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还是做完整的人?

人类自古就对心灵的阴影有所认识,这种认识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因为宗教就是在光明与阴暗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撒旦曾经是所有天使中最高贵、最有力量、最光明的,而他的堕落象征了我们所有人都会遭遇的诱惑。撒旦的故事让我们在道德层面上保持警醒,以免在诱惑之下堕入阴暗面而万劫不复。

前段时间在明尼阿波利斯,我在主持一场关于阴影的讲座时,听众中有一位男子站起来问我:“你方才讲的内容不就是新瓶装旧酒吗?”

“嗯,没错。”他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让我有些吃惊。“阴影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宗教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我们经常需要用‘新瓶’来装这样的‘旧酒’,用新的语言来诠释旧的矛盾。你说得没错,我们对阴影的理解的确可以算得上是‘旧酒’了。”

这段经历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在我的心理咨询室里直面自己心灵阴影的患者和学员们。每一代人都需要新的表达方式来阐述与阴影有关的一切。阴暗不仅仅意味着消极,更意味着隐蔽——它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在我们意识之光照耀的范围之外。“心理咨询”(counsel)一词与宗教上的“告解”(confessional)同源,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也跟天主教的告解室非常相似,是人们倾诉内心秘密的地方。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则是引导患者和学员们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回那些为他们所压抑和否定的东西,让他们全部的潜能得以实现。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在1937年出版的著作《心理学与宗教》(Psychology and Religion)中写道:“今天的人们要理解宗教的内涵,或许只能通过心理学的手段。所以,我努力改变那些由来已久的固定思维模式,把它们回炉重炼,用现代人经验的模具重铸成我们能理解的东西。”

“阴影”这个概念本身就属于荣格所说的“模具”,它概括了我们人格中阴暗未知的部分。有光必有影,在我们意识之光的照映下,阴影的范围和内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停地对各种体验进行选择性的主观诠释,用来建立最能为我们的主观意识所接受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结果,我们越是追求光明,投下的阴影就越深厚。

我们给“阴影”取了许多种不同的名字:内心的阴暗面、另一个自我、低层次的自我、异类、黑暗的孪生子、被抛弃的自我、受压抑的自我,等等。我们把探索阴影的过程称为与心魔会面、跟魔鬼搏斗(在魔鬼的强迫之下)、降临地狱、体验心灵暗夜、中年危机,等等。

当我们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时,阴影也就出现了。随着我们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强势,阴影也变得越来越浓厚。凡是不符合我们的理念和自我定位的东西,都会受到我们意识的压抑,而陷入阴影的层面。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把阴影称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布莱说:“我们在二十岁之前,总是在考虑要把自己的哪些部分塞进包裹里,而在余下的一辈子里,则总是在努力把包裹清空。”

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认为,只有把阴影与意识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恢复完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真正的自我。他说:“认识阴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不是理性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对痛苦的体验是不可替代的。”

探索阴影意味着维持矛盾双方的平衡,填补意识与阴影之间的裂痕,这一点,黛比•福特在这本书里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这就是东方哲学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当我们能够同时接纳自己心灵的光明和阴暗面时,就可以减少阴影的消极作用,让原本浪费在自我压抑、自我伪装上的生命能量重新释放出来。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能影响整个世界。

绝对不要轻视任何一本关于阴影的书。这样一本书来之不易,因为其内容涵盖了那些游离于绝大多数人意识之外的东西,几乎等于是泄露了天机。作者往往要经历常人想象不到的痛苦和牺牲,才能积累足够的心灵底蕴,创作这样一本书出来。要理解书中的内容,光靠我们的头脑和思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想象力和发自内心的感悟。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的确是新瓶装旧酒的最好写照。瓶中的酒一如既往地甘洌醇厚,而瓶子则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很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我们都应该采纳黛比•福特的建议,心怀爱与同情,努力去探索、去发掘我们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易经》第五卦“需卦”曰:“有孚,光亨,贞吉。”其意义可以诠释为:“只有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客观真相,不进行自我欺骗,不为幻觉所左右时,才能认清前行的方向,做事亨通顺利,得到好的结果。”这也是探索心灵阴影的真谛。

杰瑞迈亚•艾布拉姆斯(Jeremiah Abrams),《人性阴暗面》(Meeting the Shadow)一书作者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