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人都是最佳状态,那什么是病人

在几十年前的医学界,几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研发了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生物学,心理学还有社会学糅合在一起。但是这个在医学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治疗模式却创造出了一个没有人需要的标签。医药学和精神病学将吉米这种无法对周围环境做出合理反应的人称之为“有缺陷的人”或者“精神病人”。

大部分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把一件事情定义为不正常,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一系列信息的对比,这就是我们大脑所做的事情。车子突然朝我冲过来,我会害怕;艾伦听见非比寻常的声音也会害怕。而我们称之为“不正常”的行为,则是人类表现出的所有“最佳(极端)状态”中的一种而已。

在身体健康或虚弱的状态下,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对比功能,并进行等级划分,比如“更好和更差”“黑和白”“健康和虚弱”“正常和反常”。

在医学中,人们会把身体“反常”状态称之为“病态”。病态就是指机体处于持续性的不适状态,医学界将此称之为“疾病(disease)”,其字面含义就是“不(dis)舒适(easy)”的状态。其实那些身患“疾病”的人,他们的机体正在完美运作。然而,人们却认为相比于身体健康的人而言,这些患者处于劣势,所以人们创造出了这样一个词“疾病(dis-ease)”。其实这个词的出现来源于我们对“死亡”的最原始的恐惧。

人类机体免疫系统的启动主要是因为细菌或病毒,这些微生物会导致传染性的疾病。一旦病菌入侵我们体内的生物领域,机体便会对袭击做出反应。我们会担心感染疾病的患者,但是我们并不会同情一些感染了肝炎或者艾滋病的患者,我们甚至会瞧不起他们,认为是他们自己不检点、不自制的行为导致了当前的后果。

面对身患癌症的人,我们也会有类似的反应。其中一些人会获得别人的同情,因为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然而一些令人不安的数据显示,如果喜欢抽香烟的人患上了肺癌,则会遭受别人的非难。

沾染恶习一般会被认为是道德败坏或者是意志力缺乏。尽管很久之前我们就知道,吸毒成瘾者和酗酒者大脑所分泌出的化学物质导致他们无法拒绝毒品和酒精。

我们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些人正在尽其所能应对当前的生活环境,还把这些人称为“病人”。哮喘、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心脏病,甚至人们脸上的粉刺都可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们会对超重的人说:“你应该改变你当前的体型。”对患有粉刺的孩子说:“你应该多洗洗脸。”我们的这些话无意中表示了在我们眼里他们就是一群异类。这让这些人倍感羞愧,并对自己的身体缺陷产生了恐惧情绪。

我们看待彼此的这种方式在无意中就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为何恐惧情绪从之前对我们的保护变成了对我们的伤害?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过度迷信当前社会制定出的一套标准,从而觉得自己没有做到最好,把自己当成了“病人”。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