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尝试去想象托马斯·爱迪生,尽量生动地想。想象一下他在哪里,正在做什么,是不是一个人。每当我问大家这个问题,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

“他在实验室里,被一堆仪器围绕。他正在研究留声机,进行实验。他成功了![他是一个人吗?]是的,他一个人进行着这些工作,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追求的是什么。”

“他在新泽西州一个实验室样子的房间里,穿着白大褂。他正在研究电灯泡。突然,电灯泡亮了![他是一个人吗?]是的。他是那种比较孤僻的人,喜欢自己思考。”

事实上,历史记载显示他完全不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工作方式也与上述想象完全不一样。

爱迪生不是一个孤僻的人。在关于电灯泡的研究工作中,他有 30 名助手,其中包括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研究工作在一家公司投资的标志着当时最高水平的实验室里进行!

电灯泡也不是突然间被发明的。电灯泡现在成了“在某个时刻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点子”的象征,但在电灯泡发明的过程中却不存在这样一个时刻。事实上,灯泡并不能说是一项单独的发明,它是由多项旷日持久的发明创新组成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名或多名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以及吹制玻璃的工人来协作完成。

爱迪生不是一个单纯喜欢鼓捣小发明的人,也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个被称作“门洛帕克的奇才”(The Wizard of Menlo Park)的人其实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清楚自己的发明具有的商业潜力,甚至知道如何去讨好媒体——有时他会去打压别人,让自己成为一项发明的唯一发明者,因为他懂得如何宣传自己。

是的,他是个天才,但他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的传记作者保罗·伊斯雷尔(Paul Israel)通过对他所有信息的了解,认为他当时在家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男孩。虽然年轻的爱迪生喜欢做实验并对机械方面感兴趣(可能比其他人更投入),但是研究机械和技术不过是每一个普通的中西部男孩都会有的经历。

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好奇心强烈、喜欢拆拆补补的小男孩,不断寻找着新的挑战。在其他年轻人都已经在社会上自力更生很久后,爱迪生还搭乘着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学习关于电报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自学和发明,从电报员的岗位开始不断升职。他对自我提高和发明的热爱从未间断,但令他的两任妻子失望的是,他只会把这种爱投入工作。

关于能力和成就,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我们总认为,是那些孤独、聪明的人突然间发明了了不起的东西。

然而,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也是经过这个领域里多年的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导师们的上千次讨论,废弃了数篇草稿,奉献了半生精力,才最终完成的。

莫扎特也是经历了超过 10 年的酝酿,才创作出今天我们仰慕的作品的。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并不是原创的,也没有那么出色,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而已。

本章讲的就是人们取得成就的真正要素。我将告诉大家为什么有些人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而有些人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就。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