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视角-学会正面对话和换位思考

局面越僵,越需要我们转向面对面地沟通,设法弄明白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有一次,我的妻子在小区里遇上了一位刚刚搬来的女邻居。她们就在她家车库通向马路的空地上攀谈起来,越说越投缘。这是好事儿,能让新搬来的邻居觉得自己很受欢迎。

她们正聊着,另一个住在隔壁的邻居从高处走到栅栏跟前开始大喊大叫。“你家的树太高啦,”他嚷嚷,“它挡住了我的视线,你难道不知道我们这儿的规矩?我要到业主委员会投诉你!”他继续恶毒地言语攻击,直到他的妻子从屋里赶出来,把他拉了回去。

我相信这位新邻居一定在纳闷儿:这究竟是怎么了?现在是什么世道?几周之后,他们移走了那棵树。我猜,为这事儿她和她丈夫要有一大通讨论,而且不会很乐观。突如其来的攻击,会自然地让他们对自己的邻居产生某种负面看法。

我曾经和那个发飙的男人偶然地说过几次话,他看起来虽然有点儿古怪,却从来没有表现出过恶意。但几个月前,我在我家车库门前遇见他,他说:“我好几次看到你在这儿搞什么研讨会,就在这儿,大约是凌晨三点,你的车后面还播放着音乐,这儿还摆着椅子,噪音都把我吵醒了。所以我起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看到你这一片的灯都还亮着。我就觉得怪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但我从来没有在凌晨三点在自家门前搞什么研讨会,我甚至从没见过凌晨三点屋外的样子。

这个线索提醒我:有什么事不对劲儿。后来我才知道,他患有某种痴呆症,会突然发作。后来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直到我们看到他需要家人随身看护。

我们的新邻居可不会这么看,他们对这个老家伙的印象从一开始就是负面的:这人不是个好人。他们会有这些想法再自然不过。但新的视角会让我们在遇事时有新的体验。

有人说:“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自行补缺。”这就是为什么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重要的是要保持沟通。因为如果不交流,我们就不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那样的话,我们渐渐就会相信我们自己拼凑出的观点,对子虚乌有的事情信以为真。

当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谈论它时大家通常都会不舒服。因此,人们会选择更容易的路径——和其他人谈,而不跟当事人谈。任何时候,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都是在冒险,冒着损害我们与他人之间关系的风险。建立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必由之路,就是要直面当事人,即使这样做起来很难。

躲在暗处的中伤者

从事写作的人会很快发现这一点,人们读他们的书,形成各自的意见,于是写各式书评、博客文章或通过其他公众渠道表达看法。如果他们的观点与作者有分歧,通常会写出关于该书的尖刻评论,除此之外,他们也常常对作者的人品极尽冷嘲热讽。

这让我觉得很有趣,这些批评者的意见如此强烈、态度如此自信,但他们却从来都没有与作者进行过正面对话。他们总是藏身暗处、巧舌如簧,说出那些面对面时他们可能永远也说不出口的话。

几年前,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随后我读到了一位大学教授写的书评,书评发表在他们学校的校友杂志上。他说:“尽管这本书是他读过的关于这个主题最好的书,但他依然深怀忧虑,因为我在书中引述的某些人的言论和观点,严重破坏了他所笃信的观念和他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知识体系。”这可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因为我引述了他不赞同的观点,他就认为我同意被引述者的全部观点,把我划分到了敌对阵营。最后他还说他不能推荐我的书。

当我读到这些的时候,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我更多的是感到了失望。他有权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他强行给我贴上了不属于我的标签,说我持有某些我根本不认同的观点,并公之于众。在我看来,即使是和我有分歧的人也能说出充满智慧的话语,并且我也乐于引用它们。很显然,这位大学教授不是这样想的,并以此作为他开展批判的基本原则。他不仅仅抨击我的书,他还抨击我这个人。

如果他能平心静气地和我坐下来喝杯咖啡,我们就可以好好谈谈。他可能会说:“你书里的这一部分内容让我有些担心,我打算如此这般评论,不过发表书评之前,我非常想听听你的看法。”

假如真能这样,那么对于他的负面评论,我可能就一笑而过了。如果他能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事先提出沟通,那他也就用不着在背后说、在暗处说了。

一个人跳舞

当谈话变得艰难时,许多人只是简单地选择避而不见。他们不喜欢冲突,所以他们选择绕开对方以避免直接对抗。但同时,他们会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他们就可以直抒胸臆,而且无需顾忌要如何处理对方的反应。他们也可能会和其他不相干的人谈论某人都做了些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沟通有点像在舞池里与一个伙伴跳舞,我们都试着配合默契。跳舞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舞跳得好坏取决于双方能否细心周到地回应对方的动作,而且我们谁都不能忽略对方。

当我们在别人背后批评他们,这就像要在舞池共舞却无视舞伴。我们只是批评对方的一举一动,而不是试图与之合作。我们斥责对方熟练程度不够,水平有多么差劲。这不是要一起跳舞,而是要跳独舞。

我的一个好朋友,自己经营承包业务。这可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甚至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前就要开展法律诉讼。合同各方的大部分沟通交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他告诉我,这些电子邮件的内容往往一封比一封言辞激烈,有些甚至很恶毒,从而导致对抗迅速升级。短短几个小时,脾气就会爆发,指控就会形成。“这已经成了人们交流的方式,”他说道,“所有要说的话都是用书面形式表达,这样的话,凶起来可就太容易了,反正又不是面对面地在一张桌子前坐着。”

他说,当收到一封情绪在字里行间暗涛汹涌的电子邮件时,他会选择先不回复,而是拿起电话跟对方说:“你好!我收到你的电子邮件了。发生什么事了?我们谈谈吧!”有时,他会花时间开车穿过市中心,去与对方共进午餐,这样他们就可以看着对方的眼睛来分享彼此的观点。“不管他们的电子邮件的言辞有多么激烈,态度有多么强硬,”他说,“当你跟他一起坐下来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软化。”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原则:我们不能只用文本来进行对话,尤其是在对话已经变得艰难的时候。局面越僵,越需要我们转向面对面地沟通,设法弄明白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不同视角

那么,当对话已经变得艰难时,各持己见的人们又当如何合作共事呢?我们需要通过对方的眼睛,来看看他们所看到的——不是为了要和他们看法一致,而是为了让自己可以理解对方。

有一件事可以很好地诠释上述观点。我和我的妻子在一幢综合商务楼前看到一尊雕像,我们站在两侧看着那尊雕像。从她的位置看,那显然是一个苗条的漂亮女孩儿,身着精美的礼服;但从我的角度看上去,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鼻子,鼻子下面是超大的鼻孔。

我们各自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并且认为对方简直是彻底疯了。我哈哈大笑着说这雕像太搞笑了,她可能会错愕;她说这雕像真是太美了,我则可能会诧异。围绕这个雕像,我们可以争论一整天,因为我们各自眼中看到的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都太明显了。然后我们开车回家,很可能一路上都闷闷不乐,都觉着对方太固执。

我们有其他的选择吗?我可以走到她身边,看看她到底都看见了些什么。然后我们再一起走回我原来所在的位置,看看我当时看到的景象。然后我们再手牵着手,一起观察这尊雕像,因为我们已经去过对方的立足点,体验过对方的视角。

即兴表演

当两个人一起跳舞,他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都希望能有一个愉快的经历,享受彼此的陪伴。如果跳得好,舞蹈的魅力简直不可思议,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就那么独自傻待着,则永远不会发生什么。

在我女儿的婚礼之前,我和妻子上了几次交谊舞培训课。我知道,婚礼上必定会安排一段父亲和女儿的舞蹈,我不想到时候尴尬。但比尴尬更要紧的是,我不只在意人们怎么看我,我更在乎的是我和女儿的关系。除了妻子,在我的整个世界里,女儿就是最重要的人。这是她特别的日子,我想给她她应得的关注,我想为她跳好舞,不是为我自己。我不知道我的舞技够不够用,她可能为了练舞也吃了不少苦头。但婚礼上与她共舞是我人生的一件大事,我这么在乎她,足以驱使我认真练习。

跳舞不是照本宣科的运动。虽然必须要学习基本舞步,但两个人若要即兴表演,就要看双方是否有足够的默契。人们并不确切知道对方的下一个舞步,也不确定自己要如何呼应对方的动作,可能会乱上几步,也可能会踩到对方的脚。没有人是掌控的一方,如果那样的话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样如此。当对话越来越僵,对方不以我们期待的方式来回应时,我们就会感觉沮丧,话越说越乱,情绪也越来越糟。而要让对话得以顺畅进行,我们需要记住一件事情:好好跳舞。

刻意练习

我们如何学会一起跳舞?上舞蹈课:先练习各种基本舞步,然后学习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会跳得越来越好,还会尝试各种新动作。我们学习如何预测舞伴出乎意料的动作,又如何做出恰当的回应。

学习舞蹈很像学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需要投入精力。

▶需要反复练习。

▶跳的时候要做到互让与协同(一个人的脚向前移动,另一人相应地就要向后移动)。

▶要带着情感跳舞(这就是为什么跳舞时要有音乐伴奏的原因)。

▶舞蹈种类多样(舒缓的、充满活力的、激动人心的)。

▶舞蹈规则为舞之乐趣提供了框架。

▶你需要保持专注,否则可能会手忙脚乱。

▶会有后仰和倾身的动作,需要双方互相信任。

你说:“我的舞伴简直不可理喻,他/她就是问题所在。他/她需要改变,否则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跳好。”

这可能是真的,无论是在跳舞还是沟通中。但是不做任何努力,只期望对方做出改变,我们就会陷入僵局。凡事总会有不同的观点,而这恰恰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我们需要谦卑地承认,我们自己可能同样需要改变。

一门心思挑别人的错很容易,但如果想要让交流更有效,我们就应该像练习跳舞一样,去提高舞蹈水平。或许其中一个人学得快些,因而开始心焦气躁,说不定还会被舞伴踩脚。但他们不放弃,继续练习,直到他们能够体察对方的舞步。渐渐地,他们共同走向成功。

我们深知充满活力的交流具有怎样的价值,所以我们为此而努力。但当难题出现时,我们还是很容易踩到对方的脚。我们很可能会着力于互相攻击,而不是解决问题。但无论对话多么艰难,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而且相互提醒——那个最重要的观点:如果我们的关系是有价值的,它值得我们付出努力。

我们可能不得不说:“我现在对你太失望了,我很难保持冷静,但是我不会放弃,也不会离开,为你是值得的,为我们也是值得的。”此时我们可能不得不离开舞池好让大家可以冷静下来。分开是暂时的,而且分开是为了重聚,为了恪守承诺,为了我们的关系能继续跳舞。

彼此珍惜

每次跳舞,我们都要与他人互动。商业谈判中的取舍,客户意见的处置和反馈,与亲戚朋友们的互动,这些事情意味着我们每天都在跳舞。在我们日常交往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有很多练习“跳舞”的机会,以便有朝一日我们能处理好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那些关系。

现在想象一个场景,你想买一辆车,于是开始和销售员在汽车展厅砍价,试图得到最优惠的价格。他可能开朗、友好,也可能安安静静的,看似真诚。如果你过去曾和某个汽车销售员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你可能就会先看他在那儿“独舞”,观察一下你是否可以信任他。他有来言、你有去语,你试探他、他琢磨你。这就像是在和一个陌生人跳舞,总也猜不透他下一脚要往哪儿踩。你无需把销售员看作必须打败的敌人,只需要专注于眼前的问题:得到一个你和他都能接受的、实实在在的价格,买到你想要的车。

有一天早上在机场候机时,我观看了一段“迷你舞蹈”。登机口开始检票了,一名乘客排在检票的队列中。突然,他大概认出检票员是某位他过去认识的人了,走上前去和她拥抱:“你好吗?这都多久没见了啊!你过得怎么样啊?”

“很好,”她说,“真的很好,你呢?”

“很好,确实确实很好。”

“那好啊!”她说,“家里人都好吗?”

“好,他们都很好,”他说,“孩子们都好吗?”

“哦,是的,他们很好,他们都很好。”

“好,好!这样就好!”他回应道。

这一幕看上去很有趣,因为他们试图“跳舞”。他们想相互连接,但他们迈出的却是婴儿的脚步。两个人都不能确定该说些什么,所以只能说一切都好。终于,他要登机了,那场尴尬的谈话也就此结束,检票员又开始检票(她兴许一直在纳闷这人到底是谁)。

我不是在挑他们的错,因为我们自己身上也常发生类似的情形。有时候我们的确不知道该说什么,当谈话变得不那么顺畅,只能说一大堆“好好好”。但如果两个人都在乎彼此,他们就应该继续“跳舞”。不断找寻彼此的一致之处和共同的角度,设法让连接更加充分。

彼此珍惜能激励我们继续“跳舞”。即使事情变得艰难,只要能聚焦于彼此关系的价值,我们就有了理由继续努力“跳舞”。

具体步骤

于是,我们决定继续“跳舞”。那么,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舞步合拍,也就是让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呢?下面是一些具体步骤:

致力于面对面沟通。艰难对话的过程中大家都不会舒服,所以需要把问题拿到台面上来,面对面地交流。这并不是说我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电话中交谈,永远不能使用短信、视频通话或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但这些只能作为面对面交流的补充手段,而不是替代品。面对面沟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让我们能更准确地弄明白对方的观点。

要适应不舒服。舒服当然好,但不能以牺牲自己珍惜的关系为代价。如果事情变得让人不适,那是因为我们不能兼顾和包容对方的观点。不舒服应该是告诉我们需要面对问题的信号,而不是撤退或逃跑的发令枪。

不要试图改变他人。我们无法保证别人会改变,能改当然好,但这并不现实。在任何关系中,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己,这才是我们需要着力的地方。在我们自己不能做出改变之前,企图改变他人是徒劳的。正人先要正己,责己之前莫责人。

未雨绸缪。就像我们要付出时间去练习,才能成为跳舞的行家一样,我们也要花时间锻炼,与人交流的时候才能顺畅高效。人与人的交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步具体会是什么样的。在我们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眼界之前,我们也很难理解别人的观点。当我们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好使用我们的交流“舞步”,但是更好的做法是未雨绸缪。当我们的人际关系都还不错的时候多加练习,在矛盾还没有出现之前熟练掌握交流的技巧。如果之前没有过几次偶遇闲聊,贸然与一位古怪的同事进行艰难对话,不尴尬才怪。

寻找共同之处。有人说:“要是两个人的想法一模一样,那么其中有一个人就是没用的了。”人与人之间会意见不一致是因为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视角。盯着分歧大做文章会让我们彼此疏远,但是寻找共同之处能让我们越走越近。

珍惜彼此的关系,共同为之奋斗。太多的人在艰难对话中选择了放弃,他们觉得累了,不想再尝试了。但是如果这段关系是有价值的,那么它就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 :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