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你需要的是达到效果,而不是证明道理

NLP一直强调,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在争吵的时候,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有道理,而对方都是在无理取闹。事实是,争吵的双方可能都是对的,可惜的是,两个对的人却无法相处。有时你会发现,越是对的人,他的身边越是没有人,正是他的『对』,把身边的人一个个推远,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

那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呢?不是说真理越辩越明吗,为什么夫妻却越吵距离越远,生意伙伴越辩越难合作?难道就没有一个真理?

我最近去了一趟澳洲看朋友,有感于两地的差异,写了一首诗:

你的世界我不懂

你说

二月来潜水

八月来看雪

我以为你在开玩笑

你说

动物有腿不会走

鸟儿有翅不会飞

山是蓝色的

我觉得你智商有问题

你说

北方酷热难当

南方千年冰封

我想

你大概疯了

直到

那天我到南半球来看你

原来

你的世界我不懂

诗写得不好,但足以说明一点,你所处的位置会决定你的观点。不光你所处的位置,还有你的立场、你的角度、你的身份等,都会决定你的观点。

我认为北冷南热,是因为我站在北半球;一个澳洲人认为北热南冷,是因为他站在南半球;徐岚认为教育孩子要包容鼓励,因为她是母亲,她丈夫认为应该严格有规矩,因为他是父亲;刘铭认为公司管理要灵活,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中国,吴浩然认为公司管理要规范,因为他刚刚从外国回来……谁对?谁错?

谁都对,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

谁都错,因为都没有去考虑别人的立场。

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焦点都在事情上,没有人看到对方这个人。

如果吴浩然能看到刘铭这10多年管理公司的不容易,能肯定他过去对公司所作出的贡献,然后,在尊重他是现任总经理的前提下,与他一起商量应收账款以及健全公司税务问题,事情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同样,如果刘铭能看到一位年轻人热火朝天的干劲以及敢于改革的胆色,能对他改革的热情及魄力给予肯定,然后再告诉他中国企业多年来所形成的习惯,跟他一起商量最佳的解决方案,难道一位有世界500强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年轻人就不会通情达理?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把焦点放在了事情上,完全忽略了人的存在,这就是对事不对人所带来的后果。

只要把焦点放在事情上,就一定会聚焦于自己的道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道理,当双方都坚持各自的道理时,事情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在婚姻中坚持道理,结果可能就是离婚;合作伙伴坚持对错,结果就是分道扬镳。

说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为什么我们要把焦点放在效果上面?原因很简单,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实』上,注重效果才会把注意力放在现在和未来。任何计划的制订都是为了效果,效果是所有行动的目的。但是,很多人却忘记了这一点,最后变成只注重道理,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忘记了本来想达到的效果。

这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也不相同。当一个人坚持道理的时候,就是将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强行加在别人身上。每一个人被别人强加一套信念的时候,都会本能地反抗,就如上一节所说,他要『捍卫自己』。

道理是理性分析总结出来的成果,它并非没用,但是真正推动一个人改变需要感性的力量。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理性可以使人们认同一个道理,却没办法执行这个『道理』。

所以,要真正达到效果,首先要抛弃『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行为,让对方先在感情上认可你。

婚姻需要道理,但是婚姻更加需要感情。一段婚姻只剩下道理而没有感情的时候,就名存实亡了。

徐岚和她前夫其实都没错,站在各自角度,他们都有『道理』,他们两个人也只是为了使家庭更好,家人相处得更和谐,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然而在争论的过程中,他们太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最后完全忘记了本来想要达到的『效果』。

刘铭和吴浩然两人的观点也都没有对错之分,一个人熟悉国内企业的运作模式,另一个人熟悉国外企业的运作模式,两人都是希望企业越做越好,但是最后却变成一次次『不欢而散』。

让效果与道理共存

效果和道理往往可以并存,并不需要牺牲其中一个而满足另一个。

我告诉徐岚,如果她再次走入婚姻,面对争执不用感到恐慌,但是争执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在争论某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目中有人』,也就是说,要通过这件事看到她老公的正面动机,同时接纳他此刻的情绪,并对他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在情感上跟他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去讨论事情,这就是俗话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争吵会让两人的关系更近。因为,双方都十分在乎对方,这样就没有什么谈不了的事。

同时,需要不断去觉察,因为一旦争论起来,就会陷入自己的『道理』中,要提醒自己从『道理』中走出来,去看看这样做会达到的『效果』。很可能两个人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只是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这时她可以完全接纳对方的做法,肯定他的想法也是对的。当一个人能够接纳对方的时候,对方也会对自己敞开心扉,这时两人就有可能达成共识,找到彼此都认同、都能达到效果的办法。

同样的方法我也告诉了刘铭,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争执,都不要忘记——效果比道理更重要,但是效果和道理可以共存。刘铭很清楚,吴浩然的『改革』也是对的,只是刘铭不能接受他的方式。既然两个人都希望企业越来越好,那么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一样的,所以我也建议刘铭如果再和吴浩然谈管理上的问题,完全可以先接受他的观点,认同吴浩然的『道理』,然后两人一起协商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达到共同期望的效果。

道理最终要服务于效果,没有效果的道理不具有任何意义。人们根本不用太在意某件事情有效果的时候是否符合某种道理,效果本身就是道理最有力的证明。当你掌握了『效果比道理更重要』这个前提,你的人生将会更加具有灵活性。所以,让自己有所觉察,清晰地知道『道理』与『效果』的关系,就能让你的『道理』为『效果』服务。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因为人们维护的『道理』,其实是自我价值。一个自我价值低的人,一旦受到别人的批评或否定,就会触发他的自我防卫机制,就像抵抗外敌入侵一样,会动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抗争,此时此刻的他,很难有精力去顾及事情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却不断干傻事。

所以,要从『对』与『错』的陷阱中走出来,真正做到效果与道理并存,最根本的起点就是提升自我价值。至于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我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继续为大家阐述。

『对错』背后是一颗脆弱的心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黑白分明,非此即彼,逻辑严密,他们总有办法证明你是错的。在他们面前,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浑身乏力,这种人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黑洞』。

我曾经就是这种人,这条路我走过,所以,我非常清楚。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过去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可以看到,当年的我,在坚持『对』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颗脆弱的心。

我出身于广东的农村,曾经家里很穷。我还记得,读大学的时候从来不敢和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因为那时的我只买得起青菜。

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都有一颗玻璃心——害怕别人看见自己经济上的窘困,总要小心翼翼地保护那点倔强的尊严。越是保护,越是敏感,别人善意的示好,在我眼中都可能被扭曲成一种侮辱。那时的自己,就像一只刺猬,拼命守护着脆弱的自尊。

我曾邀请过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广东人有个习惯,来客人都要泡茶喝。我拿出自己觉得很好的茶给朋友喝,朋友喝了一口,无心评论了一句:这个茶叶不好。

这句随口而出的话,像一记耳光打在了我脸上。

这位朋友回去后不久,给我寄了一包茶叶过来,说:『你试试我这个茶,比你那个好。』我看着那包茶叶,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立即给朋友回了封信,言辞激烈,一再强调自己就是喜欢自己的茶叶,喝不惯别的茶,然后将朋友送的茶叶硬是寄了回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心理学的世界之后,我才明白,因为那时我的自我价值太低,别人的好意会被我看成『侮辱』。为了维护那点少得可怜的自尊,我不得不用尽一切办法,来证明我是对的。却不曾觉察,在我证明自己是对的同时,我把一包上好的茶叶推出了我的世界。

其实,被我推出世界的,又何止一包茶叶?

在接触心理学之前,为了保护那颗脆弱的心,我在外面筑起了一堵又高又厚的围墙,把自己困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独自挣扎求存。

而『对』与『错』,就是那堵墙中的一段。

那我们该如何与这样一种人相处呢?

要知道如何跟他相处,我们就要绕过他所设置的墙,去看到你对面的这个人。

你面前的这个人,看起来很强大,其实,在他强大的逻辑武装下,是一颗脆弱的心和一个不堪一击的灵魂。他们也许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得到父母、师长的肯定、认同,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心理营养一直得不到满足,形成了极弱的自尊。为了保护那个弱小的自我,他们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否则他们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为了保护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一套完整的逻辑,这套逻辑就像盔甲一样把自己武装起来。所以,我们要看到他们,不仅看到他们的盔甲,还要看到他们那颗脆弱的心。

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事情就好办了。只要你能够听到他的观点,读懂他的期待,看到他的正面动机,并给予肯定,让他的渴望得到满足,这样,你们的感情就会加深,他那颗很久没被滋润的心因为得到了你的滋养而变得鲜活起来,他的灵魂也因而强大起来,那堵挡在你们之间的墙就会瞬间烟消云散。

这也许就是俗语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原因吧。

《只因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