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学古文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语文是无法突击补习的,所以课外补习语文的学生少之又少。这让想补课挣钱的语文老师很是郁闷。不过很多人忽视了另一个问题:语文是需要平时积累的。如何积累?我的看法很简单:多读、多写。

一次家长会我也谈到这个问题,下来之后就有家长问: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怎么办?我问:你们家长平时在家读书吗?家长回答不读。我说:要孩子喜欢读书,家长首先就要营造家庭读书的氛围,如果家长整天只是忙着看电视打麻将,很难让孩子喜欢读书。

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家长能够带领孩子读书,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选择合适的书,创造亲子共读的氛围,这样孩子才能愿意读书,爱上读书,并且从读书中得到收获。

在涛涛和天天还小的时候,我经常带着他们一起读古诗、讲古诗、画古诗。涛涛上初中后,我意识到这种稍显小儿科的方式他不一定能接受了,于是每个周末给颖儿和天天照旧讲古诗,而涛涛则有了另外的任务: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持编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文字精炼生动,很多故事颇有意味,向来是了解魏晋名士风度的教科书。而且里面的故事大多很简短,又生动有趣,适合初中学生阅读。事实上,初中语文也选了几篇《世说新语》的文章作为课文,如《陈太丘与友期》《咏雪》等。涛涛上初中后,课本里文言文分量增加了,根据我的经验,很多孩子对文言文是十分畏惧的,要涛涛读《世说新语》,是希望用轻松愉快的方法让孩子学习知识,一方面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扩大孩子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我们的任务是每周阅读一篇,篇目都是事先我指定的,我尽量选择语言比较浅显、故事性比较强的文段,这样孩子阅读有兴趣,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前几周我们已经阅读了《世说新语·德行》里的前几篇文章,今天要读的是《德行十三》: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我把书拿给涛涛,要他在不看译文的情况下自己看完之后给我讲。几分钟后,他说看完了,并给我讲: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依附他们,华歆就很困难,王朗说:‘幸好船很宽,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后来贼人追来了,王朗想舍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本来我怀疑,就是为了这个。现在已经接纳了他,宁愿可以急忙抛弃他吗?’于是就像原来一样携带他。世人就凭借这个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很好,基本上讲通了。不过有几个小地方还不是很清楚。”我翻着书指出那几个地方:“‘难’不应该是‘困难’,你翻译的这句话其实讲不通,这里的‘难’应该是个动词,意思是‘为难’。”

“哦,华歆很为难,这样就通顺了。”涛涛明白了。

“这个‘幸’字你翻译得很好,有些学生翻译成‘幸福’,而你翻译成‘幸好’,这里它应该是副词,你的翻译是正确的。不过‘宁’字的翻译你就不对了。你注意到了吗,这句话后面是一个惊叹号,而不是问号。‘宁’不是‘宁愿’的意思,应该是什么意思?”

涛涛想了一下没想出来。在初中古文中似乎的确没有讲到“宁”字的这个义项。

“这里的‘宁’表示反问,意思是‘怎么’。”

“哦,我明白了,这句话应该是‘怎么能因为形势危急而抛弃他呢!’”

“对,这样整个文段就清楚了。”

涛涛点头。

“我还有一个问题,文段说世人因此判断华歆王朗的优劣,但是却没有详细说,你觉得谁优谁劣?为什么?”

涛涛又看了看书:

“华歆优,王朗劣。一开始华歆不赞成接纳那个人,他是怕到危急的时候又要舍弃他;王朗一开始接受了那个人,到后来却想抛弃他。华歆是守信用的,而王朗不是。”

“很好!古人很强调守信,认为坚守承诺是做人的重要原则。”

“对,我们语文课上学过一篇《世说新语》的文章,也是关于守信。”

我故意问他:

“哦,是吗?哪一篇?”

“《陈太丘与友期》里面,陈太丘和朋友约好去游玩,可是到时间朋友没来,他就自己走了,后来朋友到家找他,他儿子说父亲走了,朋友很生气,就在那里大骂,陈太丘的儿子说你言而无信,还对着儿子骂父亲,是很不礼貌的,弄得那个人无话可说。”

“是啊,言而无信,连小孩子都看不起你,可见做人一定要守信用。”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这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你很久,已经走了。”朋友便很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中国最美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