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人情世故 比桥和盐更重要的东西

快了,差不多割稻后两个星期就是我们歪仔歪谢平安做大戏的时候。

但是你不睡怎会到那一天呢?

——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

有一种说法是:诗人最好的作品出现在其年轻时,小说家则相反,年纪越大写得越好。对于这种说法,我持保留态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年纪越大,越能掌握“人情世故”。

所谓人情世故,就是为人处世、应对进退的方法。

随着年纪增长,每个人的桥都会越走越多,盐也会越吃越多,但好的小说家知道重点不是多的问题,而是桥和盐背后那个闪闪发亮的东西—─人情世故。

这一堂课,我们就以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为例,来聊一聊人情世故:

故事发生在一个临近宜兰浊水溪,名叫“歪仔歪”的村子,那里土地肥沃,但常闹大水,不过村子里的人不怕,因为他们有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

那时候村子里的人在园里工作只要一挺身休息,就顺眼向大浊溪深坑一带的深山望去,要是在云霄上的尖顶,他们叫作大水帽,一连一个星期都被浓密的乌云笼罩着看不见的话,他们的心就惶恐起来,再看兰浊水溪水比往常更混浊而汹涌时,下游的人就开始准备搬东西了,这是歪仔歪人生存的经验。再等到深山里的雄芦啼连着几天,突然栖息在相思林哀啼,就开始将人员和畜生、货物疏开到清水沟丸丘上,又将横在屋檐下的竹筏放下来待用。

简单来说,山顶的大水帽失踪,再加上雄芦啼突然啼叫,就是山洪暴发的征兆。

然而某次大水来了,村里的人却来不及逃,原因是有个叫秋禾的家伙,到山上捡柴的时候,提了两只雄芦啼回来。有人劝他放生,但他却把它们杀了,烤着吃。因此,当山洪暴发时,没有了报信的雄芦啼,村人自然死伤惨重。

以上,我们当然可以轻易地理解为自然的报复之类的,但我在意的其实是老祖宗的智慧,他们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并在其中找到应对进退的方法,也就是人情世故。

《青番公的故事》里的人情世故俯拾即是,如:

当大水来临时,老祖父是这样说的:“阿成!快把小孩子背走——青番,你快到猪圈里把猪放生,还有牛、鸡、鸭都放了——快!女人不要哭了,快跑呀!看哪里稳就往哪里跑。”

人情世故教会老祖父,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和家人同等重要。

当少年溺水时,村人是这样做的:“他们把瘫软得像一条棉被的青番,面向下地横披在牛背上,然后牵着牛在原地上打转,这样牛走步的震动就使青番肚子里面的浊水都吐出来了。”

人情世故教会村里的人,老牛不只会拉犁,它还可以取代救命的 119、CPR。

大水过后,受灾最惨烈的是青番和阿菊。青番未婚,而阿菊大青番 6 岁,已嫁为人妇,有 3 个小孩,他们的家人全部罹难。最后,青番和阿菊两人结为夫妻。

人情世故教会青番和阿菊,活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面镜子,你可以在对方的眼里看见自己的伤痛,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每当活不下去的时候,身旁的这个人便能给你最大的勇气,虽然这勇气是对方用悲惨的命运换来的。

结为夫妻的青番和阿菊,重新振作,整理耕地,种下番薯。在番薯藤爬绿村子的一个早晨,他们准备了清茶四果,来到土地公庙。

青番说:“土地公,我就是歪仔歪的吴青番,大水后新种的番薯受您的保佑已经长得很好,今天我们夫妻俩特地备办清茶四果在此答谢,以后我们有收成的时候,我们一定用三牲酒礼来答谢……”

人情世故教会青番和阿菊,活着不能只靠自己,还需要他人的帮忙,所以一定要随时心存感激,但如果不知道该谢谁,那就谢土地公吧!谢土地公时,最好先用清茶四果,表面上是因为穷,买不起三牲酒礼,但实际上是在暗示土地公:请保佑这一季丰收,那么土地公你啊,才会有更好的东西吃。

人情世故不只教我们如何跟人相处,也教我们如何跟大自然相处,它甚至强大到可以教我们跟老天爷打交道时,如何暗暗地,不动声色地,谦卑地占一点小便宜。

不过别忘了,牛顿说过,所有的东西都有反作用力。

活得越久越懂得人情世故,这一点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懂得越多的人,越舍不得不说出口,于是人情世故很容易就沦为令人不耐烦、哈欠连连的道德训示。小说创作尽量少出现道德训示,即使是最真挚而诚恳的训示(姑且称之为“苦口婆心”),都可以免了。

人情世故虽然是一种宝物,但一天到晚把宝物放在嘴边,吧嗒吧嗒放送的人,会非常、非常地讨人厌。如何在几乎不说出口的状态下,把人情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举一个我所听过最棒的例子。

有一个美国影集的制作人和七十好几的老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看着看着,突然看到了一则“年轻的黑人妈妈亲手杀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的新闻。制作人边看边惊呼:“这……这个母亲疯了不成?”这时,坐在制作人身旁的老母亲突然幽幽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模一样的念头。”

老母亲淡淡的一句话,已经把作为一个年轻母亲的难处,以及她所走过的那一条艰辛的路,深刻而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从此,每多讲一句话,力量就会减少一分。

《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