成了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但是,电邮的缺点我们依然无法忽略:

● 你无法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而这些恰恰占了整个交流信息的93%。

● 如果只看对方所写的字词,很容易误解对方的意思。

● 因为方便快捷,人们可能就容易过于依赖电邮,忽视了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本身就害羞的人来说,这更是雪上加霜了。他们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得越好,越没有动力提升面对面交谈的技巧。

● 写作时,人们可以弄虚作假,因为你看不到对方的任何言语提示。电子邮件因其潜在的高频度更会强化这一不准确的意象。

● 对于孩子来说,电子邮件和短信比阅读更为刺激,但是,后者恰恰是拓展其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 你在电子邮件中随意写的内容可能就是永久性的,也可能会被广泛传播。

对于相对安静的人来说,这些缺点尤为严重,因为通过电子邮件看不出任何非言语的提示,读出对方的真实反应就更难了。

利用电子邮件交流时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邮件内容尽可能简洁。标题或正文的第一句话中写清楚你的目的,以免对方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关键信息。

● 遵循黄金法则:面对面不愿意说的话,网络中也不要说。

● 尽可能仔细地检查和编辑你的文本。要记住,现在能够给对方留下印象的只有你的文字,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帮不上忙。一旦点击了“发送”,你就没有机会检查了。

● 慎用缩写。虽然邮件中缩略词、缩写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收件人完全读不懂你的缩写就麻烦了。比如说,LOL (大声笑出来),BTW(顺便说一些)或EOM(就此止笔)等。

● 不要转发笑话或故事,除非你确定对方想要收到这些。如果他们真的喜欢,也不要直接将已经转发多次的内容再次转发,可以将笑话或故事本身复制粘贴,然后附上自己的观点或评论。

● 没有对方允许的情况下,不要发长篇大论。如果对方对于该话题并不感兴趣,你这么做就太冒失了。以前有一位律师,让我写一些法律文书,后来,他每个月都给我发长长的邮件,全是关于他的政治观点。虽然我赞同他的观点,可以为我会封封必读、字字必看就是他的不妥了。(他让我为他的时间买单,难道应该这么做吗?)

●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应避免使用电邮和电子卡片。比如说婚礼,多数时候,婚礼还是寄送传统的贺卡比较好,而且致谢卡也要亲自书写才能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 商务信函和私人信函一定要分清。没有和收信人建立友谊之前,商务信函一定不能过于随意。不同人喜欢不同的风格,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都要视人而定。这就是本书一再传递的信息:了解他人的性格,以此作为和他们沟通的基础。

● 群发邮件的时候,要确保你已经隐藏了第三方的地址。否则,群发邮件收件人一栏的每个收件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及他们的邮箱地址了,这种行为在某些人看来无异于失信。

● 在邮件中尽量避免幽默。幽默包含说话的口吻、时间选择及面部表情,需要这些因素配合才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 不要让网络交流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

● 不要在电邮上面花太多时间,千万不要因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束缚,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

社交网络沟通技巧

使用社交网络的人群相当庞大。曾经喜欢电子邮件交流的人现在更喜欢发微信、在推特网站发微博或其他即时交流的方式,这样他们就无需等待他人回复及查收了。如果对方有手机,他们就能立刻收到信息。

使用“脸谱”等社交网络,就如同参加了一场社交活动。这里有很多从未谋面的人,也有一些比较了解的朋友。某种共同的背景让大家走到了一起。社交网络要遵循一定的礼节,我们前文讨论的交谈规则也同样适用于这种网络论坛的交谈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因为交流只限于文字,着装等不再重要,即使穿着睡衣睡裤也没有关系。

如果认为社交网络和社交活动、派对等并无两样,就知道如何利用社交网络交流了。我们不会走进一个聊天室,直接介绍自己,相反,我们会先观察一下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从哪里开始。举个例子,如果准备对某个博客帖子进行评论,我们不应该直接闯入,毫无顾忌地谈论看法。正确的做法是先“听听”他人怎么说,他们在讨论些什么,然后再加入讨论,做出相关的评论。其优点是有时间仔细思考,在发表看法之前,你还可以增删或编辑一下。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所说的内容进行编辑、不妥的直接删除不也很好吗?

在网络聊天室或论坛中,不要忘了你是和真人聊天,而且是即时聊天,这一点和面对面交谈没什么两样。因此,要谦卑、有礼,而且要不乏幽默感。对他人所言也要给予确认,这也说明你在仔细倾听。在交谈中轮流发言,话调、语速都要适中。

准备从某聊天室离开时,不要突然消失。就和面对面交谈一样,先表示感谢,然后大致表达自己很享受和大家一起共度这段时光,期盼下一次的交谈,然后道别。如果你希望给他人留下好印象,就不要不辞而别。

电话交谈技巧

电话交谈已经有些年头了。我们总觉得电话交谈并不陌生,也知道如何通过电话交谈,不是吗?可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人恰恰有些不好的电话交谈习惯,这些习惯阻碍了交谈达到最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先说说使用电话的目的:和他人取得联系。电话中和他人交流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看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因此,我们所说的话、说话的口吻变得尤为重要。

在电话交谈中也要使用黄金法则:你希望他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么对待他人。以己推人,考虑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如果整个交谈过程中你喋喋不休在发表看法,他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准备和对方通话时,我们通常会因担心打扰对方而迟疑不决。其实不用这样,你可以在每次电话交谈开始时先问问对方是否合适通话,如果不合适,另约合适的时间。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会让你在交谈过程中得到放松。在和他人通话之前,我会先发电子邮件,约好对彼此都合适的时间。这样,我就不用再担心时间不合适等问题了。

电话交谈也应和面对面交谈一样,要尽可能周到。一种方式就是每天更新语音邮件的问候语,让打来电话的人感觉到你很开心收到他们的信息。有一位朋友,他的语音邮件是这样的:“我是马克。今天是7月19日,下午3点之前恐怕我都没空儿,我会稍迟一些查收信息,明天午饭时间给您回复。”听到这些,我就不会因为没有立刻收到对方的回复而担心了。这足以看出他的细致有礼。

电话中人们看不到你的手势语或面部表情,因此,你要尽可能通过语音语调来弥补。时不时给出“哦”“啊哈”“很有趣……”“你详细说说”等回应,这样对方就知道你在倾听。如果他们一直在说,而你却沉默不语,这就像面对面交谈时,一方说话,一方空洞无神地坐着一样。

可以尝试一个试验:和一位朋友面对面交谈,你们都站着,而且背对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注意这种情况下彼此的不适以及如何才能有效沟通。这就像电话交谈一样,通过这个试验你就会留意电话交谈中的细节了。

电话交谈中使用对方的名字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温暖。使用频率稍微高于面对面交谈,这个就像面对面交谈中微笑的表情及温暖的握手一样,有利于双方建立起联系。不过,如果使用对方的名字过于频繁,对方就会觉得很虚假,因此,过犹不及,一定要适度。

不要担心语音邮件,也不要躲在其后。对于比较健谈的人来说,留较长的语音邮件是不错的选择。在留语音邮件之前,要仔细加工。大致列出你要说的条目,然后给出必要细节,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最好是两遍,语速要慢)。我之前的雇主就常常在听完我那冗长的语音邮件前就删掉,因为她根本没有时间听我缓缓道来。

因此,我也学会了提前计划好自己在电话中要说的内容,将其大致写下来(要有序),我的疑问,我需要哪些具体措施等。我不会一字不落地写,否则就容易照本宣科了。

如何和另一个城市的人通电话,在通话之前上网搜索一下那里的近况比较好。如果了解了那里的天气、最近的焦点事件,在电话中我们就有了很多共同话题。

前台接待人员、呼叫中心接线员及服务中心接线员和其他个人没什么区别,因此,要同样对待,如果你迟迟不予回应,对方也会如此。如果你尊重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建立很好的交流基础。弄清楚接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并写下来以方便记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他们也是真实的个体,并非机器。其次,如果他们对你感觉良好,这样的印象也会传递到你要找的那个人那里。当然,和接线员交流时要真诚,要知道,他们的工作也是很繁忙的。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交谈中你只需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因为你没有办法控制他人的回复,因此也不要让他人的回复影响你的观点。

数年来,我一直在告诉大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多次使用这个例子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实践一下。去年的1月1日那天,我开始了从洛杉矶前往丹佛的徒步旅程,整个行程约一千公里。

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计算每天该走多远才能完成计划。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种计步器,这样,我就可以点击每天的起点,累加每天的英里数,绘制出徒步的地图了。我从圣塔莫妮卡海边码头起步,沿着10号洲际公路前行,多数时候我都沿着河岸走,每天三英里。有时候我会把一天的行程分为早晨、中午和傍晚三段。有时候我会多走一些,偶尔也会暂停。

把徒步旅行纳入时间表并坚持下去真的需要一些气力,不过,当行走开始后,脚下走过的路还是让我感到惊讶。没几周,我就把大都市洛杉矶抛在了身后,穿越沙漠小镇波隆和巴斯托,接着是拉斯维加斯和南犹他州。多数时候我都会提前弄清楚我行经地方的温度和当地的天气状况。

12月31日,我再次点击网络地图,发现已经进入了丹佛市境内。

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沟通力的提升。从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出发,到达一个名叫“自信交谈”的地方,看似是一个遥远而艰难的旅程。但是,如果我们将其分成一个个的小步骤,一点点的进步汇集起来,最终会成就大的梦想。

我们从哪里开始呢?

最好的起点就是当下的自己,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和脾气。

● 接受自己的独特性。

● 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和他人交流。

也就是说,要从自己的长处出发。沟通力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从审时度势到相互陪伴,从事先准备到仔细观察,然后是进展的评估,最终达到成功。

第一步:审时度势。

记得岳父在山上建小木屋的时候,他没有急于就地伐木,而是预先对建筑地点进行审度评估。他雇了专业人员测量土壤压实情况、排水系统及建筑地的条件。专业的数据加上一张梦想蓝图,就为工程最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和他人交谈也是如此。不要急于开口,对整体状况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一步非常重要,却往往被忽视。仔细研究自己的性格脾气——也就是让你不同于他人的地方,然后评估一下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目标一定要现实。如果你是内向型人,却想要成为每个人追求的派对焦点,那就要重新审视你的目标了。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上帝赋予你的独特之处,你就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有效沟通,而不是亦步亦趋模仿他人。

最后花些时间听听内心的声音,将真实的和错误的感觉区分开来。分析使你不同于他人的“过滤器”,考虑一下塑造你思维方式的动态因素有哪些。

第二步:相互陪伴。

我曾经和一位比较内向的朋友讨论我们各自的车库里有多少工具。我们俩有一个相同点:需要这些工具的时候,我们都不想麻烦他人。因此,我们不会向他人借工具,而是将自己需要的工具买好,需要的时候自己动手。

对于一些小修小补这还奏效,可是,如果遇到大的问题又没有人可以求助的时候,就很困难了。每一次新的努力和尝试都会让我们充满积极性,可是,受挫时却没有人能为我们鼓劲儿。因此,通往有效沟通的道路上,有个人陪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找一位和你水平相当的人,彼此陪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你们选择的活动应该具体而详细。不要直接说一句:“我们这周要尝试外向些”,而要“这一周要和三个不认识的人在30秒的时间内开启交谈。”预先计划时间,检验彼此的进步,给对方以鼓励,帮助对方正确看待各自的成功和挑战。

几年前,我的儿子和他的一位好朋友,决定一起努力,提高自己和异性交谈的水平。他们讨论了开启交谈的新方法,并绘制了计划图,每周要交谈几次等等。我儿子的那位朋友有个优势:他是一家小型商业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因此,在播放飞行公告的时候,他会说:“如果哪位女士想要和飞行员喝杯咖啡,请在下飞机时将您的姓名和电话留下来,他就站在驾驶舱门旁。”

第三步:事先准备。

当探险者进入未知领域时,他们能否生存下来就完全取决于事先的准备了。因为不知道将要面临的是什么,他们只好研究地形地貌,整理工具,应对任何突发状况。准备得越充分,他们面对新的情况就越自信。

仔细考虑即将到来的会面,想一想你应该如何以真正在意对方、关心对方的态度与其交流?最可能的方式就是实事求是,想一下对方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会有哪些困难、忧虑和恐惧。一定要将其视为普通的个体,而非将要攻克的难题。

准备一些一般性问题。如果将要遇到的人很特殊,可以将问题稍作调整。在和对方见面之前将问题写下来,多看几遍。

想一下,如果下一次有人问你“近来可好”时,你应该怎么回答。不要总是“还不错”就了事,换为有时效性的回复,将当时你经历的某些事情提及,说不定交谈就会自然开启了。不要给对方施加太多的压力,要边等边看,判断对方是否愿意交流。

如果有必要,准备一份清单,写出自己比较了解、可以讨论的话题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在大家都会遇到的交谈空白时间里你就可以自信满满了。

第四步:学会观察。

只要有机会,就仔细观察对方。仔细听对方所说,观察其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注意他们的行为、言语以及和你交谈的具体方式。当你把对方的交谈风格和自己的交谈风格作比较时,你就知道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了。留意他们是如何应对棘手问题的,将他们所使用的方式和你打算使用的方式作比较。

这种方法在你感觉恐惧时尤为有用,尝试观察多数人都会忽视的细节:眼睛的颜色,他们说话时多久眨一次眼睛,或者任何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面部表情变化等。有意将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对方身上,这样,忙于观察就会冲淡紧张焦虑的情绪。

在你的电话旁放一个录音设备,下次通话时开启录音,将交谈中你所说的内容录制下来。稍后回放,这样你就知道你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了。对自己不要太严苛,其实,多数人都不喜欢听自己的声音。平时你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和录制下来的不同,那是声音发出后,身体骨骼共振造成的。通过录音回放你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说话方式、语音语调以及词语使用了。

第五步:进展评估。

接下来,就要正式开始交谈之旅了。你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以便让交谈之旅顺利进展:

● 将你希望落实的事项写下来。一次尝试一个,感觉有自信了,再继续下一个。

● 如果有必要,就从小群体交谈开始。比如,第一天在购物市场对十个人微笑;第二天,可以在微笑的基础上加一句“你好”等招呼语;第三天,可以在第二天的基础上,向对方询问时间。如果一开始的几步简单、自然,你就会逐渐自信起来。

● 找到五位你想见面的人。仔细计划你和每一位接触的方式,并且详细思考和他们的交谈过程。每次交谈后要做记录,以便提醒你谈到的话题以及下一次可以探索的新话题。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做法更多地把对方视为了任务而非个人。其实不然,因为你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努力在意对方而已。

● 与他人交谈时一定要显得外向、开朗。如果是在健身房,就把耳麦拿掉,如果在普通的公共场合,就不要躲在书后闷不作声。如果你这么做,就好比在身上贴上了“禁止接近”的标签。

● 如果有人主动和你交谈,那就好好利用这样的机会。要认识到,他们的主动恰恰让你不用再接受主动交谈的挑战了,也就是说,交谈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解决了。在感觉自如的环境中,你就可以和对方自由交谈,练习自己的交谈技巧了。

● 加入一个在某些方面和自己有共同点的小群体,和大家一起交谈。小型沙龙和慈善活动都是不错的方式,志愿者可以以此为平台,彼此交流。

● 通过熟悉的朋友接触陌生人。和朋友一起参加社交活动,在友好的氛围里比较容易接触新的朋友。

● 不管是什么社交场合,都尽可能地认识三个之前不认识的人,记住他们的名字,并在告别时使用对方的名字称呼对方。

● 如果你们聊得很不错,可以向对方要一下联系方式。几天之后寄送一份信件,表达一下交谈之后的愉悦感,简要提及你们谈过的话题,甚至可以附加一篇对方感兴趣的文章。这样非常有利于对方记住你,以便之后继续联络。

● 不要着急。现在的习惯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因此,在朝着有效沟通前进的道路上,要有足够的耐心。

第六步:评估和称赞。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步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倾向于夸大失败,淡化成功,这对于进步时自我对话是不利的。一定要直面出现的问题,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要认识到一次不顺利的交谈并不能说明什么:这只是你朝着成功前进的一步而已。

有个人陪伴也能突显其重要性。相互庆祝对方获得的小胜利、剖析失误之后,你更容易充满动力继续前行。

交谈时睁大眼睛

我们常说最好的防卫就是进攻。因此,关注导致交谈不顺利(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避免)或让交谈顺利(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持下去)的因素就很有必要了。

避免以下几点:

(1)不要忽视其他人的感受。我们总以为,如果我们不去理睬某个人的感受,或者将其化小,感受就会自然消失。实际上,事情会因此变得更糟糕。我们要仔细倾听,以此判断对方的感受,并提供帮助。如果足够真诚,彼此之间的信任就可以建立起来。

(2)如果某人很沮丧,不要咄咄逼人地去劝说。对方需要的是感同身受,而不是建议。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和对方推心置腹说说心里话,可是,对方却不断地提建议,试图解决问题。

在《面对灵车的深思》(The View from a Hearse )中,乔·贝里描述了他的三个儿子在不同时间去世的悲痛情境。他坐在医院的病床旁,看着已经停止呼吸的儿子,听着前来的人说着安慰的话,贝里说,这些人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知道大家都是好意,但是,他什么都不想听,只想一个人静静地感受悲痛,一点点消化悲痛。最后,一个朋友走了过来,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坐在了他旁边。偶尔贝里会说点儿什么,这位朋友就简单地回应。后来,这位朋友准备起身离开,贝里真的不想让他走,因为他给予的正是贝里需要的。就像贝里写的那样:“对于一个经历痛苦的人,不要试图去‘证明’什么,拥抱、紧握对方的手或者一个亲吻就足够了:这些才是悲痛真正需要的,而不是逻辑推理。”

(3)如果他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才能“切中要点”的话,千万不要让自己走神。如果走神了,立刻让自己回到对方所说的内容上来,并集中注意力倾听。确保自己不要一直插话,补充对方言语中的暂停等空白。这样的话,他们会觉得你很贸然,似乎很急于从交谈中脱身。

(4)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我们和他人交谈的时间越长,就越能了解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内容。我们应该这么想:无论对方是谁,交谈中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都并非全部。最近我给一个公共组织的职员开研讨会授课。当天第一个走进会场的人跟我聊了很多,说到了他的工作,他觉得别人的行为和他想象的如何不同以及他在公司的种种经历等。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傲慢、独断,这并非我所期盼的。这样的人很容易把会场搞得一团糟。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他并非真的傲慢和独断——他负责整个公司的安全问题,可是,就在研讨会的前一天晚上,有人就因为违反了安全程序而死亡。我一开始定义的“傲慢”其实是交谈中他表达安全问题时的激动情绪。三天的研讨会结束的时候,他对于公司职员细致的关怀和情感赢得了全体参会人员的尊重和信任。

(5)讲述个人经历时,一定要确保准确。因为你无法确定对方是否也身在其中,如果你的言辞夸张,对于细节描述不准确,他们就会产生质疑。

(6)如果和他人刚刚见面,千万不要发生争论。如果对方不认识你,彼此之间就不存在信任。没有信任,他们就没有理由花时间和精力听你陈述了。

(7)一定避免以下“交谈杀手”:

● 未经请求,给对方提建议(对方会将此视为傲慢)

● 纠正他人(比如,他人所说的细节、使用的语言表达以及所做的总结等)

● 显示出不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还有什么好谈的呢?)

● 道听途说(对方会认为你也会到他人那里说他们的是非)

● 在对方说到一半时,替他/她把句子说完整(这是他们的事,不需要你来做)

我们可以选择的做法:

(1)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前,先仔细倾听对方的观点,考虑对方的感受。我们总是喜欢立刻表述自己的观点,告诉对方他们应该怎样。但是,如果在仔细倾听之前就给出回复,对方可能也不会采纳我们的观点。如果贸然给出对方不希望的建议,就等于在暗示对方他们无法独自应对。

(2)对新鲜话题保持足够的敏感。彼此认识再久,你也很可能没有完全了解对方。迪克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认识十多年了。上周他和妻子一起来我家,我们围坐在露天阳台,看到很多鸟儿攒动在屋檐下的鸟食器周围,这个时候,他开始描述那些鸟儿的种类、名称、特点,他说自己曾经花了好几年自学鸟类知识。可是,我们认识这么久,我对此真的一无所知。几乎每个人都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或经历。因此,在每次交谈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去挖掘。

(3)遵守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一想交谈中对方做哪些事情会让你觉得无益,然后自己在交谈过程中要格外注意。

(4)假设交谈结束后你的另一半或朋友会让你重复交谈的内容,那你就要更加仔细地倾听,记住更多的信息了。

(5)确定自己真的想要倾听对方。这一点千万不要弄虚作假。如果不感兴趣,你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会出卖你。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在交谈前花些时间提醒自己仔细倾听,这对我交谈中的注意力会有很大影响。我会告诉自己,交谈很重要,我一定要认真去听。

(6)听他人说话的时候,记住之前讨论过的“过滤器”。任何话语都被生活经历和思维模式过滤,所以,你所理解的,未必是对方真正想表述的。

结束交谈

交谈中你只需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因为你没有办法控制他人的回复,因此也不要让他人的回复影响你的观点。

你没有办法和每个人都完美地交谈,这就像买东西。当你走进食品杂货店时,你径直走向果蔬摊点,可能所有的水果和蔬菜都不错,但是,相比较而言,其中一些更为吸引你,你会看一看这个,摸一摸那个,但是,最终挑选的只是其中一些。选购其中一些并不代表你有任何问题,只是这些更符合你的需要而已。

当然,交谈中不存在“选购”,但是,我们总要和不同的人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选择自己想要继续联络的人。

要从现实出发。一开始的时候放慢速度,控制自己的进程,享受每一步的前进。先在自己感觉安适的范围内交谈,然后再逐步拓展领域。时间长了,交谈的领域就会越来越广了。

交谈中你会感觉自信、安适,但是,不要想着把所有的压力感都去掉。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交谈才会真正进展顺利。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随意交谈。任何有益的事情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但是,所有的努力都应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

致谢

我一直认为,写一本书对于作者的要求是最为苛刻的。毕竟,要写书,作者就要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独自熬过无数时日,搜肠刮肚找词语,让自己的想法最终形成连贯的语句;而后眼巴巴地看着最后期限的到来,拼尽全力按时交稿。草坪顾不上修整,汽车顾不上打蜡,除了写书,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搁置!换句话说,书稿完工前,一切有意思的、没意思的事儿我都只能不闻不问。

而此时此刻,我却发现他人的付出其实比我更多。写书期间我完全不理会家里的大事小事,对此妻子戴安毫无怨言,依然扮演着我的最佳搭档。就算我再怎么擅长写作,我也无法找出合适的词语表达我对她的爱和感激。你看,这是一份多么让人惊喜的礼物!

我的女儿萨拉,为了能够帮助我,精心安排自己的时间。我写书的时候,她怀有身孕,交稿两周之后,她的第二个女儿埃琳娜就出生了,和萨拉一家一起度过的时光让我倍感珍惜。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这样的时光少之又少,交稿之后,我必须要重温。对我来说,和女儿一家人在一起确实弥足珍贵。

贝斯·佳鑫悦是我的代理人,她的无微不至简直要把我宠坏了,正是她的付出和友谊让最近两本书的出版过程充满了乐趣。要说感谢,我更应该感谢“艾利佛沟通”(Alive Communications)中介机构,正是通过该中介机构我才认识了贝斯。

对我来说,贝斯送给我的最佳礼物就是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威望公司(Revell)的维姬·克来普顿。当我得知可以再次和她合作时,整个出版过程都充满了节日般的喜庆。她娴熟的编辑技能让人享受其中,就像欣赏伦勃朗作画一般美妙。她知道如何把我的口头表述转化为艺术作品,而同时作品中又不失我的观点和声音。和她再次合作真是我的荣幸。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