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人是必要的

虽然青少年经常在言语上占上风,但他们却很容易感到愚蠢和荒谬,特别是在争论的时候。青少年真实的想法未必那么不切实际,但他们所学到的争辩方式却让他们显得远远不够成熟。虽然青少年最终会作出让步,但实际上他们感觉自己的错误还不至于不被别人理睬。在这些案例中,找到“内在的成人”意味着努力帮助青少年尽可能清晰地发出他们的声音。青少年行动项目的工作人员深谙这个道理。我们发现,有时我们几乎需要充当青少年的代言人,来帮助他们把头脑中那些隐约形成的合理目的清晰地表达出来,以免这些目的通过不良的方式展现出来或者被忽略掉。

让我们将这一原则应用到那些或许是长期以来最陈旧的家长与青少年的对话模式上来。情况如下:

家长:“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

青少年:“挺好的。”

家长:“你每天除了说很好以外,还能说点别的吗?”

青少年:……

我们需不需要再说点什么呢?其实,这种模式的对话无论重复多少次,几乎总是毫无结果的。

许多青少年并不具备清晰表达的技能、沉着冷静的能力,乃至成熟的心理能量。这使他们在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仅仅能够表达出他们内心最一般的想法。如果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情况可能就会变成这样:

“这是漫长的一天,我不想现在谈论这些,或许我们可以稍后再谈”,或者说,“我不想每天都给你做一个报告,来描述在学校里发生了些什么”。但是,大部分青少年并没有能力如此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感受。

那么,我们就面临着一种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告诉他们“好的”是多么生硬的回答,来阻止他们这样答复,或者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用一些好的词语来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即便他们所要表述的是当时我们所不想听到的。

当我们试图作为青少年的代言人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感受时,情况几乎总是会有一点起色:

父母:“你现在真的不想谈论这些事情吗?那我们过会儿再谈,好吗?”

青少年:“我觉得可以,这一天太漫长了。晚上有什么好吃的吗?”

有趣的是,一旦青少年意识到,他们并没有被忽视,而且也不必因为那些他们不想谈论的事情而感到烦恼,他们谈论的意愿反而会更多一点,虽然不一定是在刚放学之后。经过在我们自己家里反复地尝试,我们发现,如果在3点半孩子放学时我们没有烦扰他们,当晚上10点左右,他们通常会挨个房间找我们,向我们描述当天发生的事情。起初,我们感觉他们就像刚准备睡觉时来的一些不速之客一样讨厌(这或许同孩子们在3点半放学后遭到我们追问时的感觉是一样的)。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我们的孩子在自主地思考他们的生活和人生。他们制定了一个符合自身情绪感受的时间安排,而成年人都没有这么做。我们很快意识到,牺牲一些睡眠时间来参与这些通常是比较愉快的谈话是很有意义的。

《逃离无尽的青春期:帮助你的孩子走上成人之路》