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

我们的自动式思维系统会被感情触动。它自己也通过喜爱、厌恶、恐惧、幸福等感情体验来传达愿望。

研究者曾对喜爱之情的影响进行过广泛考察。在心理学上,喜爱之情被称为“情绪直觉(affect heuristic)”。如果我们喜欢一个观念、一样物品或一个人,我们便会假定它们拥有众多积极品质和极少的消极品质,即使我们对此并无确凿证据。同样的,如果我们讨厌某个观念、物品或人,我们便会认定它们拥有大量消极品质,而积极品质极少。因此,我们看到的世界往往比真实世界更简单、更连贯。在真实世界中,任何观念、事情和人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品质,但我们的感觉会导致我们以片面的眼光看待这些品质。

受情绪直觉的影响,对同一问题持不同立场的人们往往很难沟通。我们倾向于去注意那些会强化我们既有观点的证据,而不是客观地看待所有证据。如果我们对某个政治人物有好感,我们会格外关注那些赞扬他的信息。如果我们不喜欢这个政客,我们会格外关注那些贬损他的信息。正如丹尼尔·卡内曼提醒我们的那样:“我们坚信世界的存在有意义,这一观点建立在一个牢靠的基础之上,那就是我们忽视自己无知的能力几乎是无限的。”

帮宝适巧妙地利用了情绪直觉的影响。该品牌推出过一个美好动人的摇篮曲视频。视频中,一位妈妈对自己的婴儿唱着温柔的歌,与此同时,视频呈现出不同国籍的人们“为宝宝带来更好生活”的温馨画面,诠释着妈妈哼唱的歌词。

为什么帮宝适会制作这个视频?帮宝适真的如此贴心、如此温暖,真的愿意全心全意“为宝宝带来更好生活”吗?或许吧。

帮宝适是跨国连锁日用消费品巨头宝洁公司(P&G)旗下的品牌。该巨头去年的销售额超过800亿美元。同宝洁公司旗下的其他品牌一样,帮宝适也有销售指标要求。帮宝适对婴儿福利的关切可能是真诚的,这当然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说,对婴儿福利的真诚关心显然不是它制作这个视频的理由。

这则动人心弦的视频会影响我们对帮宝适的品牌感受。哪怕这个视频是精心策划的结果,为的是增加产品的销量;哪怕这支视频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在婴儿用品区购物时,会因该视频曾给予他们的情感体验而朝帮宝适货架的方向前进一小步。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支视频太精于算计。它的确是,它的音乐与画面的搭配就是要巧妙地激发观看者的感情。然而这并不重要,这个视频称得上是利用创意和情绪营造品牌、创造利润的典范。

贺曼公司(Hallmark)的经典广告是另一个在说服中善用感情因素的例子。我们都很熟悉它的广告形式。不管场景是丈夫给妻子送卡片,孩子给父母送卡片,还是孙子给年迈的爷爷送卡片,我们都会被它的广告打动。贺曼公司用感情与内在的蜥蜴对话。我们看这则广告时,常常会克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对我们内在的蜥蜴来说,感情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而为什么贺曼公司要让我们体验这种感情则不重要。

贺曼公司其实是把这些广告当成了一个样本方案,为千百万人提供了一个送出贺曼贺卡时所获得的感情体验的小小样例。我们逐渐会把这种情感奖赏与贺曼公司联系在一起。这家公司成功地做到了用感情与我们内在的蜥蜴对话,最终也靠硬纸片、墨水和创意赚到了可观的利润。现在传统贺卡的人气也许正在衰退,但这是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而这是贺曼公司无法控制的。

把说服视为一种样本方案常常很有效。不论我们想说服别人戒烟还是同我们约会,都不妨想想我们传达的信息能否为说服目标提供一个小型的情感样本——当目标按我们的建议去做的时候,就能体验到样本所传达的感情。孩子们能否办一个小庆祝会,以表彰爸爸戒烟的决定?这会为爸爸提供一个爱与感激的样本,如果他继续戒烟的话,他就能体会到这些感情。当一位男士对一位年轻女士提出约会邀请的时候,他能否设法让邀请本身就显得浪漫有趣?这会为未来的约会提供一个小型样本。

与感情有关的记忆更深刻。当你为自己所建议的选项搭配某种品质或形象作为奖赏时,请设法让你的说服目标能同时体验到温暖、快乐、愤怒或有趣等不同情感。这样你创造的联系才会更持久。

但有时对内在的蜥蜴动之以情的做法会起到反效果。著名的施利茨啤酒(Schlitz)广告,也就是那组广为人知的“给我施利茨,不然干掉你”系列广告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施利茨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啤酒品牌的时候,这组广告就存在了。在这组广告中,每则广告的主角都是一个拳击手或“地狱天使”类型的硬汉。当这个硬汉被要求换个施利茨之外的啤酒牌子时,都被他粗暴地拒绝了,他还气势汹汹地威胁任何打算拿走他啤酒的人。这组广告很夸张,显然没打算让人们把它的内容当真。

人们的反应出乎意料。他们并未理性地认为男子汉都爱喝施利茨啤酒,也没有像施利茨希望的那样对这款啤酒产生喜爱之情。相反,受众对这组广告的反应是恐惧。这组广告给人的真实感觉是,施利茨啤酒和喜欢这个啤酒品牌的人都很吓人。这组广告连同其他的一些营销错误最终导致施利茨品牌一落千丈。

《蜥蜴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