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种基本需求

一个人格独立的人,他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这就为健康人际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小时候我住在凤凰城,大多数居民的房前屋后都种植一种百慕大草做草坪。这种草只需要很少的水,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这一特点使它成为酷热地区理想的地被植物。但在别的地方,人们会把百慕大草当作野草,务求除之而后快。

到了冬天,百慕大草就进入了休眠期,草完全干枯,变成了棕褐色,松松脆脆的,无论怎么看,草都是死了的。可是一旦春日来临,只需要很少的水,那些原本毫无生气的荒草地又重新开始变绿,焕发生机。

天冷草黄,有人能接受,有人不能接受,不愿接受的人是希望他们的草坪能四季常绿,解决方案通常有两种:

1.他们可以在冬眠的百慕大草坪上叠种黑麦草,这种草恰恰在冬天生长得很好,而百慕大草开始返青的时候它们则变黄了。

2.他们可以把冬眠的草坪涂成绿色。

大多居民选择了在自家草坪上叠种黑麦草,但购物中心和商业区往往选择第二种解决方案。在冬天去购物中心,看起来郁郁葱葱的绿色草坪,脚一踏上去却令人吃惊——我们的脚下嘎吱嘎吱响。有时我们还能看到园艺工人正背着油漆罐和喷雾器在草地上喷洒,他们一路走过,身后的草坪就神奇地换上了新装。

一片草坪由两部分组成:我们能看见的地上部分,和我们看不见的地下部分,但地上的部分状态如何,实则取决于地下。如果看到叶片发蔫儿,我们就知道它的根部缺水了;如果叶片的边缘变成褐色了,我们就知道可能是水浇得太多了;如果草看上去都枯萎了,那么它们可能只是进入了休眠期。所以,草坪长势良好的关键就在于要照料好草坪的地下部分。

同样的,与人相处也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是由其表象之下的内心状况所决定的。我们希望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把我们看作品行端正、正直诚实的人。我们希望他们真的在乎我们。

那么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1.看那些品行端正、富有爱心的人都在做什么,然后照葫芦画瓢——让人们认为我们实际上也有很高的素养。(就像给草坪喷漆那样。)

2.我们可以私底下默默地在自己的品性上狠下功夫,努力成为内外兼修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内在品性的发展,也将会在外部逐渐显现。

人不可能一直伪装,要是我们的内在有了瑕疵,外在终究会有所体现。此外,伪装也并非易事。真正的品格是内心的修养,如果我们修身养性,内在的光芒是掩藏不住的。

就像我们看花花草草的状态可以知道它们在地表之下的根部有没有问题,看人也是一样。乍一看,他们好像挺开心,似乎一切顺利,如果问他们事情进展如何,他们会说:“都好,好得不能再好了。”

但如果看着他们的眼睛,我们就能感到有什么事儿不对。也许他们的眼神在躲闪,也许他们的笑容里有一丝苦涩。这些细节稍纵即逝,很容易被忽略,假如我们通过现代通讯工具联系,要捕捉到这些细微的线索就更不容易了。

如果我们花时间观察,就能察觉出某个人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如果没满足,通过其外在的表现,我们就能看出个大概;如果满足了,我们也能看得到。

谋求建立人际关系是为了满足我们的一些基本需求,因为由于某些原因,人在封闭的状态下,其最基本的需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类需要交流,并在交流中得到满足。

人际关系建立的初期,我们的基本需求就是驱动力,促使我们去寻求联系。一旦关系形成,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就乐在其中。日子久了,得到满足的那些需求开始被忽略,或许是我们太忙,或许是我们有些心不在焉,也或许只是简单地把这份满足看作理所当然。总之,我们已经习惯了彼此,不再为那些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而尽心尽力,但那些需求依然切实存在着。这就像妻子说:“你从来不说你爱我。”丈夫回答:“结婚的时候我就说过啊,要是我变了,我会通知你的。”

六种基本需求

当他人身上出现“不健康”的症状时,是什么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呢?人的需求是什么?世上有多少人,恐怕就有多少种回答。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些: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主张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低层次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不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

▶智利经济学家曼弗雷德·麦克斯-尼夫(Manfred Max-Neef)将人的基本需求归纳为生存、安全、感情、理解、参与、休闲、创意、人格和自由九类。

▶美国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斯(Anthony Robbins)说,每个人的选择是想要让六个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确定性/心安、不确定性/变化、重要性、连接/爱、成长和贡献。他认为,人所有的异常和障碍,都来源于上述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在本书中,我们只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人际关系中未满足的需求会引发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辨识缺失与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了人们需要什么,也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他们经常如此这般。

基于我多年来与人相处以及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经验,我将基本需求分为六种,它们差不多存在于每一种人际关系之中。每一项需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程度。当一个人在某一项需求上要求的水平较低,而另一个人的要求水平较高时,挑战就来了。

这份清单并不一定全面、完整,或是无懈可击,但它提供了一个起点,让我们得以由此开始探索人与人之间出现基本沟通障碍时的解决之道。

1.安全与保障

从出生开始,我们的天性中就有一种对安全与保障的内在需求。我们想要知道,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指望的,有这样一个安全的锚,可以让我们无所畏惧地探索未来。就像拥挤的公交车或火车突然刹车时,人们本能地要抓住栏杆或扶手来支撑自己一样,人们相信栏杆、扶手是稳定、可靠的。

假设我在银行有一个支票账户和一个储蓄账户,而且我的支票账户等级较低,里面的钱刚好够支付本月的账单,但如果想要花钱时手脚再大一点儿或是万一遇上什么紧急情况,就要囊中羞涩了。

这时,我家冰箱坏了,如果我的储蓄账户里只有10美元,我就会很紧张;但如果我的储蓄账户里有十万美元,冰箱坏了就根本不是个事儿。其实,我的支票账户余额并没有变动,但是储蓄账户里若能有充裕的储备,即使我不打算使用它,也会让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内在笃定,对外才能处事不惊。

安全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基础。如果我们知道上司在致力于帮助我们成长,那么即使犯了大错我们也不会害怕;如果我们知道恋人对自己感情笃定,那么即使发生了言语冲突,我们也不会惶恐不安。

一个人对于安全感的要求较低,乐于尝鲜,对于任何可能的变化,他都会很兴奋。假如另外一个人缺乏安全感,对安稳的要求较高,喜欢稳稳当当,那么即使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让他觉得有威胁。把他俩放在一起,一定会很有趣。

关键就在于不要去争辩谁对谁错,而是要倾听对方的需求,并试着去理解对方的观点。只有相互理解了,两个人才能携手前行,共同解决问题,互相支持。

2.冒险

冒险,听起来与安全相反,但它实际上与安全是相辅相成的。冒险迫使我们离开舒适区,如果我们总想那么舒舒服服地待着,我们就会……呃,就会很舒服,舒服到再也没有动力去探索外部世界。

人生中大部分的成长时刻,恰恰发生在我们离开舒适区的时候,成长需要付出努力并且承担风险。乐于冒险的人总是迫不及待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体验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们天性好奇,永不止步。不喜欢冒险的人常常对未知怀有恐惧,他们之中也有人愿意探索,但前提是得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不愿意冒险的人只想待在旅游车里,优哉游哉地观赏东非游猎,愿意冒险的人则恨不得骑上猎豹。当我们把这样两个人放在一起,八成会有冲突——你觉得我太慢,我还嫌你太快,彼此都觉得别扭。这就需要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各自理解对方的立场,当一个人感到对方一直在真诚地倾听自己,并且能听进去,他就会信任对方,愿意选择或接受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让大家都能接受。

我认识的一对夫妻,简直是害怕一起度假。两人都想放松,但方式不同:一个总想到处跑,一个只想坐在沙滩上看书;一个每年都想去新的地方,一个只想去熟悉的地方再访、重温。他们也曾考虑过要不要分头行动,各玩各的,但很快就意识到真要那样做的话,只会让他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结果,他们携手打造了一种富有创意的旅行方法,既能享受彼此的陪伴,又能让各自得到满足。

有一年,他们攒够了欧洲沿河之旅的费用,开始旅行。旅途中的每一天,他们都会在不同的城市作短暂停留,花好几个小时,领略当地文化,品尝各种美食。游船驶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航程中,一个人静静地在包厢阅读或是看着岸上的城堡缓缓后退,另一个人则去甲板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享受到了能满足每个人需求的一流假期。

3.成长

无论对于生理还是心理,成长都是健康生命的天然组成部分。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都需要付出努力,当这种努力让人感觉难以应对时,有些人会觉得不值得。

但成长是人的自然本能,我们也许试图忽视,但终究无济于事,成长还是会照常发生。试图阻止成长,就像试图在水里强按住一个海滩上玩的那种大充气球,按一会儿可以,但它迟早会冲出水面。

如果人们想偷懒,不愿付出成长所需的努力,他们经常会找些由头来分心。比如,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娱乐消遣上,或者是忙于工作,好让他们能够逃避需要成长的那种感觉。但这只是表象,成长的需求依然还在。

有人说过,“忙碌只不过是生活空虚的麻醉剂”。如果人们忽视他们基本的成长需求,结果就会是虽然常常看似忙个不停,内里实则是既散漫又灰心。

人不成长,他身处其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也会停滞不前。他们就像死海——一片没有出口的水域,盐的浓度逐渐上升,以至于没有生命可以在其中生存,一片死寂。

4.接纳

在内心深处,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完美无瑕的——尽管人人都有缺点。我们想要知道,有那么几个人能接受我们的本来面目,认为我们还不错,在这些人面前,我们不用小心掩饰,也不必卖力表现,他们知道我们是什么样子,无论怎样都会珍惜我们。

我们早期的生活经历会形成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人对我们表示出了无条件的爱,我们便觉得自己有价值;如果我们没有被这样爱过,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被接纳、不配拥有。早期经历会跟随我们一生,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几年前,《我很好,你很好》这本书之所以能迅速登上畅销书榜单,就是因为人们对于被接纳、被认可的需求感同身受。当有人真正关心我们且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我们就有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每个人,无论情况怎样,都需要有人无条件地在乎他。

5.关联

人人都会需要其他人,生活就意味着分享,并在人海中找寻其最丰富的蕴意。

当我出门在外的时候,常常遇到一些打动我的事情——一场壮观的日落、一顿美味珍馐或者仅仅是一段让我开心的经历——我的第一反应是,真希望黛安娜能看到这些。所以我会用手机拍下照片发送给她,让她能跟我一起分享。我还不止一次拍下了那些非常喜欢的饭菜的照片,希望她就在我身边,我们能一起分享。

罗杰就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他说他谁也不需要,“我能照顾好我自己,”他会说,“跟别人打交道只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但在内心深处,他深知这只是借口,因为他怕自己承受不起,因为他不想被拒绝。

很多人就像罗杰一样,不想付出努力去学习人际交往能力,通向真正的人际关联。比起用心学习怎样与他人有效交流,随口一句“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借口要简单得多。一个人如果切断了与外界的关联,封闭、孤独会导致一些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正常活动正在逐渐被取代,变得越来越少。当人们更多地用电子通讯手段传递信息,而非面对面地交流时,他们就会错失诸多微妙的细节,而恰恰正是这些细节折射出的动人之处,能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当我们身体力行、全神贯注地与人相处时,我们所做的就是正常的人类活动,这就是人际关联。

6.价值感

我们都需要知道,生而为人,不能只在世上空走一遭,我们想要与众不同,我们天生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着各自的性情、激情、兴趣。没人能和我们一模一样,没人能贡献“我”所能贡献出的价值,“我”是无可取代的。

但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他们做出贡献,我们就感到自己特别渺小、无足轻重。所以,我们要么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努力也不尝试,觉得反正自己也没什么价值;要么试图去模仿他人,把自己活成别人的模样,以为如果照他们的样子去做,我们至少可以产生些许他们那样的影响。

问题是,当我们试图模仿别人,我们就放弃了造化赋予我们的独特性,剥夺了这个世界让我们做出独特贡献的机会。每个生命的独特性,正是他创造价值、对社会及他人产生影响的最有力的工具。

在人际关系上尤其如此。假如两个人都觉得他们没有什么能奉献给对方,以为自己于对方毫无价值,那么他们就陷入了一种毫无意义的相处模式:他们忙于许多活动,却没有什么东西能引导他们向前。有的时候,人们甚至是因为缺乏目标而走到一起,凑合着形成一种他们彼此都能勉强接受的关系。每一天,他们从肩并肩共同工作开始,到晚间在沙发上争夺遥控器结束。

两个半拉子人没法拼合成一个完整的人,不健康的人无法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心智成熟之旅

当一个人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时,他们就要依赖他人,总要有人来满足他,否则他就无法正常生存。新生儿需要依赖他人,得有人给他喂奶、换尿布,以及满足其他基本需求,对此我们不会介意,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然而,父母有个盼头——无论如何孩子终将长大,走向独立。新生儿要长成一个小娃娃,小娃娃要长成一个小孩子,小孩子要长成一个青少年,青少年要长成一个成年人。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越来越会照顾自己,越来越能够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当一个成年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我们就会认为他不合格。某些特殊情况下,有些人无法独立是因为身体缺陷或者发育不健全;另外一些情况下,一些人没能正常过渡到独立阶段,只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让别人照顾。

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已经30多岁了,他们都已经完成独立。我们依然乐于参与他们的生活,并且尽可能经常联系他们。虽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我们仍相互关联——如果我们完全退出,他们会难过,但还好对他们的正常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

一个人格独立的人,他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这就为健康人际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能独立的人不能自己承担责任,总是指望别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人际关系中的别扭和不愉快,大多由此而产生。我不能够满足自己,而你也不能够满足我,我们的关系就要紧张了。

当两个人意见不合,谈话开始变得艰难的时候,不能独立的人常常会揪住问题相互指责。然而更好的解决方式是,把那些健康、独立的视角带入谈话,共同引入资源,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身心健康的人会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一个人。

孩子要长大成人。但是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那么结果是他们的身体长大了,心智依然还是孩子。这就是成人之间关系陷入困境以及沟通变得具有挑战性的根源。

是时候长大成人了。

《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 :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