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界线与你自己

莎拉长长叹了一口气。她来这里接受界线问题的心理辅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解决自己与父母、丈夫、子女之间的责任冲突上已有进步。今天她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我以前都没有跟你提过这段关系,虽然我或许早该告诉你的。我跟这个女人之间有很严重的界线问题,她贪吃,爱批评,不可靠,常常让我失望。她总是花我的钱而且很多年来都没有还我。”

“你怎么没有跟我提起她呢?”我问。

“因为她就是我自己”莎拉回答。

莎拉这个问题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我们已学到界线是合乎《圣经》教导,也开始对别人设立界线;以前担负了太多的责任,现在只担负自己应负的部分。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对自己设限呢?就像卡通画家华特·凯利所画的那位有名的沼泽人物说的:“我们见到敌人了,那人就是我们自己。”

这一章,我们不再检视别人如何控制或操纵我们,而要开始探讨我们对控制自己身体的责任(《贴撒罗尼加前书》四章4节)。我们不再检视那些外面与别人的界线冲突,而要看看在我们自己内在的界线冲突。这可能比较棘手一点。某教会礼拜结束后,一位听道听得很不满意的会友在离开前告诉牧师:“你到底是在讲道,还是在多管闲事!”

与其采取这种防卫姿态,最好的方法是我们谦卑下来,反省自己,寻求别人的响应,听取我们所信任的人的意思,而且愿意承认:“我错了。”

我们失去控制的灵魂

瑞莎愈来愈难以隐藏那个使她自惭的秘密了。虽然她那五尺四寸的身材可以隐藏得住一些赘肉,可是,最近这几个月来,她的体重已接近一百五十磅大关。她很痛恨这项事实,因为不管是她的感情生活,她的体力精力,以及她对自己的看法都受到了影响。

她已经失去控制了。身为一个成功而压力极大的律师,当工作排山倒海压过来时,她惟一能得到安慰的,就是吃些糖果饼干。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有很多时间独处,再没有比那些会叫人肥胖的零食更能够填补她内心的空虚了,难怪大家都叫零食为安抚性的食物,瑞莎想。

饮食过度之所以让人特别痛苦,是其后果——超重——是每个人都看得见的。超重的人常常为自己的困境羞愧自恨,就像行为失去控制的人,她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羞惭,而规避与别人建立关系,又再次投入食物的怀抱。

慢性及吃后才自引呕吐或腹泻的饮食过度者,都有内在自我界线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食物是一条虚假的界线。他们或许想利用增加体重来减少自己的吸引力,以逃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或是,他们想利用呕泻食物而得到一种虚假的亲近关系。呕泻食物的人从食物所得到的“安慰”,或许比那需要有界线的真实人际关系来得不那么恐怖。

金钱

现在有一种很有名的汽车保险杆贴纸,上面写着:“我的帐户不可能透支的——我还有很多支票呢!”人们在处理金钱的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 不假思索地乱花钱

* 不懂得预算

* 透支地生活

* 信用的问题

* 长期习惯性跟朋友借贷

* 没有效果的储蓄计划

* 加长工作时数来支付所有的帐单

* 太慷慨地捐助别人

神本意是使钱对我们和对别人都成为一种祝福:“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路加福音》六章38节)事实上,《圣经》说:问题不在钱本身,而是我们那贪财的心“是万恶之根”。(《提摩太前书》六章10节)

大部分的人都会同意:我们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财务。储蓄、减低开支、买打折用品都是好方法。我们总是单纯地以为:增加收入就可以解决财务问题了;可是,问题往往不是我们的生活费太高,而是那种奢侈的生活花费实在太大了。

经济上的入不敷出,是自我界线的问题。当我们很难制止自己乱花钱,就有沦为别人奴隶的危险了。“富户管辖穷人,欠债的是债主的仆人。”(《箴言》二十二章7节)

时间

很多人觉得他们没法好好的控制时间。他们老在赶搭最后一班车,赶截止期。即使他们想改变现况,发现日子——每一天——仍然过得太快了,转眼从指尖溜走,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早一点”对他们似乎不存在,他们没有那种经验。

他们老是挣扎着要解决的事情如下:

· 业务会议

· 午餐聚会

· 企案截止期

· 教会或学校的活动

· 节庆的信件或卡片

这种人总在开会时像一阵风吹进来,迟到十五分钟,气喘如牛直说抱歉,说什么交通拥挤啦,自己工作责任太大了啦,或是家里的小孩子有什么紧急状况发生啦!

不知道控制自己时间的人,不管他们有意或是无意,都会使人感到不方便。他们的问题常常源于以下一个或更多的源因:

1. 自以为无所不能。这些人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工作有太多不实际的想法过高的期待。“没问题——我一定办得到的。”是他们的座右铭。

2. 对别人的感觉太有责任感。他们以为自己太早离开派对会让主人有被遗弃的感觉。

3. 缺乏实际的绸缪。他们只懂得活在现在,忽略应该为交通状况、停车、或出外的穿着预留时间。

4. 把一切都合理化。他们把别人因为他们迟到而必须忍受的干扰、不方便都化减为最小。他们会这样想:“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他们会了解的。”

那些不懂得在时间上设立界线的人,不只使别人受挫,也会让自己受伤害。他所过的日子并没有因为“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箴言》十三章19节),反而是欲望无法成就,事情只能做到一半,发现自己明天一开始工作时,就已经落后一大截了。

任务的完成

与时间界线问题最相关的问题就是“任务的完成”,也就是把工作“好好做”。大部分的人在受与工作这些方面都会有些目标:我们或许想当一位兽医或律师,想自己创业或在乡村有处房子,想成立一个查经班,或开始健身计划。

不管是大或小的任务,我们都希望能像保罗所说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摩太后书》四章7-8节)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成了!”(《约翰福音》十九章30节)更是简单明了、动人、有力。

很多基督徒或许是很好的起跑者,却不是好的终结者。不管原因为何,他们的创意总是如昙花一现。一个很平常的工程老是一拖再三,陷入泥淖。眼见成功有望,却在转眼之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很多无法“收尾”、有始无终的人,问题往往出在下列几个原因之一:

1. 抗拒组织化。这种人认为训练他事先做计划,对他是一种贬低。

2. 恐惧成功。他们太介意别人,以为自己的成功会引起别人的嫉妒或批评,于是,宁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也不愿因此失去好伙伴。

3. 不想逐步完成。他们不喜欢开工以后那些琐碎的繁枝细节,只对出主意感到兴奋,然后就想把执行的职责移交给别人。

4. 分心。他们无法专心在一个工作上直到完工。他们缺乏专业化集中心思的技巧。

5. 无法延后满足感。他们无法先经历工作过程中的艰苦,再去品尝任务完成后的满足。他们想要直接享受完工的喜乐,就像小孩子,还没吃完均衡的晚餐,就想先吃甜点。

6. 无法跟其他的压力说不。他们无法跟其他人或其他工作说不,所以,他们没有时间把任何工作好好完成。

那些无法完成任务的人常常觉得自己就像两岁小孩,置身在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区。他们会拿槌敲打一阵,推一推火柴盒小汽车,和小木偶讲讲话,然后拿起一本书随意翻翻看。这一切都在两分钟内完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他们从小沿袭下来的界线问题。他们没有发展内心的不,所以不能专心一意地把眼前的工作好好完成。

口舌

在我带领的某一心理辅导小组里,有个人总是霸占讨论时间。他一再改变想法,转换话题,花很多时间在不切题的细节上,似乎很难转入正题。其他的人则心不在焉,或打起瞌睡来,或坐立不安。我正要向这位仁兄说话时,团体中的一个妇女先粗率地说了:“比尔,你可不可以直入核心,有话直说!”

对很多人来说,在自己的话上兜个网或设立界线,“直入核心,有话直说”很不容易。我们的语言将深深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舌头可以祝福,也可以诅咒(《雅各书》三章9-10节),当我们用它来与别人沟通、认同、鼓励、对质、力劝,舌头是祝福。但舌头也可以成为诅咒,如果我们用来做以下这些事情:

* 为逃避亲密关系而说个不停

* 以霸占课题来控制人

* 说闲话

* 讲些讽刺人的话,间接地显示敌意

* 威胁人,直接地表示敌意

* 谄媚而不是真诚的赞美

* 引诱

许多难以在语言上设立办线的人并不晓得他们自己的问题,因此,当朋友跟他们说:“有时,我觉得你完全误解我的意思了。”他们会非常的惊讶。

我认识的一个妇女,很怕别人知道太多她的事。她问很多问题,话讲个飞快,使别人无法把话题转向她。可是,她有个难题:要继续不断讲下去,她总得呼吸吧!当她停下来呼吸,别人就可趁隙而入了。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妇女找到一个很聪明的解决方法;她干脆不在句子的尾端,而在中间换气。这样别人就不知道如何插入话题,所以,她很少被人打岔过。这一招确实管用,却有个大问题:她必须一直找新的听众,因为和她讲过几次话后,大家就敬谢不敏的逃开了。

《圣经》教我们要小心说话:“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能。”(《箴言》十章19节)“限制(或寡少)言语的有知识”(《箴言》十七章27节)根据“旧约神学字典”,“限制”这个字,希伯来文的意思是“可以自由地遏制人或事。当事人对事物有约束或控制的能力。”(注一)。这是一个充满界线的字眼,意即:对于出口之言,我们应该有能力设立界线才是。

当我们不能控制或限制自己说话,就让话语控制我们了——不是我们在控制自己。我们却仍得为这些话负责,因为我们不是像傀儡以别人的腹语来替他们说话。话语,是我们心的产物。如果我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事实上就是“我不要你知道我心中对你的想法。”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话负责。“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马太福音》十二章36节)

性欲

当基督徒发现教会是相当安全的地方——可以谈论属灵与情感上的冲突,性的问题,尤其对男人,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主题。这些问题包括强迫性的手淫、不能自制的异性或同性关系、看黄色书刊、嫖妓色情交易、暴露狂、窥淫癖、猥亵电话、纵欲、猥亵小孩、近亲相奸、强奸都是。

一般在性爱上无法自制的人,都是很孤立与羞愧的。这使得那原本就已经破碎不堪的灵魂在黑暗中变得更为孤独,得不到与神或与人在一起的亮光,也得不到帮助和想解决方法。性欲好像有其独立分开的生命,很不实在,被幻想驱使着。有个男人形容那是一种“非我的经历”,对他来说,像是他在房间另一端看着自己在进行性欲活动。其他人则可能觉得自己有如死尸,与人疏离,唯有性欲可以让自己起死回生。

缺乏界线的性欲就像大部分内在的界线冲突一样,会成为一个暴君,只会永无止境地要求,永远都不能满足。不管达到多少次性的高潮,内心的欲望只会愈来愈深。那种不能跟自己的情欲说不的无力感,只会让人走入更深的泥淖,觉得更没有希望。

酒精与药物滥用

酒精与药物滥用或许是内心界线问题最显而易见的范例,使上瘾的人走上毁灭之途。离婚、失业、经济危机、病痛、死亡,都是在这方面未能设立界线所产生的恶果。

极可悲的是:越来越多更年轻的孩子在尝试嗑药的经验。一般有个性与有界线的成年人要嗑药上瘾比较难;可是,对界线比较脆弱与尚在发展阶段的小孩,后果往往都是一辈子,身心败坏受创。

为什么我的“不”不奏效?

“我根本就是在浪费我的‘不’嘛!”柏特告诉我:“那些不,拿来跟别人设限还有功用,只是,每一次我想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它就失去魔力了。我要怎么办呢?”

是的,怎么办呢?读到上面那些我们会失去控制的几方面,你可能会有失败感与挫折感。你或多或少都可以认同那些问题,对于内心没有成熟的界线而引起的失望也绝不会陌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无法跟自己说不呢?

至少有三个原因:

1. 我们是自己最坏的敌人。外来的问题比内在的问题总是容易处理些。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别人的设限转移到对自己设限时,我们把责任也一并转到自己身上了。以前,我们只对(to)别人负责,而不是为(for)。现在,我们所牵涉的更多了——我们就是那个所谓的别人,我们必须为自己负责。

当你和一个爱批评、老往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在一起时,你可以设下界线,免受这种人不休止的批评。你可以改变话题、房间、房屋、甚至所处的洲陆;你可以离开对方。可是,如果那位吹毛求疵的人就住在你脑海中呢?如果你就是那个问题人物?要是你遇见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呢?

2. 我们总是在自己最需要人际关系的时刻撤退出来。洁西找我治疗她的饮食失控症,现在三十岁的她,从十多岁起,在饮食上就一直无法自我控制。我问她上一次怎样试图解决她内心界线的问题。

“我试着运动与吃得正常一点。”她说:“可是,总是无法成功。”

“你跟谁谈过这个问题呢?”

“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洁西一副困惑的样子。

“当你受不了自己饮食失控问题时,你会跟谁谈到这个问题呢?”

洁西眼里充满泪水:“你问得太多了。这是我私人的问题,难道我不能让人知道而自己解决吗?”

自从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犯罪后,当我们遇到问题,就本能地从人限关系中撤退下来;而那偏偏是我们最需要别人的时刻。(记得亚当与夏娃偷食禁果后,他们如何躲避神的?)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失去恩典,我们羞愧、骄傲,当我们遇到麻烦,我们不向外伸出求援的手,反而内缩。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像《传道书》说的:“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传道书》四章10节)

这种感情往内退缩的例子,在医院处理的个案中很是常见。受伤的心灵开始跟医护人员或其他病人产生感情,生平第一次,他们表现需要与别人建立关系。就像玫瑰花在及时雨中舒展花瓣,在神与神子民的帮助中,他们开始与别人有彼此联系关怀的真情。

然后难以预料到的困难发生了。有时是他们内心的痛苦被触碰、揭露了,于是抑郁暂时地加深。有时是旧伤痕从记忆里浮现出来;有时可能是他们与家人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他们总是撤回自己的房间,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懂得把这种痛苦恐惧的感情或问题去和他们新找到的朋友分享。他们将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整天的时间,尽可能让自己恢复正常。他们会积极地跟自己说话,或强迫自己读些《圣经》,试图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一直要到他们无法从这种方式中得到解答,他们才会了解;必须把这些灵性上的痛苦与负担吐露出来,跟基督的肢体分享。对于与人隔绝孤立的人,没有比这更使她感到恐惧、不安全,或愚昧的了。这样的人必须先有安全感,才会冒险把她在属灵上与情感上的问题向别人提出来。

《圣经》并不赞同其他的解答。恩典必须来自我们本身之外,才会有助益,才有治疗的功效。就像枝子如果不长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一样(《约翰福音》十五章1-6节)。如果我们不常在主里面,或跟其他的肢体建立关系,就无法承受生命,无法疗养受伤的情感。神与他的子民都是我们的“然料”,是我们力量的来源,从那里,我们什么问题都有解答。我们需要“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以弗所书》四章16节)

我们在界线上的问题,不管是食物、药物、性爱、时间、工作、口舌、金钱,都无法在真空中解决;否则,我们早就解决了。越是孤立自己,我们的挣扎只会愈来愈艰难。就像不去治疗癌症,很短时间内,我们就会有生命危险。越是自我封闭的人,自我界线问题就越严重。

3. 我们试图用自己的意志力来解决界线问题。“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彼得对我说,他很为最近可以控制自己不乱花钱感到兴奋。彼得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也是教会的领导人物,很关切自己在财务上的失控。“我向神和自己发过誓,我再也不要超过预算了。我说得到,就做得到!”

我不想泼他冷水,只采取等着瞧的态度。我并不需要等得太久,发彼得下周来见我时,他丧志又绝望。

“我就是无法遏止自己。”他很痛苦地说:“我出去买了些运动器材;然后,又和我太太买了新家具。都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价钱也不多错,惟一的问题是,我们根本买不起。我想,我是无可救药了。”

彼得不是无可救药,他的哲学——很多基督徒都有的——才是真的无可救药。他一直想用自己的意志力来解决界线上的问题,这大概也是行为失控的人最常使用的解决方式了。

使用意志力的方式很简单,不管有问题的行为出在哪里,只要不去做,不就解决了吗?换句话说,“只要说‘不!’”,或是用些命令句、祈使句的说法,“选择停止!”“下定决心说‘不’!”“发誓永不重犯!”都用这种方式。

问题是这种方式使人将自己的意志力偶像化,而那不是神所喜悦的。自从亚当、夏娃犯罪后,我们的心意就被扭曲了,我们做正确选择的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只有人与神的关系能加强意志力;我们无法靠着自己去作任何承诺。神告诉摩西要勉励约书亚,使他壮胆(《申命记》三章28节);他并没让摩西对约书亚说:“你只要说‘不’!”

如果我们只倚靠意志力,就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我们否认了十字架的救恩应许与神的新关系所带来的力量。假如只用意志力便能克服邪恶,我们就不需要那位救世主了(《哥林多前书》一章17节)。

事实上,对抗我们内在界线的挣扎,单靠意志力是没有功效的:

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着,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败坏了。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哥罗西书》二章20-23节)

King James版的《圣经》把“私意崇拜”这个希腊字翻译为意志力崇拜。换句话说,这些看起来很属灵的自我否认的方法,根本不能遏止失控的行为。没有界线的灵魂只会在意志力的控制下更怨恨与反抗,尤其是当我们表示“我永远都不会那样!”与“我永远都会如此!”我们只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洁西食物上的失控,彼得金钱上的挥霍无度,以及有些人老说愚昧或中伤人的话,或一再表示要如期要完成工作的所谓的决心,都不是说得到就做得到的。

跟你自己建立界线

要学习在自我设限上成熟并不容易,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是,神比我们更希望我们能够成熟与自制,他站在我们这一边,力劝、勉励、恳求我们。(《贴撒罗尼迦前书》二章11-12节)对失去控制的行为开始发展界线的方法之一是,应用我们在第八章所谈到的界线测试表,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即可:

1. 症状是什么?察看一下:你因不能对自己说不所产生的恶果是什么?你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惊惶、恐怖、愤怒、在人际关系上挣扎、孤立、工作上有问题,或受心理影响而生病。

这些症状都和自己不能有言行上的设限有关,利用它们作指针,找出你有哪些界线问题。

2.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找出你界线问题的症结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是怎样使情形恶化的(你是如何犯错的)?有哪些重要的人际关系可能是你问题的促成因素?

一些自我设限的冲突可能的根源包括:

缺乏训练。有些人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学过接受限制,或为他们的行动付出代价,或把他们的满足感延后。比如:有些人在出孩童时期从来没有因虚掷光阴而尝到什么恶果。

奖励败坏。来自父亲或母亲有酗酒问题的小孩,也许认为那些失去控制的行为反而会让他们的关系更为紧密。当家庭中有人喝醉酒了,大家反而更亲近。

扭曲需要。有些界线问题是合理的,是神给予我们的需要,但改了包装。神给我们在性爱上的渴求使我们可以繁衍下一代,并享受自己的配偶。但贪爱色情书刊的人却把我们对性爱美好的渴望全扭曲了,觉得他必须把那些渴望全发泄出来才是真的享受。

害怕与人有亲密关系。一般人是真心希望被爱的,可是他们失控的行为(比如饱食失控与工作狂)反而让人想要与他们远离。有些人则用口舌来使别人与他们保持距离。

感情上的饥渴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在出生后的头几年都非常需要爱,如果那时没有得到爱,我们一生都会感到饥渴。因为我们如此渴求爱,当我们在与别人的关系里得不到爱的满足,就会转从其他地方,例如食物、工作、性行为、花钱等,以求得满足。

过度受到律法的管辖。很多基督徒在服从与尊重律法的环境中长大,不被允许为自己做决定。所以,当他们试着要为自己做决定,就会有罪恶感。那种愧疚心理使得他们反以毁灭性行为来对抗。在饮食上与金钱上的不能自制或失控,都是他们对严厉律法的抵制或抗拒。

掩饰情感上的伤害。那些在孩童时期在情感上被伤害、被疏忽、被虐待的人,往往借着饮食失控、酗酒、工作狂,来掩饰内心受到的伤害与创伤。他们也许会想以嗑药来转移心中不被人爱、被弃的、孤独的真实痛苦。若不如此伪装,他们将无法忍受内心的孤立感。

3. 界线上的冲突是什么?把自己的饮食、金钱、时间、工作、口舌、性欲、酒精或药物滥用有关的特别自我设限问题全仔细审查一下。这七方面或许不完全,但涵盖了常见的许多问题。从神那里求洞察力,了解自己生命中有哪些方面失控了。

4. 谁必须掌主权?在这个阶段,你必须忍痛为自己失控的行为负责任。我们的行为方式或许可以直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受过忽视、虐待,或创伤。换句话说,我们的界线问题不见得全是我们的错,但还是我们的责任。

5. 你需要什么?除非你积极地跟别人建立安全的、可信任的、“恩典与真理”的关系,否则你绝对无法有效地解决界线上的冲突。当你缺乏从神来的属灵上与情感上的资源,你将无法获得智能与能力,以洞察自己与控制自己。

对那些都喜欢“自己来”的人,要他们跟别人建立关系,往往会使他们有挫折感。就像他们会买工具书或手册教自己弹钢琴、做水电、打高尔夫球一样,他们最喜欢手上有本书册,教自己如何解决那些失控的行为。他们希望能很快解决这些设立界线的问题。

问题是:许多在自我界线上有问题的人往往非常孤立,与人缺乏深入的关系。他们与神、与人都没有“根基”(《以弗所书》三章17节),于是,他们必须采用一些他们认为是退步的方式去学习与人建立关系。与人建立关系是花时间、很冒险,也是很痛苦的过程。要找到适当的人、团体、教会已经够难了;加入以后,向别人吐露你内心的需要则更加艰难。

什么都想自己来的人常常会退一步用自己的思考力与意志力来解决问题,以为这样比较快速,比较安全。他们常常会说:“跟别人建立感情并不是我所需要的,我的问题在于行为的失控,我只需要对症治疗就好了!”虽然我们可以理解他们那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他们正走向另一条奢想快速解决问题的死巷。治标不治本——单单将问题对症治疗,一般而言,只会导致更多的症状而已。耶稣曾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过程:

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路加福音》十一章24-26节)

污鬼可以轻易地占据我们灵魂的空屋。即使我们的生活似乎井然有序,孤立自己必使心灵脆弱易受伤害。只有我们的心里充满神与别人的爱,我们才能抗拒撒旦所施展的诡计。与神与人建立关系,不是可挑选的,也不是奢求,而是我们属灵上与情感上的一种生死攸关的问题。

6.我要怎样开始?一旦找出你的界线问题而且承认它,你就可以开始设法解决了。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练习对自己设限:

说出你真正的需要。失控的行为形式往往都在掩饰另一个需要。在你能够处理自己失控的行为之前,你必须先找出隐藏在内心的真正需要。比如:饮食失控的人可能会发现食物使自己与人分开,而能安全地避开男人感情与情欲上的亲密关系。他们害怕情感上需负重担的状况,所以,用食物作为界线.只有他们与异性的界线更坚固后,他们才能放弃以前毁灭性的食物界线。他们必须学习为内心真正的问题求帮助,而不单单做表面的症状治疗。

允许自己失败。能说出你心中真正的需要,并不保证你就能让失控的行为消失。很多人把隐藏在自我设限下的真正问题说出来后,仍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界线问题依旧发生,他们认为“我已参加教会里的支持团体了,为什么我还是不能准时,还是爱看色情书刊,乱花钱,或胡言乱语。难道我做的这一切都是虚空枉然”?

不会的。那些毁灭性的事情之所以再发生,正是神要我们学习成圣、成熟、装备我们享有永生的确据。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操练,就像我们学习开车、游泳,或学习一种外语,都需要一段过程。才能更好的自我界线。

我们要能接受失败,不要逃避。一生都在逃避失败的人,将错失使自己变得更成熟的机会。我们被耶稣吸引,是因为“他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希伯来书》五章8节)。成熟的人会被脸上留有战斗伤疤、忧虑皱纹、泪水印记的人深深吸引。因为那些人所学到的功课,比从来没有遭遇失败、脸上无皱无痕的人——没有真正活过的人——还足以让人信赖。

倾听别人出于同理心的回应。当你无法为自己设限,你需要别人以爱心帮助你了解问题。很多时候,你察觉不出自己的缺失,有时,你不能真正了解:你的缺乏自我设限对你所爱的人造成的伤害。其他的基督徒可以给予你一些客观的观点与扶持。

齐斯常常不能把人家借给他的金钱如期归还。不是他没有钱,也不是他自私,只是很健忘,察觉不出那些借钱给他的朋友会有任何不方便或不舒服之处。

一天, 一位几个月前曾借钱给他的朋友来办公室找他。

“齐斯”他的朋友说:“我已经很多次跟你提过我借给你的那笔钱了,但你一直没有给我回音。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赖账,但我必须让你知道:我很难接受你那健忘的习惯,因为你没还我钱,我必须取消我的度假计划。你的健忘不只伤害我,也伤害我们之间的友谊。”

齐斯很惊讶!他不晓得这对他不过是小事一桩,对他的好朋友却影响如此大。对朋友所受到的损害深感惭愧后悔,他当场写了一张支票还清欠款。

齐斯的朋友不用谴责或唠叨的方式,帮助齐斯对自我设限的问题提高警觉。他应用的就是齐斯把他当成好朋友的同理心。齐斯真诚的悔恨——因他使朋友痛苦——是他学习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动力。当支持系统内的其他人提起:我们的缺乏自我设限伤害了他们,我们改变的动机是出于爱,不是出于恐惧。

合乎《圣经》教导的支持团体能彼此提供同理心与明确的回应,让人知道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到别人,而从中学习为自已负责。当团体中的一员告诉另一个:“你无法控制的行为使我想远离你。你的行为让我无法信任你。”那位失控的人不是受到父母般的管教或有如警察的监督,而是从满有爱心的朋友听到真实的心声,听到自己的作为对他所爱的人如何有益或有害。这种处理的方式是建立在以同理心为基础的首先观念上,也是一种以爱为根基的自我控制。

把后果当做教师。学习“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就是什么”的宝贵教训。因果律教导我们:如果我们不负责,就要为自己所引发的后果负责。饮食失控的人要承受健康上与社交上的困难。乱花钱的人必须有经济破产的心理准备。老是迟到的人就要赶不上飞机,错失重要会议,以及失去友谊。做事情拖延再三的人将失去升迁与得不到红利的机会。林林总总,不计其数。

我们需要进入神的学习训练学校,去承担自己不负责任的后果。不是所有的苦难我们都得张开双手接受(注二);但是,当我们自己缺乏爱心或不负责任而惹来苦难,那些痛苦就成为我们的良师。

学习如何发展健全的自我设限是个有条理的过程。首先,别人会表示他们对我们摧毁性失控行为的看法,如果我们不马上适当的反应,就必须面对后果。警告的话语在行动之先,在我们承受苦难以前,先给我们机会去改过败坏的行为。

神不以我们的受苦为荣。像是一位有爱心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小孩受苦而心碎,他不希望我们受苦。可是,如果他的话或是他其他孩子的响应对我们不起作用,让我们自己承受恶果是惟一避免更多伤害的方法。神就像父亲警告青少年不可喝酒,否则,会失去开车的特权。首先,他说:“不要再喝酒了,否则后果你自己负责。”如果孩子不听话,他开车的权利就被吊销了。这个痛苦的后果是为了避免严重灾难:酒醉开车而产生的意外事件。

让爱你与支持你的人围绕着你。当你听取别人的回应与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时,与你的支持网保持密切的关系。你的难题很难单独承担,需要那些爱你、支持你、但又不会随便替你承担责任的人。

一般来说,有自我设限问题的人,他们的朋友常犯以下两种错误之一:

1. 他们变得过于严苛,宛如父母。看到别人失败了,他们采取的态度是“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了?”或说些像:“现在,你告诉我,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训?”这会使当事人另找朋友(没有人需要另一对父母的),或干脆避开那种批评,而不能从后果学到教训。“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拉太书》六章一节)用温柔的心挽回,不是用像父母的责怪方式 。要了解“这一切都是因为神的恩典”。

2. 他们变成拯救大队,老是顺从自己的冲动去拯救受苦者。他们打电话给上司说他们的配偶生病了,事实上,他(她)是喝醉了。在不该借钱给人的时候,他们反而借出去更多。为那位老是迟到的人,他们延后全家人开饭的时间。

老是拯救别人并不是爱。神的爱是要人自己去承担后果。拯救者期望借着再一次的解除危机,会使那失控者变成一个有爱心、肯负责的人。他们希望能控制对方。

最好的方法是以同理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但拒绝再当对方的靠山。“我很难过你今年又丢掉工作了。可是,除非你把欠我的钱先还我,我无法再借钱给你了。但如果你需要有人和你谈一谈,我可以给你精神上的支持。”这个方式可以让对方了解你是个很重视发展自我界线的人。真心想要改变的人会珍惜你的处理方式,接受你在精神上的扶持。只想利用你的操纵者则不满你的设限,他会很快的转移阵地,寻求其他比较容易上钩的鱼。

这五点发展自我界线的公式是反复不停的。也就是说,当你处理你内心真正的需要,尝试后却失败了,得到别人同理心的回应,自已承受了后果,然后在爱你的人扶持下又重新站起来,每一次的经验者会让你建立更为强壮的内在界线。只要你坚持你的目标,与对你有益的人在一起,你会有自我控制的感觉,而那种自制力将会一辈子跟随你,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

假如你是一个受害者

为自己设立界线总是很困难,尤其你若在幼年时受过严重的界线侵犯。未曾受过界线伤害的人实在很难体会受害者所经历的痛苦。在所有能忍受的伤害当中,这类伤害引起灵性上与情感上极为严重的损害。

所谓的受害者是指:一个人在无助的状态下受到他人的剥削伤害。这些可以是语言上、肉体上、性爱上,或邪恶仪式上的伤害。这对小孩个性的发展与架构都会产生极大的创伤,使他们长大成人后在灵性上、情感上、理性认知上都被扭曲。在每个例子里,都有三个特点:无助、受伤、被剥削。

受害的一些后果如下:

· 沮丧或忧郁

· 强迫性病症

· 冲动失控症

· 孤立

· 不能相信别人

· 不能与人有亲密关系

· 不能设限

· 对人际关系缺乏判断力

· 在人际关系中愈加被人剥削

· 自觉邪恶

· 自惭

· 愧疚

· 混乱的生活方式

· 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或目标

· 常有无法解释的恐怖与惊慌

· 恐怖症

· 愤怒

· 有自杀的想法与倾向

受害对那些劫后余生的成年人有着长久与多方面的影响。因为被虐待,这些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受到损伤受中断了,他们的治愈过程将会非常艰辛。受害者最主要的创伤是失去了信任感。信任感是我们在有需求时,可以信赖自己与别人的能力,是我们灵性上与情感上最基本的一种求生工具。我们需要能够相信自己对现实的认知,并且能够珍视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

我们能够信任自己,是因为我们从和别人相处经历到他人是值得信任的。“像一棵树,栽在溪水边。”(《诗篇》一章3节)的人信心饱满的原因是,他们生活中,爱的溪流原自上帝与其他人。

受害者会失去信任感,是因为侵犯与伤害他们的人往往是他们童年时期所认识的人,或对他们非常重要的人。当这种关系变成具有伤害性,信赖感也随之破碎。

虐待或性侵犯的另一个影响是:受害者丧失对自己灵魂有主权的感觉。事实上,受害者常常觉得他们是大众财产——只要别人有所需要,他们的资源、身体、时间,都可以随意让人使用。

受害者总觉得自己是坏透了、老犯错、污秽,或自觉形惭。不管别人怎样肯定他们的特性与可爱性,他们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因为他们所受到的伤害太严重了,很多受害者的界线很容易被跨越或渗透。他们会接纳那些不是他们的错或坏,他们开始相信他们的遭遇都是咎由自取。很多受害者因为别人一再告诉他们有多坏或多邪恶,就信以为真了。

界线可以帮助受害者

本书所谈论的界线问题与其解决办法,对受害者的复元与治愈有极大帮助。只是,很多例子因为过去受到的伤害太大,必须藉助专业的帮忙才能够设立界线。所以,我们强力地呼呈受过虐待或侵犯的受害者,务必寻求专家的辅导,以建立与维持适当的界线。

第三部

发展健全的界线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