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意识大统一理论的诞生

意识研究大师

约翰·怀特

1973年,我还在美国加州的意识研究科学学会(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IONS)做通信主管,当时我收到了一封信,请求我们对某项意识研究项目提供经济支持。写信人就是肯·威尔伯。

当时威尔伯只有二十四岁,是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学院生物化学系研究生。他当时就差一篇论文就能完成博士学位的要求了,因此,希望能从手头的科研工作中暂时抽身一年时间,专注于他多年来一直探究的另一个领域:心理学中更高的意识层次。他的研究不仅限于理论,还有亲身的实践(1972年威尔伯开始修禅,并在数位禅宗和藏传佛教上师门下修习过)。

威尔伯对东西方心理学进行理论研究的提议看上去就价值非凡。但是当时的经济状况让IONS无力资助更多有价值的项目。实际上,当时的IONS由于没能获得计划中的财政支持而濒临破产的危险。我遗憾地告诉威尔伯,我们无法提供他所需要的款项。不过,我还是鼓励他继续尽其所能地研究下去,因为这个项目听起来颇具价值。

大约过了一年,在我离开IONS回到康涅狄格后,又收到了一封信,是威尔伯写来的。他真的一直在这个项目中埋头苦干,尽管缺乏来自机构的资助,但他还是找到了出路——在当地一家饭店里当洗碗工,从而写成了一本长篇累牍的著作《意识光谱》。重点是,他在信中问我能否帮他找一个出版商。

立志于研究意识的威尔伯胸怀远大抱负,我很高兴能够帮助这样一个年轻人,特别是当我通读了他发给我的手稿之后,更坚定了帮他的信心。就如同后文中超个人心理学协会的前任主席詹姆斯·法迪曼博士(Dr.James Fadiman)所描述的那样,威尔伯写出了“继威廉·詹姆斯之后,有关意识的最为合理、最通达的著作”。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并意识到自己在道义上有责任支持这本著作的发表,于是我仿佛将它当做了自己的分内事,向许多机构推荐此书,我记得我一共找了33家出版商想从中找到一家将它出版。神智出版社(The Theosophical Publishing House)的资深编辑罗斯玛丽·斯图尔特(Rosemarie Stewart)认为《意识光谱》具有出版的价值,出版经理克拉伦斯·佩德森(Clarence Pedersen)也赞成她的意见。他们一起将它推荐给了出版委员会的成员们,而他们也都同意并接受了这本书。《意识光谱》终于在1977年正式发行了。就在那时,威尔伯邀请我为他的著作作序。我很惊讶,也深受感动。

从我们第一次联系至今,我看着威尔伯在诸多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既有作为一个作家的,也有作为《回观》杂志前任主编的,并且这些成就在宗教、学术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引起了广泛而极其热烈的关注。12本著作、大量短篇作品,论文、审阅和评论,这些成就代表了意识研究领域中一处重大的概念性突破,而你现在即将阅读的就是这些成就中的发轫之作。威尔伯将一切主题中最为困难的一种——意识的本质,通过优雅却简明、让人能轻松领会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的理论扎根于对开悟(enlightenment)本质颇有见地的理解之中,并通过敏锐的学识和优雅的文风跃然纸上。这一成就的重要性再怎么夸张也不显得过分。如果给威尔伯在意识领域的探索打个比方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一天,我正在攀爬一座心智(mind)的高山,并艰难地试着征服途中一个极其陡峭的巅峰,这时我向下望去,看到平原遥远的那一头,肯·威尔伯正迈着大步向着山麓丘陵走来。接着他加速了、小跑起来,很快爬上了海拔较低的地方,但他并没有在上坡时减慢速度,而是展示出他那登山运动的稀世天赋。他不仅没有减速,实际上还跑得更快了。他迈着优雅的步子冲过了极长的一段距离,让像我这样的旁观者瞠目结舌。然后,他竟然启动了冥想的喷射推进器,一跃抵达了灵性的最上层!而我只能站在那里,屏住呼吸,看着他划过天空留下的轨迹,欣慰地笑着。《意识光谱》集心理学、心理疗法、神秘主义和世界宗教四者之大成,是一场有关人类认同的独一无二的探讨。利用来源于物理学的概念:电磁光谱,威尔伯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个性就是一种意识的多层次展现或表达,这就好比电磁光谱是一个典型电磁波的多波段表达一样。

物理学家们将电磁光谱分解开来,将它们分别称为无线电波、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等不同的波段,与之相似,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和体系也将意识“切割”开了。他们有的专注于更为人普遍感受到的意识状态;还有的则研究着更为崇高的灵性体验领域。但不管怎样,如果我们从威尔伯提供的视角来观察的话,它们都可以整齐地排列成一个天衣无缝的连续体。照他的话来讲,意识研究中存在的不同理论可以“整合并综合为一个光谱、一条彩虹”。因此,他的意识模型不仅合理地将神秘主义、东西方心理学化为一体结合起来,而且还清晰地讲明了西方心理疗法的各种理论。而就像开悟本身一样,它将所有的理论进行了阐释,同时也超越了所有的理论。

对应所谓的长青哲学(perennial philosophy),威尔伯研究的可谓是长青心理学了,它是一种人类认同观,它将对宇宙万有或一切万有的认同视为终极认同。意识光谱勾勒了人类经历的主要意识层次或结构,之后上升到对神性的证悟,再到终极认同,最后从一切生物之源中认识到自我与神性。

大体上讲,威尔伯在书中阐述了意识的六种主要阶层:阴影层、自我阶层、生物社会带、存在阶层、超个人带以及大心境界。这些阶层统合起来涵盖了人类经验的完整范围,从灵魂中那些压抑的阴影碎片,到心身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更高阶层,继而超越它们进入超个人的领域,直达那已谈不上是阶层,而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容,无隙而至无限,无时而至永恒,超出太虚”的终极阶层,而威尔伯描述了这些阶层的本质。

在自我(self)的真正本质觉醒之前,人类的存在具有二元对立和幻觉的特征。每一个阶层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二元对立和幻觉。威尔伯指出,不同的东西方心理学流派都对这两个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且对各个阶层中出现的紊乱、病理和苦难都有着很有价值的见解和很有效果的疗法。但是只有当我们以整合的眼光看待这些阶层时,才能发现存在的不二本质,也才能透析原本存在于不同心理学派之间的表层矛盾。

例如,一方面,弗洛伊德发出必须“壮大”自我的命令,而另一方面,瑜伽和佛教则有超越自我的训诫,一个人怎能让这二者融合为一呢?威尔伯令人信服地向我们演示了只有在接受多维意识的概念后,才有可能理解这些理论所具有的同等的正确性。从他的观点来看,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在帮助人们通过阴影层时确实很有效果。但是,一旦经过了这一层面,它们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修习者必须求道于其他的心理学流派,而这只不过是由于他所处的情境从本质上已经不是弗洛伊德的了,这就好比牛顿的经典力学在解释亚原子水平现象时几乎毫无用处一样(这就是人们发展出量子力学的原因)。有可能一个人的自我(ego)非常成熟,与家庭、社会和环境都有着良好的互动,却依然无法很好地上升到超越自我的那些阶层。超个人心理学和灵性心理学,比如荣格学派、心理综合学、全世界的宗教和神秘传统,这时则成为了化解一个人身缠的忧虑和痛苦的最佳选择。

光谱心理学从涵盖了一切意识研究和灵性心理学的卓越视角出发,将肉体、心智和灵性优雅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它们的长处和不足,在需要的地方加以阐释,在必要的地方予以改正。锦上添花的是,威尔伯将这些理论通过一种愉悦的文风呈现了出来。

威尔伯在灵性方面的理解、创造,及其学术与文学能力让他成为了意识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爱因斯坦”。“不可或缺”的原因在于自从20世纪60年代的迷幻摇滚风潮之后,人们对于高层次的意识状态、东方宗教和神秘主义、心理技术学、认知论及相关主题萌发了越来越大的兴趣。铺天盖地的文章、书籍、杂志、讲座、课程,大量的关于意识的理论和模型见诸媒体。但是,理论间若不是经常彼此矛盾,就是处理数据的方法不普遍、不完善,再就是方法不兼容。

于是人们需要在意识研究中寻求一种“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cation Theory, GUT),就像物理学家在寻求一种能将所有的物理学力:重力、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以及之后的超负载力统一为一个简洁整体的GUT一样。

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们,多亏了肯·威尔伯,这样一种意识研究GUT横空出世了。它来源于《意识光谱》,并经过了他的其他成就中更精华、更准确的推敲。威尔伯以严谨踏实的智慧与令人信服的学术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历朝历代的贤者、圣人和救世主们向我们传达的实相。他带来了含摄自然、文化、宇宙意识的“统一场论”,令人眩目且折服。他所统一的“场”是一切知识的场域,包含心理学、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玄学、人类学、神话学、思想史、经济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他的理论公式与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有着完全等同的重要性和同样深刻的见解,而且他们都在差不多的年纪完成了这番突破性的成就。威尔伯的著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典范奠定了基石。他作为一种世界观的鼻祖,将影响我们的心理、社会、医疗、学术和宗教机构,而这种影响的深度与达尔文、弗洛伊德以及爱因斯坦的成就相当,从此世界将大为改观。

《意识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